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坚持节水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
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09-21 13:59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逐水而居,水源的充沛与枯竭,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兴衰。

  黄河流域水少沙多,降雨偏少,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愈加显现。洛阳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重点,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抓手,统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着力形成“用足黄河水、用好地表水、保障生态水、涵养地下水、多用再生水”的有序供水保障体系。

  引水调水 空间均衡

  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碧波万顷,横无际涯。大坝上游南岸,一座引水闸巍然耸立,这里就是黄河水南下入洛的源头。

  曾经,由于邙岭阻隔,洛阳“守着黄河用不上黄河水”。引黄入洛工程的落地,让引黄调水的夙愿变为现实,有效解决了城市供水和生态补水的短板问题。

  无独有偶。在距离市区百公里外的故县水库,每天有10万立方米以上的优质水源源源不断地输往城区和沿途地区。而在位于新安城郊的三河水厂,引畛济涧、引故入新的清泉在此汇流,经过净化之后,输向千家万户。待青要山水库引水工程竣工,这里将形成名副其实的“三河汇流”供水格局。

  一揽子引水调水工程的实施,是洛阳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生动实践,也是破解水资源结构性问题的现实选择。数据显示,洛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而且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极不均衡,这也直接导致了洛阳过度依赖地下水的状况。

  如今,随着引水调水工程的实施,洛阳市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持续提升,地表水利用率不断提高,城乡供水结构日趋优化,也有效实现了以黄河干流水补给支流、支流改善水体汇入干流的良性循环。

  节水优先 高效利用

  秋高气爽,水系蜿蜒、绿树成荫的伊河湿地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过去直排伊河的污水处理厂中水被引入游园,形成了大片的人工湿地。中水在湿地绕了几道弯,经过水草、林木的涵养净化,水质得到很好改善。

  中水利用是节约用水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城市的许多建筑工地,都会看到大型蓄水装置,供环卫车免费加水,用于绿化灌溉、城市洒水等。这是洛阳正在推广的建设工程疏干排水循环再利用工程。

  “建筑工地在开挖基坑时,必须抽取地下水降低水位,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市节水办负责人介绍。原来,抽出的地下水大多直排入河,白白浪费。如今,疏干排水广泛用于绿化养护浇水、环卫清扫洒水、雾炮车抑尘增湿作业或灌入景观渠、人工湖等,实现了节约集约利用。

  从“用水大户”到“节水能手”,洛阳大型企业的用水方式也在加速转变。以洛阳石化为例,企业持续加大环保达标、节水减排投入力度,建成了含盐污水双膜回用设施,污水回用率提高至55%。

  “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洛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推广再生水和雨水利用等节水新技术,指导和支持用水大户开展技术改造,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用水方式正加快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两手发力 服务发展

  迈进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既要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严、管到位,又要善用、会用、用好市场机制,增强水利发展生机活力。

  去年以来,在黄河战略的引领下,洛阳坚持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聚集创新资源,壮大风口产业,宁德时代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洛布局,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离不开水利支撑。前不久,在市委第四巡察组指导下,全市水利系统出台“3+5+N”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举措,通过健全组织领导、专班服务、定期研判等三项机制,实施建设项目涉水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改革、开发区涉水事项区域评估等五项举措,建立宁德时代、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N”个专班,凝心聚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水资源是硬约束。”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聚焦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着力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