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座城的温暖把我留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3-03-29 15:48 来源:郑州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郑州坚持把引平台、引机构、引院校作为集聚人才主攻方向,不仅为郑州引来了多位技术“大咖”,也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了一大批高收入就业岗位、搭建了更为广阔的成才空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我们更喜欢的是这里的人

  “在多个备选城市中,最后我们选择了郑州。”2006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的林鸿,加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9年初,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风华正茂的他带着国际顶尖技术和团队一起从北京来到郑州,开展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时空精准测量研究。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曾获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亚太计量区域组织APMP颁发的“IIZUKA青年计量学家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多篇科技论文……林鸿说:“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吃不过一日三餐,住不过一房之榻;我们却又不一样,我们踏入了这片美好的土地。”

  寒来暑往,4年光阴,林鸿感受到了“这片美好的土地上”的小确幸:“当我带着妻子和孩子们来到这里定居,还记得孩子们第一天上学回来时兴奋地说到同学们主动跟他们交朋友的样子,也记得妻子喜欢跟农家卖菜的大爷大妈们聊得不亦乐乎。我们喜欢去植物园漫步划船,也喜欢开车到稍远的荥阳山上摘野果;我们喜欢到黄河边上放风筝;我们喜欢以植物命名的高新区各街道,合欢、国槐、玉兰……”

  林鸿说:“我们更喜欢的是这里的人。”有次开车,一个大哥拼命向我挥手大喊,才发现他提醒我车门没关严;还有大雨中,有位大姨提醒不要走水深的地方……“于我们科研人来说,当踏上这片土地,当面对着这里的微笑,就必须不负使命。我们能来,还有更多人能来,因为只有来过,才懂得郑州的珍贵和值得。”

  4年来,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城市碳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工程,国家烟气流量实验室建设,重大仪器设备“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实验室系统”的实施及运行,高端装备和仪器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打造了“郑州模式”,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多家新型研发机构抢滩郑州

  高新区长椿街6号,一栋外观并没有特殊之处的大厦,却密集聚集着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郑州研究院、郑州轻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郑州研究院等多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既让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走出来,也让企业的创新需求走进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科技“宝贝”从实验室走向“田地”、走向“主战场”。

  梧桐园区运营中心科技服务部部长王子帅对记者说,高新区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梦之队”,这些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先行先试,在不同学科领域持续释放活力,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成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着澎湃动能。

  多家新型研发机构抢滩聚集郑州,犹如“强磁场”,将“最强大脑”、核心技术、关键产业源源不断地吸引进来,赋能郑州市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才纷至共绘城市发展图景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去年以来,郑州市紧紧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国家人才高地,坚持聚焦高端人才、豫籍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持续实施郑州人才计划和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深化推进“双招双引”,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励、服务、帮助人才,推动全市人才数量、质量“双跃升”。

  郑州市抓住关键,全面加快人才平台建设,聚焦省委、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主动谋划跟进、精准施策、优化服务,更好满足重点平台建设需求。全力抓好中原科技城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特殊机制、特殊政策落实,举办中原科技城规划提升发布会,实施以收入为参照的人才激励政策,全力服务保障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扎实推进高校研究院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省市联动打造全省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的引领性载体。

  与此同时,郑州市积极打造海外人才平台,揭牌河南欧美同学会郑州海创中心,积极申建“欧美同学会中部海创中心”,完善提升高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积极吸引更多优秀的留学生来郑创新创业。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01.6万人,占全省人才总量的16.7%,支持五批创新创业团队项目450个,推荐培育两批优秀企业家1082名,引进高校毕业生21.4万名,其中海外优秀青年人才1355名,一批批青年接踵而至,用青春绘就了城市发展最厚重的底色。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