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视频
10月17日15: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李 哲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志辉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董海立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 蔚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薄志新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
黄幸福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5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和相关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出席,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切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先生;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志辉先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海立先生;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蔚先生。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薄志新先生;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幸福先生。
下面,先请李哲厅长作情况介绍。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哲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参与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保护,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表现为三个“持续向好”、一个“有效保障”。
一是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连续保持Ⅱ类水质,各支流稳定消除劣V类。2021-2023年,Ⅰ~Ⅲ类水质占比分别为88.2%、88.6%、94.1%,好水比例连年提升。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黄河流域城市PM2.5、PM10浓度分别较2019年下降23.0%、23.8%,优良天数233天,较2019年增加49天。
三是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流域累计创成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伊洛河入选国家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天鹅、大鸨、野鸭、紫斑牡丹、太行花、中华猕猴桃等濒危动植物种群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四是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流域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医疗废物处置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未发生危及水质安全的重特大环境事故。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加强工作谋划与落实, 全力做到“五个坚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高位部署推进,强化高水平保护组织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着力”:着力加强领导,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省政协多次组织研讨会商,凝聚全省意志力量。着力建强组织,组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着力夯实责任,印发实施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专项制定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合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二是坚持深化顶层设计,健全高水平保护制度机制。主要体现在“完善4个方面制度体系”:完善规划计划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全面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积极推动《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办法》立法工作。完善治理标准体系,在全流域率先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严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5项主要指标的排放标准。完善协同共治体系,与山东省签订两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省内基本实现主要一级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与山东、陕西省签订跨区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推动上下游联防共治。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攻坚,提升高水平保护治理效能。主要体现在打好“三大保卫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561家企业深度治理,8家钢铁和41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23座。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等行动,完成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标改造,规范建设28个市级、48个县级、290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郑州、开封、洛阳、鹤壁4市入选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打好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累计完成农村综合整治行政村7051个。
四是坚持严控环境风险,筑牢高水平保护安全底线。主要体现在“三个下功夫”上:在加强生态保护监管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扎实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及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不断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在深化突出问题整改上下功夫,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83家;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完成4594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三门峡小秦岭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典型案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先后在南太行地区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实施了两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济源、鹤壁2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扎实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清四乱”、“尾矿库闭库治理”等专项行动,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21年至2023年黄河警示片披露问题,高标准推进整改落实。在强化环境应急防范上下功夫,指导编制53条主要支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扎实开展汛前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流域未发生危及水质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重特大生态环境安全事故。
五是坚持助力绿色发展,提升高水平保护经济质效。主要体现在“三个优化”:优化环境准入,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持续加强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优化环境监管,实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在黄河流域建立2000余家A级、B级(含B-)和绩效引领性企业培育清单,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严禁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优化绿色帮扶,制定支持流域9市1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在流域典型城市开展“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指导洛阳、滑县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郑州、洛阳、三门峡、兰考等地入选全国“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城市,推动黄河流域“绿色脚步”走得更加坚实、更高质量。
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巩固基础上,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在治理重点上,加快推进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突出洛河、新漭河、二道河、汜水河、滩区涝河等重点支流治理,着力建设美丽幸福黄河。在坚守底线上,加强流域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加快提升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全力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在推动发展上,持续强化环境要素保障,不断优化环评审批和执法监管,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谢谢。
常轶旸
谢谢厅长全面详实的介绍!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环境报记者
想了解一下,河南在实施水环境保护工程治理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谢谢。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志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黄河流域河南段全长711公里,省内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7%。全面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对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谋划实施,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9.41亿元,筹措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3.12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河道生态修复等项目72个,整治入河排污口2134个,治理省辖市和县城黑臭水体46条,为我省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坚实保障,有力支撑黄河干流出境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
虽然我省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流域环境基础设施还存在诸多短板,水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突出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加大工程治理力度,着力夯实“黄河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保障基础。一是大力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尽快编制出台《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方案》,系统谋划系列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项目,从源头上解决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着力补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短板。扎实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行动,重点推进流域10个省级化工园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一企一管排水管网改造等重点任务,夯实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基础。三是持续深化“一河一策”治理实践。全面实施《金堤河“一河一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案》,重点推进18个工程项目建设,确保省界河流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四是加快推进美丽幸福黄河建设。以打造黄河流域美丽河南建设先行区为引领,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系统推进黄河流域38条美丽河湖建设,在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建设幸福河上不断彰显新作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河南实践。谢谢。
中国网记者
