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新质生产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4-05-11 07:17 来源:河南日报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5月10日,上海世博展览馆。2024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现场,河南展区看点连连。

  国潮汉服、人工钻石、甲骨文品牌墙、中原食品实验室研发的未来食品……“万象河南潮风起”,中铁装备、卫华起重、蜜雪冰城等50余家河南企业集中亮相,线上线下活动同样精彩,共同向世界展示河南品牌新势能。

  这些品牌,既是河南制造的一张张名片,又是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项成果。

  十年前,正是在郑州经开区的中铁装备总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从看数量到看质量,从看要素到看创新,从中低端到中高端,十年来,河南勇争先、谋出彩,力促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经济新常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基本语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新质生产力”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三个转变”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驱动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

  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十年来,河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科技创新潜力有效激发、质量效益加速提升、品牌效应充分彰显,展现了“三个转变”的显著成效,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不断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扛稳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

  以创造塑造新优势

  华山路,郑州市内一条特别的路,这条路不长,却集聚着二砂、三磨所厂区、郑煤机旧厂房,是一个时期工业的象征。红砖墙、天车梁、牛腿柱,如今,一座座完整保留下来的老厂房经过改造,变身“科创绿谷”,引入泛锐智云科技、北京青矩技术等178家双创企业,也有了新名字——郑州芝麻街1958双创园。

  旧工厂点亮梦工厂,产业变轻、企业变新、产值变高。“腾笼换鸟”,带来产业布局的万象更新。

  河南,不仅是粮食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兴工业大省。

  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河南拥有现代食品、装备制造两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已培育形成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有大的优势。河南工业体系完备,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中类中的197个。

  大,也有大的难处。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近一半,产品附加值低,转型升级难度大。

  但,传统产业是经济“底座”,先立后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有的传统产业往前走一步就是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全面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大潮汹涌、大势所趋,“河南造”的选择只有一个:跑出从制造到创造的“加速度”,驶上新赛道。

  省长王凯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河南累计开展12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实施项目1.74万个,60%以上是产业项目。随着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一把麦秆能变成什么东西?新乡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将棉麻、竹子、麦秆等植株特殊处理,从中提取丝滑的绿色纤维,作为高端面膜、家纺、服装重要原料,年产能全球第二,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一片铝箔能薄到什么程度?商丘神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将铝箔的厚度做到0.004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五分之一。这种全球可轧制最薄的铝箔,也成为其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铝箔单品,助推公司从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双零铝箔和电池箔生产企业。

  一根丝能承受多少重量?鹤壁尼龙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内,中维化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对生产线和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一颗米粒大小的尼龙66切片,经过干燥、螺旋挤压、熔融喷丝等工序,在300℃高温下通过热辊牵伸定型成尼龙66工业丝,直径不到头发丝三分之一,却能承受10公斤的拉力10年不断裂。

  让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高位嫁接,就能让“老字号”成为“新制造”。

  超纯的铜,纯度达到99.999999%,相当于100吨超纯铜里面只有1克杂质;超薄的玻璃,厚度仅有0.55毫米,仅有指甲盖厚度的一半;超厚的钢板,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超级工程中,都有它们的身影……河南新材料产业的“超”强表现,是河南制造“超”有实力的生动注脚。

  比亚迪、宁德时代、超聚变等众多名企进驻中原,一大批高质量制造项目在河南落地生根。河南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培育出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

  2023年,河南产业结构呈现“两个25%”“两个80%”: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超过25%,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25%;新上产业项目80%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规上企业技术改造覆盖率达80%。

  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河南制造业逐步走向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加速向“河南智造”“河南创造”转变。

  以质量树立新形象

  4月24日下午,省人民会堂内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河南速度”是探讨的关键词。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可以用‘快、特、新’衡量”“河南制造业要经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几个重要阶段”……以新增效、以质致远,在弘扬五四精神、投身“十大战略”座谈会上,青年人才对“河南速度”内涵的理解,彰显的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上的质量变革。

  一位企业家曾说:“企业规模小的时候,速度就是效率。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质量就是效率。”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对河南庞大的经济体量而言,速度是质量的载体,没有一定的速度,发展质量就无从谈起,但仅靠速度与数量,又难以甩掉“大而不强”的帽子。同时,劳动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种种制约因素表明,必须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有没有一条不会出错的生产线?中原内配上新JLR智能制造产线,下线产品合格率达到100%的同时,每条产线的生产效率还提高了15%。

  当一台起重机学会了思考,维修设备又会如何进行?河南卫华重型机械的起重机装上了“智慧大脑”,通过物联网,以往需要线下维护的设备,现在线上就能进行实时检修。

  如果农业育种用上超级计算机,将会怎么样?在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一台台大型服务器提供澎湃算力,大数据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可使作物育种周期从7—8年缩短至4—5年。

  从速度到质量,是弃低端产品、强高端供给,产品层次更高;也是去低端产能、立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更优。

  前不久,河南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2%、22.2%。

  统筹质与量,把握好与快,这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攻坚题。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效益。“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滚动实施,充分释放投资拉动和产业带动效应。攻坚二季度确保“双过半”,河南28条措施更大力度“拼经济”,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质的突破。

  以品牌拓展新空间

  2023年以来,胖东来超市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堪称“6A级景区”。与零售业巨头们相比,这家超市规模不大、店面不多,它究竟有什么魔法,让众多消费者千里迢迢来打卡?

