牡丹文化节,是洛阳旅游的“王牌节会”。在花香飘过30年后,当我们面对“如何持续创新、以节会促旅游”的困惑时,不妨从这一“王牌节会”开启思考的闸门——
赏花时间,从最初的10天,到如今的“花开花落四十日”;赏花范围,从最初的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到如今的“洛城无处不飞花”;游玩项目,从初期的“昼赏牡丹夜观灯”,到逐年增多的文体活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节会内容,使四方宾朋可欣赏、可体验、可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让牡丹文化节的名头越来越响,慕名来洛阳旅游的人群越来越广。
没错,在对“内容”的孜孜以求中,牡丹文化节的知名度、美誉度、黏合度以及对洛阳旅游的贡献度逐年攀高。
相比之下,洛阳其他一些节会输在了“内容”上:有的没有过硬的“内容”,有的“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形式和内容两张皮”……节会一旦失去了“内容”的支撑,对游客的吸引力、对旅游的推动力自然无从谈起。
回望与对比之下,困惑不再难以解答:内容为王,是做大做强洛阳旅游节会品牌的关键所在!
要突出一个“丰”字。从洛阳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中寻求灵感,加上灵性十足的创意,谋划、设计、推出多姿多彩的活动并进行有效营销,使我们的节会“皮薄馅大”,咬一口“满嘴流油”,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使节会成为拉动洛阳旅游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要突出一个“实”字。将节会的打造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整合旅游资源,提升管理服务,创新节会营销,通过节会多推出些旅游产品精品、多培育些客源市场、多为品牌形象增分,使节会真正成为洛阳旅游的“展销会”。
要突出一个“特”字。节会的打造应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新为血液,突出节会的洛阳特色,展示洛阳的独特魅力,让节会以鲜明的形象脱颖而出,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盛会、众人深度参与的庆典,使节会成为洛阳旅游的“代言人”。
“节俭务实”成风尚,“内容为王”更凸显。洛阳,要用“内容”塑造自己的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