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世界上不少民族和群体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圣地,例如阿拉伯的麦加和穆斯林的“古兰经”,印度的恒河和释迦牟尼的“佛经”,中东的耶路撒冷和基督的“圣经”……他们通过朝圣和诵经,净化心灵,坚定信仰,振奋精神,从而达到民族群体凝聚之目的。
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文明且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华民族,也应当有自己的民族圣地和“原道真谛”,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中华民族的精魂。在这里,圣地是载体,信仰是灵魂。所不同的是,上述民族和群体的圣地均属宗教圣地,因此他们都信奉统一的宗教。我们中华民族,既没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但却具有全民族认同祖先、认同中华文化的共识和传统,整个中华民族都繁衍于同一条根脉,整个中华文化都发源于同一个源头。因此,中华圣地应当是全体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神圣之地,黄帝文化应当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和灵魂。
建设中华圣地,就是为了让海内外数十亿炎黄子孙通过寻根、拜祖、朝圣、游览、观光等活动,加深对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对黄帝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产生全民族的共识和信仰,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使命。所以,建设中华圣地是一项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
2005年9月以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先后到河南新郑对黄帝故里和始祖山考察后,作了重要的指示和讲话,将不惜投入十几亿乃至百亿资金,精心打造黄帝文化品牌,切实把黄帝文化产业开发作为一项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工程抓好做强。“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致力于炎黄文化建设的志士仁人更是精神振奋,热情如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高标准建设,如今的黄帝故里已真正成为亿万炎黄儿女的心灵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