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4年12月13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我省完善“一老一小”服务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周 勇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明霞 省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工作处处长
朱声永 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
樊英戈 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
白 冰 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负责人 雷化雨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河南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向大家介绍我省完善“一老一小”服务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勇先生;
省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工作处处长王明霞女士;
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朱声永先生;
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樊英戈女士;
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冰女士。
下面,先请周勇先生作主发布。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周勇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客观结果,也符合世界人口转变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要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一老一小”这一民生治理大课题,将“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理念贯穿到卫生健康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让“小家”安、“大家”稳。
一、关口前移,从源头筑牢健康根基
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线,探索新生命从孕育、诞生到成长的全周期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从源头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筑牢健康根基。
一手抓源头,提升全链条出生缺陷防治能力。一级预防在婚前,连续13年实施免费婚前保健,免费婚检率保持在77%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二级预防在产前,连续8年将“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列为省重点民生实事,产前血清学筛查由2016年的22.79%上升至2023年的72.32%;三级预防在产后,新生儿“两病”、听力筛查率分别由2016年的88%、77%上升至2023年的98.44%、98.18%。今年,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纳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实现筛查全覆盖。这三级防治体系均实行免费服务,显著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一手抓建设,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以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儿童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目前建成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家、市级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管理中心5个、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63家。针对新生儿窒息等儿科常见危重症,市、县两级危重救治中心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专项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危急重症医疗救治能力。
二、幼有善育,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统筹育幼资源,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增加投入,持续扩大托位供给。争取中央预算资金、超长期国债5.17亿元,拟建设托育服务项目31个,洛阳市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获得1亿元资金补贴。2023年的千人托位数3.03,超额完成国家目标。我省现有托位数约36.7万个,预计可以完成全年3.8的千人托位数目标。三级托育服务中心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挂牌成立省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个,市级18个,县级26个。
二是强化培训,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全省各级举办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师资培训班,围绕托育相关政策、家庭养育支持等五大领域展开培训。围绕“放心托育·方便可及”主题,组织宣传活动3100余次。联合省总工会开展我省托育技能竞赛,胜出的9名优秀选手、3个团体单位在全国托育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是加强治理,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下发《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托育机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夏季托育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通知》,督促托育机构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各地落实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抓好消防安全设施维护、用火用电管理等,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三、老有颐养,发展高质量医养结合体系
聚焦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短板弱项,加强部门联动,创新制度措施,加快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有效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项目带动,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大力推进“医中办养”“养中办医”“两院一体”“医养协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全省医养结合机构536家,设置床位7.2万张,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4093对,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医养结合机构全覆盖、医养签约全覆盖。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建立智慧化医养结合质控平台和四级质控网络,实施医养结合机构“三级五等”等级评定,2024年首批确定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养结合机构20个。2023年命名全国、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各15个。自2023年起,五年时间打造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基层实践样板各100个。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构建医疗机构--社区医养服务中心--社区医养服务站--家庭的“全链式”服务网络,推行“医防康养护”一体化服务,目前已在37个县(市、区)230个社区(乡镇)推广。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推行家庭病床,实现“病床设在家、医生走上门”;开展“豫健护理到家”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换药、鼻饲等专业护理服务,目前已开展居家服务1.2万余人次。同时,实施“敲门”行动,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与指导,改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负担。目前已为失能老人免费上门服务23.2万人次。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接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是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下一步,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策支持,更好满足群众对“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需求,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每一位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谢!
雷化雨
谢谢。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我国的出生人口形势不断变化,请问我们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儿童健康?谢谢。
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 樊英戈
谢谢您的提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位母亲,在孕育、生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儿童健康对家庭、对社会的深刻影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积极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展母婴安全、健康儿童、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等系列行动计划,加快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保障母婴健康。
一是聚焦妇幼健康体系建设,五级网络更加健全。我们始终秉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理念,坚持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有机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共169所,其中三级妇幼保健院22所、二级妇幼保健院108所;全省273所二级以上医院、937所乡镇卫生院、18418所村卫生室达到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要求。依托基层妇幼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妇产科、新生儿科、危重症救治技术人员1500余人,基层妇幼健康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壮大。开展适宜技术培训,覆盖5万余人,切实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目前,上下贯通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更加牢固,城乡妇幼保健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二是聚焦群众健康需求,保健服务更加惠民。2017年以来,我省已连续8年将“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民生实事。对全省53个脱贫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发放营养包,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持续强化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营养干预和口腔保健,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分别降至1.08%和1.03%,肥胖率和贫血率分别降至3.42%和5.21%。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是聚焦五项制度落实,母婴安全更有保障。夯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和产前诊断中心建设,提升孕产妇危急重症早期识别、多学科诊疗响应及处置能力,全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4.4‰、5.9‰、10.5/10万下降到2023年的2.41‰、3.62‰、7.53/10万,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应对人口变化新形势,精准对接广大妇女儿童新需求新期盼,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母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省妇女儿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谢谢。