  答案,就隐藏在细节之中。

  在胖东来的指定柜台,如果顾客担心买到假货,售货员会盖上一枚信誉章,并将编号登记在册。胖东来以自身品牌为商品质量背书,越来越多人认可这位诚实守信的“搬运工”。

  品牌,是企业的人设与脸面,是高质量发展的标签与logo,产业强不强,说到底要看品牌响不响。

  对企业来说,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地区而言,品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抓手。“豫美优品”领异标新的底气,来自高性价比的商品、革故鼎新的科创能力和布局合理的产业链。

  培育“豫美优品”,河南“大招”不断。看工业,大力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加快实现“制造”到“质造”“智造”的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农业,大山大河大平原,蕴藏丰富物产,打造出一批叫响全国的地标品牌,光山油茶、南阳艾草等香飘中国、畅销海外;观三产,文旅文创持续出圈,洛阳汉服、国货潮牌共赴文明之约。

  产品到品牌,是概念跨越,更是理念超越。毫末之籽到参天大树,需要“光、水、湿、温”恰到好处,打造一批“金字招牌”,也需要精准选育、精心呵护。

  精准定位创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技术。

  一块软软的海绵,能翻出多少花样?4月21日,武陟县詹店镇,河南加佰加集团开足马力应战产销旺季。床垫绵软、沙发柔韧、座椅耐磨……30多年来,他们坚持“百货迎百客”,专注于研发、生产不同程度弹性、拉力和硬度的海绵,目前已拥有近百种自主知识产权和20多项生产专利,成为比亚迪、宇通、鸿星尔克等众多知名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年度销售额超过30亿元,在国内聚氨酯软泡领域叫响了河南品牌。

  于无路处独辟蹊径,在已知中发掘未知,择“一米宽”行业,掘“千米深”专业,深耕市场、锐意创新,将产品打造成众所周知的品牌,方能独占鳌头。

  链动八方育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品质。

  一颗红润的大枣,能创造多少效益?在“好想你”工业园的智能车间,红枣在流水线上滚动,随后按照大小、光泽度、饱和度、残次度等不同性状进行光影分选、清洗烘干、自动去核、精深加工……每天都有无数红枣上演独特的“七十二变”。维C枣、枣仁派、红小派……“好想你”已构建起全产业链,成为中国红枣上市第一股。

  链接,唯有不断链接,才能品质更优、成本更低,让品牌的大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鉴古知今优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理念。

  一株青青的药草,能撬动多大产业?八百里伏牛钟灵毓秀,盛产千余种道地药材,在这里,医圣“仲景”的故事广为传颂。自2001年全面启用“仲景”商标以来,仲景宛西制药以中药制药为基础,不仅有仲景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硬通货”,还孵化出以家居用品、杂货类生活用品为主的仲景生活馆,以更潮更酷更健康的理念,赋予“仲景”品牌更多时代气息和活力。2024年2月1日,“仲景”品牌正式获批“中华老字号”。

  以创新引领新未来

  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是质与效的提升、是模式与路径的攀升,更是理念与观念的跃升。“转变”的实现,靠的是技术、是人才、是创新。

  区域要腾飞,创新是动力。技术革命风起云涌,这是锐意进取者的顺流,也是因循守旧者的逆流。技术上的一小步,往往就是产业上的一大步,培育新业态、巩固新优势,就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河南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核心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72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引导规上企业与高校共建1503家研发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2.7%,202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3%,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河南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育沃土,人才是根本。如何跨越从科研到应用的鸿沟?怎样实现从0到1再到100的突破?从“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到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每逢重要场合,每到关键时刻,河南都会对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请和深情呼唤。河南实施人才引、育、用、留一揽子政策措施,三年来累计引进顶尖人才28人、领军人才369人、博士及博士后1.6万人。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超过1410万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河南、加盟河南、圆梦河南。

  创新机制观念,政策是保障。河南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一系列部署蹄疾步稳,《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出台,制造业强省建设“路线图”“施工表”扎实推进。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以“六新”为突破口,着力构建“7+28+N”现代化产业体系,河南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建设“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的制造业强省。

  一以贯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河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目光重回当下。

  在郑州航空港,货机缓缓升空,满载“河南造”,飞向欧洲;在新乡,中欧班列汽笛嘹亮,续写“新丝路”传奇;在周口港,满载的货船从这里通江达海。

  仰观天宇,时间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

  河南,新机无限。

  总策划:刘雅鸣 孙德中

  总统筹:张学文 万川明

  执笔:李兵 薛世君 丁新科 于晴 悦连城 赵志疆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