请问,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责部门,近年来在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 薄志新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抓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率先建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黄河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落实大保护、大治理要求,完成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优化和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联动。印发实施《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确定了以黄河生态带为重点的“一带三屏四廊多绿芯”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统筹推进黄河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见效。划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6168.3平方公里,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44%,将沿黄重要生态功能区、潜在生态价值区全部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二是坚持系统修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先后实施总投资126亿元的南太行山水工程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工程,在沿黄九省(区)中率先实现黄河左右岸同治,修复流域生态面积近158万亩,系统改善了黄河生态功能。济源、鹤壁2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三是推进矿山整治。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成省级绿色矿山208家,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83家,居全国前列。重点实施黄河流域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鹤壁、郑州、安阳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示范工程,“十四五”以来黄河流域修复历史遗留矿山9.11万亩。创新建立矿产资源全链条日常闭环监管机制,强化全流程监管。比如,三门峡市坚持控新治旧,全域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建成绿色矿山16家,完成全市187个有主矿山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安全生产现状排查,累计修复治理矿山12.45万亩,建立了露天矿山智慧监管平台,全市矿山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其中小秦岭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改革举措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全力推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近年来我们在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具体成效如何?谢谢。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董海立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支持。近年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政策引领。参与编制了《河南省“十四五”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利用发展规划》,指导全省“十四五”期间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运维;修订出台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今年9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为今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指引。
二是务求实效,持续深入推进。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面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能力水平,全省黄河流域城市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处理规模约118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约2000公里,更新改造排水管网约1500公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了30%以上。截至2023年底,沿黄9市1区城市和县城运营生活污水处理厂127座,设计规模876万吨/日;配备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4450余辆;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33座,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日;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19座,处理能力达到2115吨/日;近1.4万个小区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服务居民556万余户。
三是精准发力,打造工作亮点。2023年底,全省135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实现了封场停用,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全省域城镇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省份。今年3月,我们在全省探索建立供排水一体化模式。目前,开封、洛阳、新乡、信阳4个省辖市和永城、兰考、息县、确山、南乐、杞县等6个县市正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监管的“四统一”要求,有序推进城镇供排水一体化试点。计划到2025年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底,全面推行城镇供排水一体化,基本形成供排水行业专业化运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积极发挥职责作用,深入开展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行动,2024至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两年行动,锚定目标,稳扎稳打,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住建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请问,省农业农村厅在巩固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黄幸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我省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在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农村生态保护目标任务,采用管理、技术、工程等综合举措,有力促进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控,在相关县区整建制开展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进农业废弃物全量化利用,推广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改善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构筑生态拦截工程,2023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4.8%,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5.8%;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91.1%。
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农药包装物等资源化利用,鼓励建设“地力加油站”,支持有机肥就地就近、低成本、常态化还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8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接近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在90%以上,县乡村分级负责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转运处理体系初步建立。
三是推进乡村农业产业绿色转型。扎实做好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推动沿黄市县打造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集聚农科教、育繁推等优势资源,加快建设中原农谷。引导绿色食品产业链式盟式发展,温县调味品、原阳预制菜等特色产业领跑全国,栾川沟域经济、修武美学经济等农文旅融合新模式大放异彩。
四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900余万户,全省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改进公共服务、提升乡村环境,黄河流域千千万万个村庄正在被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良田美景”“诗和远方”。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能,统筹抓好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努力为建设幸福黄河贡献更多“三农”力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工作:
一是生产标准化。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建设一批专种专收专用的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加快适度规模养殖场、集中连片养殖鱼塘标准化改造,强化绿色食品产业全链条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产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二是投入减量化。推广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支持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应用,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现节约与增效双提升。
三是废物资源化。畅通“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途径,促进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利用。推广“地力加油站”模式,应用畜禽粪污制肥技术,推进粪肥部分替代化肥。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着力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四是产村融合化。将高标准农田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建设、一体运营,在保持乡村肌理、风貌和农业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协同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逐步实现田村一体、产村融合、互促互进,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添油助力。
谢谢大家!
顶端新闻记者
想了解一下,我省在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谢谢。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蔚
谢谢你的提问对林业工作的关心支持!2019年以来,全省林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扛稳黄河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统筹林草湿沙,齐抓建管治效,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林业力量。
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一是扩绿,持续增加森林面积。5年来,河南黄河流域的市县共完成各类造林645.38万亩。特别是2021年以来,我省成功跻身全国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行列,省政府相继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山区生态林、防沙治沙、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适地适树、适时适法,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有效增强。二是织网,重点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标准》,根据黄河沿岸地形地貌、水库岸线、城镇滩区等不同特征,设计5类31种生态廊道建设模式,推荐120个树种名录,注重乔、灌、花、草、藤“五形”配置,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建成了复合型生态廊道11.8万亩、1194公里,干流右岸实现绿化贯通。组织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完善提升,有效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推进大运河生态带建设,组织沿线各市重点在有水段营造护岸林、水源涵养林、农田林网1.36万亩,打牢绿色基底。三是为民,加快推进森林城市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实施群众身边增绿,形成森林城市建设体系,目前黄河流域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13个、省级森林城市29个、森林乡村5962个,推动“一村万树、果树进村”,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四是提质,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大力推广应用榆、楸、楝、椿、泡桐等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高效固碳树种,积极营造混交林,新造林乡土树种比例、混交林比例均达到70%以上;实施森林抚育、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完成森林抚育885.60万亩,林种树种结构持续优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
坚持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见真见效。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着力解决交叉重叠、边界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实施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项目,投入中央、省级自然保护区资金3.26亿元,就地保护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完成林州淇淅河等14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完成黄河湿地修复2.78万亩,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公布了三门峡等27个省级重要湿地,全省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富集,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三是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珍稀濒危旗舰物种种群不断扩大。华北豹在河南太行山频频亮相;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已成为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的常住“人口”,最大种群数量约300只;大鸨已成为郑州黄河湿地稳定的越冬种群;大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15万只鸟类栖息于孟津黄河湿地。此外,多年来我们连续组织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打击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说,野生动物们用翅膀、用足迹给我们的生态保护成效投了赞成票。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好国土绿化、生态保护各项工作,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绿添彩。谢谢大家!
常轶旸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在此,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持续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大力宣传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让母亲河更加健康美丽的举措和成效,为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美丽河南建设先行区,加快推进美丽幸福黄河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责任编辑:何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