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首个主粮品种地方标准《豫麦》发布,标志着河南成为全国首个制定主粮品种地方标准的省份。
作为全国小麦第一大省,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豫麦》地方标准的发布,将有力推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豫麦》地方标准的制定,是一场汇聚智慧、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之旅。自2021年项目启动以来,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精心组织下,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等多个部门鼎力支持,历经多轮严格的样品试验分析、深入的论证研讨、广泛的意见征集以及数次的修改完善,每一步都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特别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为代表的农业科研专家,精心选出优质小麦品种,通过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与对比分析,为《豫麦》地方标准的核心内容提供了数据支撑。
《豫麦》地方标准根据小麦的品质和适宜的加工用途,将小麦分为五类。豫麦1号,面筋含量高,筋力很强,为超强筋小麦,主要适用于配麦,或制作优质面包等食品的小麦;豫麦2号,面筋含量高,筋力强,为强筋小麦,主要适用于制作面包等食品,或适用于配麦的小麦;豫麦3号,面筋含量较高,筋力较强,为中强筋小麦,主要适用于制作优质面条和饺子等蒸煮类食品的小麦;豫麦4号,面筋含量和筋力适中,为中筋小麦,主要适用于制作馒头、普通面条等食品的小麦;豫麦5号,面筋含量低,为低筋小麦,主要适用于制作蛋糕和酥性饼干等食品的小麦。该地方标准还对豫麦的术语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及运输等各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陈晓鹏表示,《豫麦》地方标准的实施将对小麦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将有力促进我省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小麦品质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擦亮河南优质小麦的金字招牌。同时,这一标准还将引领我省小麦产业链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提升价值链水平,助力我省由小麦资源大省迈向小麦产业强省。(记者李若凡)
新闻1+1
中原农谷建设有了“法宝”加持
9月1日,记者从中原农谷管理委员会获悉,《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当日开始施行,中原农谷建设有了法治力量护航。
据了解,为中原农谷发展专门立法,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推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今年5月30日,《条例》经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
中原农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施行,用法治手段巩固了中原农谷各项工作成果,推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为中原农谷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目前,中原农谷集聚了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8家,建成服务平台4家,收集保藏各类种质资源8.2万份,种业企业达82家,通过“中心+基地”合作路径,将济源蔬菜、郏县红牛、南阳黄牛等省内优势资源纳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中原农谷自启动建设以来,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以打好种业翻身仗为使命担当,坚持聚焦种业、聚集资源、聚力创新、聚合带动,围绕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食用菌、水产、花木等“七大领域”,全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超常规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目前已成为我省“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重要一极。(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亚伟 通讯员 张萍萍)
责任编辑: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