大河报记者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2000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老年人慢性病多发、功能减退、失能失智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对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请问目前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去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工作?谢谢。
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 朱声永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围绕贯彻落实健康河南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在“完善政策、优化结构、扩大供给、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健康促进,强化管理服务,让老人主动健康“有能力”。首先加强科普教育。利用媒体媒介常态化发布健康科普知识,推进健康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其次加强健康管理。做实基本公卫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上半年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97.2%,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57%。同时实施健康促进。扩面开展老年心理关爱、口腔健康、营养改善、痴呆防治等行动,完成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分类干预2.7万余名,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织密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让老人看病就医“有保障”。完善标准规范,引导老年医疗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发展。目前全省老年医院92家、康复护理机构99家、安宁疗护服务机构282家,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占比8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需增设康复护理床位,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改善老年患者就医环境,让老年人就医更加舒心便利。同时,持续开展人才培训,强化老年医学服务理念,完善多病共治服务机制,推动建立整合型服务模式。
三是深化医养融合,优化服务供给,建立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扩大服务供给,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强化“医养”签约合作,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提升服务质量,实施等级评定和质控评价,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基础性服务标准化。创新服务机制,推广“全链式”服务模式,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优质健康养老服务便利可及。助力康养产业,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旅居康养、研学康养、疗愈康养、全龄颐养”等服务项目,让健康养老更有品质。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城乡贯通、系统集成为目标,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群众享有更加健康幸福的晚年。谢谢。
郑州日报记者
现在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守护老年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请介绍一下,在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日常能获得哪些健康服务?失能老人上门服务进展如何?谢谢。
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白冰
谢谢您的提问。二七区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住居民5万多名,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800人,65岁以上老年人8360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560人,失能、半失能老人750人。我们提供的老年健康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医签约健康管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对签约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指导,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康复指导等服务。
二是慢性病等重点人群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老人进行长程规范化管理及随访,并通过多学科专家协作义诊、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做好健康促进服务。
三是多层次诊疗服务。在保障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之外,对于患有急危重症的老人,做到正确识别、及时转诊。规范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积极推进老年医学科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推进便民就医流程,改善老人就医体验。
四是家庭病床服务。对于符合住院指征但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家庭病床服务,上门为老人提供综合健康服务。目前中心已完成家庭病床相关服务128人次。
五是医养结合及延伸服务。实践并完善“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结合“豫健护理到家”等智能平台,为需要的居民提供全面医康养护服务。今年已完成相关服务216人次。
中心作为全省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具体承担任务的基层机构之一,已圆满完成中重度失能老人的免费入户健康服务176人次。我们在线下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目前有6支由家庭医生、护士、康复师等组成的服务团队,分片包干,根据老人需求及实际情况,上门为老人进行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健康服务;我们在线上开设常态化健康指导,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每位老人及照护者开通健康咨询热线,实现常态化健康指导。通过上述这些为老健康服务措施,今年我们辖区已累计有28600余人次受益,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做实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为辖区老年群众幸福安康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
顶端新闻记者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到目前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请介绍一下,目前效果如何?谢谢。
省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工作处处长 王明霞
谢谢您的提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便群众办事。我委牵头联合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疾控局、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省邮政公司等7个部门,将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预防接种证办理、出生户口登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办理、生育医疗费支付、生育津贴支付、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等8个事项通过信息系统联通,集合成 “一件事”,群众通过“一张表格,一次申请”,就可实现“一网通办”。自5月27日新系统上线以来,共线上办理75000多件,受到群众的好评。
一是让群众“少跑腿”。以前群众要前往多个部门分别办理相关证件,现在群众只需要实名登录河南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豫事办”并刷脸认证,经新生儿父亲授权,调取其身份证、结婚证等信息,按照系统场景引导,填写《河南省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申请表》,发起联办申请。系统接到群众申请后,将信息推送给相关办理部门,各相关部门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办事流程在网上进行审核办理。办理结果群众可通过豫事办进行查询,相关证件群众可自取、可邮寄,群众不需要再跑腿、再排队。
二是让群众“减资料”。以前需要到不同的部门提交多份资料,现在网上一次性填报提交《河南省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申请表》即可。表中大部分填报的信息都是从各单位政务系统中自动带出来的,群众不需要填报过多内容,办理完成8个事项提交的材料由多份减少为1份。
三是让群众“省时间”。群众办理8个事项的时间由以前的32个工作日减少为5个工作日。我委组织相关部门一起研究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办理环节,由以前的16个环节缩减为3个,大大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提高了办理效率。
四是让群众办理更“容易”。今年7月,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观摩培训会,各地也组织了不同层级的培训。重点是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护士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线上操作流程,帮助在医院分娩的新生父母线上申请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此外,我们在医院妇产病区都张贴线上申请办理操作流程图,放置操作指南手册,并且制作了线上申请办理演示小程序,让群众一看就会,办理更容易。当然我们的系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个别群众在办理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升级信息系统,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刚才发布词介绍,“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接着“朝阳”。请问下一步将采取那些措施去温暖夕阳、托举朝阳?谢谢。
周勇
谢谢您的提问。“一老一小”是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重点人群。2024年,我省持续加强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在内的重点人群服务保障,相关内容刚才已经介绍过了。
2025年,我省将继续高质量推动“一老一小”的一系列保障工作。我们将持续实施免费“两癌”“两筛”民生实事,推进妇幼健康民生实事提质扩面;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推进市级、有条件的县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水平。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全面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力争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引导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加快老年医学、安宁疗护规范化发展,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85%以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达到90%以上;开展老年健康促进、应对老年痴呆、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新增100个社区(乡镇)推广应用“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巡讲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的基础上,组织健康教育专家宣讲团,利用“健康大课堂”,推动“健康素养66条”进老幼机构;办好面向健康育儿需求的电视栏目《宝贝厨房》,加强《开箱!健康宝藏》《大象健康》电视栏目对妇幼、老年人群体的服务性。
通过上述举措,进一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有力有为保障母婴安全;进一步加大普惠托育服务、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更好满足全省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谢谢。
雷化雨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省卫生健康委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再见。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