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10-30 15:00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10月30日15: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发布内容:介绍洛阳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李新红 洛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关宇飞 洛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吴劲松 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 雷 洛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振刊 洛阳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 鹏 豫西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牛素玲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7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洛阳市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洛阳市切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洛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新红先生;

  洛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关宇飞先生;

  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劲松女士;

  洛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雷先生;

  洛阳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先生;

  豫西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鹏先生;

  下面,首先请李新红先生作最新情况介绍。

3122776970549763

  洛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李新红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洛阳近年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工作。首先,我代表洛阳市委、市政府,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洛阳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洛阳是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肩负着守护黄河安澜、筑牢生态屏障、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洛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一、坚决守护黄河长久安澜。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全力构建黄河干支流防洪减灾体系。一是突出干流治理,持续完善黄河洛阳段干流河道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黄河(孟津段)荣获“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称号。二是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抓好支流河道清淤、岸线除险加固、河岸绿化管理等重点工作,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三是开展险工险段和薄弱堤防治理,伊河、洛河普遍达到市区段100年一遇、县城段50年一遇、乡村段20年一遇防洪标准。

  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统筹抓好农业蓄水保水、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走好水资源集约节约发展之路。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重点河流考核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率达97.8%。二是增强多源化支撑保障能力,建成投用引黄入洛等引水调水工程,优化9个地下水水源地,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三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营造全社会节水浓厚氛围,洛阳入选省级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省级初验。

  三、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是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源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管控和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二是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全国率先推出“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伊洛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三是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四是持续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湿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5%、45.8%,入选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20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一轮“三化改造”全覆盖,智能车间、绿色工厂、制造业头雁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二是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形成“新集群”。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全面开工,加速建设千亿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光电元器件集群规模全省领先,新型耐火材料、现代农机装备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洛阳入选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三是未来产业多点发力、抢占“新赛道”。氢燃料发动机实现规模化产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产业链营收两位数增长,2023年“5+17”产业链群营收规模达4200亿元,“洛阳制造”向“先进智造”全面升级。

  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持围绕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一是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5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荣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二是做好黄河文化资源活化开发利用,实施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在全国率先打造隋唐洛阳城3.0版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全市博物馆数量达102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全省第一。三是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特点,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24年1-9月,接待游客1.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99亿元,跻身全国清明假期十大热门目的地,成为“五一”假期全国净流入旅客最多城市,上榜十大暑期“旅游外卖”热门城市。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再次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擘画蓝图。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稳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洛阳责任”。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二是全面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规范水资源管理。加快实施黄河孟津段险工及控导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提升黄河干流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5+17”产业链群建设,力争2024年营收突破4600亿元。四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以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为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五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打造黄河精品文化旅游带。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贡献洛阳出彩力量。

  谢谢大家!

  牛素玲

  谢谢李市长的全面详实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了解到,洛阳正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转型,已连续四年荣获国家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请问洛阳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1792006798900987

  洛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关宇飞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洛阳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规模超万亿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助力产业以“质”取胜。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强耦合。提质建设伊滨科技城、高新区,加快建设智慧岛、产业研究院、科技产业社区,开展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培育了国家级创新平台108个、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多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96%,连续五年领跑全省。建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龙门实验室组建首批4家产业研究院,与12家龙头企业联合实施技术攻关,目前已突破1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多项填补国内空白。设立5亿元人才基金,成立市人才集团,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7个,入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3名、省级高层次人才195名。

  二是重塑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更“优”格局。因地制宜、深入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增优势。结合省28条产业链,谋划确定洛阳市重点发展的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进一步明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洛阳市产业链营收总规模达4200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4600亿元。

  三是加速赛道转换,推动产业向“新”而生。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为传统产业赋能,促进传统产业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数智转型,培育建立智能工厂(车间),全市建成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04家、绿色工厂(园区)91家;实施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应用示范推广工程,累计80个项目入选河南省“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加速“企业上云”,全市“上云”企业突破1.8万家;组建“5G+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3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抓好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逐步构建起静脉产业多领域体系化循环发展模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75%以上。

  洛阳转型发展之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有很多工作要继续推进。下一步,洛阳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打造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谢谢。

  大河报记者

  请问,洛阳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1730360878467-hnfb.jpg

  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劲松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洛阳市生态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2019年以来,洛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山东济南、甘肃兰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工作要求,充分把握洛阳在黄河流域的区位特点和重工业城市的产业特点,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工作思路,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各项工作,务实推动国家战略落实落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底,全市PM10、PM2.5和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PM10浓度74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46微克/立方米,分别较2019年下降30.8%、25.8%,优良天数246天,较2019年增加69天。栾川、嵩县、洛宁、汝阳持续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13个国省控地表水监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92.3%,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生态安全稳妥可靠,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态环境事件。

  二、生态创建硕果累累。自2017年,栾川县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我市已创建栾川县、洛宁县、嵩县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栾川县、宜阳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省级生态县(栾川县、洛宁县、嵩县,宜阳县、新安县、汝阳县、孟津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试点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市已成功入选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四、美丽典型不断涌现。2023年,我市伊洛河(洛阳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洛宁故县水库、涧河新安段入选河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河(孟津段)荣获“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称号。宜阳县赵老屯村入选全省美丽河南实践先进典型案例,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偃师区首阳山森林公园入选全省美丽河南实践优秀典型案例。

