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考古学文化在此交流碰撞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3-09-18 07:18 来源:河南日报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9月17日在郑州举行。在由中国考古学会牵头的“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分论坛上,来自埃及、以色列、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20多位考古学家与国内专家学者一起,围绕“全球视野下的古代文明研究”这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河流是文明的摇篮,世界几大原生文明都是如此。大河孕育了农业,农业是文明的基础。世界上每一个文明都有各自的发展道路、具有各自独特的面貌,同时也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古代文明的议题有广泛的交流空间。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韩建业教授介绍了甘肃庆阳南佐都邑遗址考古新发现。韩建业认为,南佐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建筑工程量最大的聚落之一,需要数千人工作多年才能完成,这样的工程量彰显出国家力量。南佐中轴对称的古典建筑格局开中国建筑先河,凸显了王权至上,与祀天祭地的神权完美结合。南佐宫城出土文物贵重精致,揭示阶级分化和远距离贸易控制,尤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关系密切。南佐都邑性聚落的发现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陇东地区已进入“古国”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贾笑冰研究员介绍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新发现与新认识。认为红山文化具有守正创新的特点,距今5500年完成了中国史前第一次制度创新。以文化认同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弹性社会,与凌家滩文化交流频繁,玉文化影响深远。红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核心源头。

  来自以色列、俄罗斯、英国等国的考古学家在论坛上介绍了各自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该区域考古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

  吉林大学杨建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唐际根教授则对中外考古学文化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杨建华教授在论坛上进行了《黄河流域与两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初步比较》演讲。他认为,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和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重要的两个原生文明,他们进入国家的道路对于世界具有普遍意义。分别代表了人类进入国家的两种模式,即两河流域的“突破式模式”和黄河流域的“连续性模式”,这些差别影响到各自的古代社会,也是理解当今世界差异的出发点。

  唐际根教授长期从事殷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他以《世界历史的“商”截面》为题,将商代晚期文化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著名文化进行了比较。他从代表性遗址、历史人物、权力信仰、建筑艺术、文字、文字的研究与现状等方面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记者 张体义)

责任编辑:杨露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