  五、生物多样性有效保障。洛阳目前拥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565种,占全国野生陆栖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8.78%,占河南省的91.87%,高等植物230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以上,其中包含有黑鹳、大鸨等12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银杏、红豆杉、水杉等6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特别是在黄河湿地,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卷羽鹈鹕、彩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斑羚和貉。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扎实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洛阳实践,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我关注到,嵩县田湖镇的丹参种植基地成了网红打卡点,当地群众通过坡耕地治理,种植丹参等中药材,既美化了乡村生态环境,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请问水利部门在水土流失治理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846066798199904

  洛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雷

  感谢记者朋友对洛阳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洛阳地处豫西地区,山区丘陵面积占86.2%,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导致水土流失总量大、分布广、防治任务十分繁重。2019年以来,水利部门共实施了小流域、坡耕地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48个,总投资7.1亿元,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积1337.04平方公里。

  一是不断创新生态治理机制。我们在项目区治理上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中药材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推动了地方绿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经过持续治理,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0.76%,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有力促进了脱贫致富。2019年以来,水利部门累计安排贫困县水土保持项目资金4.57亿元,占总投资的82.5%。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系统治理,为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了嵩县的丹参、宜阳的迷迭香、花椒等生态产品,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和经济增长点。同时,治理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庭院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四是全面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围绕村庄、城镇周边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在促进人居环境改善、水美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成了一批防控体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运行管理规范、防治效益突出的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我市获评全国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谢谢。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洛阳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尤其是河洛文化上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1314097940935729

  洛阳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振刊

  谢谢你的提问。洛阳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传承区,近年来,洛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察激励,“创意促转型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被广电总台、国家统计局等评为“年度美好文化城市”。

  我们坚持保护为先,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立法、系统规划的刚性约束,积极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彰显“华夏之源、最早中国”的厚重底蕴。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实施,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奠基开建,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有力推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最早中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呈现“盛唐气象”,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即将开放,先后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个,定鼎门、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等从叠压在地下的历史遗存,到如今的“文化新地标”,大遗址保护建设的“洛阳实践”逐渐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我们坚持创意赋能,把传统元素与时代气息融合起来,讲好“黄河故事”,让“读懂中国”在河洛大地可感可亲。创新举办牡丹文化节、2024“春和景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3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大型活动,将千年“大遗址”变成时尚“会客厅”。顺应新文旅发展特点,以“盛世隋唐”为主线,聚力打造以隋唐洛阳城遗址区为核心板块,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片区为重要支撑的“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强化场景建设,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汉服经济圈”日渐成形,《唐宫乐宴》《风启九洲》《寻迹洛神赋》《知道老君山》等沉浸演艺、《武皇盛宴》实景餐秀等特色产品打破传统的观演模式,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独特魅力。

  我们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让黄河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度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287公里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运行,串联了孟津区黄河湿地、西霞院、小浪底、鹰嘴山、神仙湾、黛眉山、龙马负图寺等生态康养、红色文化、农俗体验的旅游休闲资源,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河之洲水上体验中心开放运营,形成水上岸边多层次旅游体系,有力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相得益彰,增强了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黄河文化可感知、可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聚焦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化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持续贡献“洛阳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宏网记者

  有人说,黄河洛阳段不是地上悬河,并且还守着黄河的“总阀门”——小浪底水库,因此在防汛减灾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请问,洛阳黄河水旱灾害防御是否也有一些难点工作?我们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5334808919377564

  豫西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鹏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小浪底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对于洛阳来说,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工作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处位置特别关键。洛阳黄河位于中游到下游过渡段,也是“下大型”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作为河南黄河的“龙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旦失守,河势改变,对下游工程防守和滩区群众生命安全将带来不可预估的灾难。二是河势变化较为复杂。域内有库区、山区及平原河道,河道夹心滩密布,河床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容易发生横河、斜河等不利河势。三是防洪任务十分艰巨。洛阳域内1.2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处于黄河流域,占全省黄河流域面积的1/3,有洛河、伊河、瀍河、涧河等众多水系,防汛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四是工程防守难度较大。工程常年受西霞院水库清水下泄冲刷,水位变化大,河道下切明显,根石走失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发生较大险情。加之洪水演进速度快,准备期、预见期短,防守难度较大。

  针对以上工作难点,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实”字托底,推动完善洛阳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统筹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了较为完备的“水库+堤防”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及时开展根石加固、隐患排查、水毁修复及中小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工作,防患于未然。建立洛阳黄河水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打击涉河违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河道整体行洪能力。

  二是“预”字当先,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警“三道防线”。全市建设气象站点298个,实现流域全覆盖,构建实时超精细化监测和短临暴雨预报“第一道防线”。建设523个雨水情测站和41个水文测站,精准监测“落地雨”,构建动态分析洪水演进过程“第二道防线”。依托无人机、坝岸坍塌自动感知报警、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及水库、淤地坝自动化雨水情测报等系统,构建预报预警“第三道防线”。

  三是“严”字为要,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应急能力。牢固树立流域一盘棋思想和系统观念,有效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制,构建多元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体系;建立“领导+专家”分区分片督导和暴雨双重“叫应”机制,开展“周会商+暴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成功应对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历次大流量过程均平稳过境,确保了岁岁安澜。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强化流域协同管理,全力跑好河南黄河水旱灾害防御第一棒。谢谢。

  牛素玲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最后,再次谢谢李市长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