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又高产的“弱”麦是如何炼成的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05-29 07:09 来源:河南日报

  在粮食生产中,高产和优质往往是一组矛盾。如今,通过科技赋能和政府支持,以种植弱筋小麦著称的息县,打破了小麦“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生产瓶颈。

  5月27日,位于息县项店镇李楼村的宏升集团小麦种植基地,正式开镰收割。数辆收割机纵横驰骋,不到5分钟,一块30亩的麦田就收割完毕。地头,基地负责人方伟忙着协调运输车辆,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流。

  付出总有回报。就在当天举办的省“四优四化”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现场观摩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对该基地示范田的郑麦113、扬麦13等弱筋小麦品种进行实收测产,其中,郑麦113亩产高达612公斤。

  “612公斤!”方伟把测产结果重复了两遍,“种了这么多年地,真没有想到,优质小麦的产量还能这么高!”

  同样感到意外的还有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很惊喜,这个结果创下了豫南稻茬小麦的高产纪录,对于弱筋品种来说,殊为不易”。

  弱筋小麦又称软麦,是优质小麦的一种,与强筋小麦相比,其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是饼干、糕点、月饼等加工制品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不足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0%,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再说产量,亩产超600公斤,听起来并不算很高。然而,结合豫南地区实际情况看,这个产量相当高了。受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影响,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种得晚收得早,生育期缩短近一个月,小麦单产相对较低。

  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高产又优质的弱筋小麦是如何炼成的?

  一是科技赋能。作为我省弱筋小麦的主打品种,郑麦113生育期短、早熟,抗逆性强,同时,产量水平比较高,加之管理得当,自上而下开展的“科技壮苗”行动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一喷三防”落实到位,减轻了病虫的危害,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较少。

  二是政府支持。位于淮河上游的息县,土壤含沙量大,有机质含量低,小麦面筋形成时间短,适宜弱筋小麦种植。近年来,当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优质弱筋小麦产业,藏粮于地的同时藏粮于技,以品种为引领,不断扩大扬麦13、郑麦113等品种的种植面积,通过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提高弱筋小麦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高产’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十分重要,‘优质’则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雷振生说,对于农业大省河南来说,提高豫南等地稻茬小麦单产,是粮食增产的潜力所在,大力发展强筋、弱筋等优质小麦则是保障品质的关键,息县的弱筋小麦正在向“质”与“量”兼得迈进。(记者 刘晓阳)

  相关新闻:

  夏收困难不用慌 义务帮扶队来帮忙

  “家里的活儿你不用担心,村里已经帮咱把麦子收好送到家里了。”5月25日下午,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秦岗村村民任化丽给远在上海打工的丈夫张明立打电话。

  任化丽家种了12亩麦子,麦浪滚滚,一派丰收的景象,她却为收麦发了愁,丈夫在上海打工,因疫情防控,响应号召不返乡,家里就剩下她和上初中的女儿。这时,秦岗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博带着义务帮扶队来了,不到半天时间,就用收割机把12亩小麦收割完毕,解决了她的大难题。

  李传博说:“我们村在上海打工的村民一共10人,都响应号召没有返乡。村里的党员干部组成了义务帮扶队,帮助没有返乡的群众家里收麦、种秋庄稼,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卧龙区王村乡柳湾村,脱贫监测户李强家里种了10亩小麦,身体残疾的他望着地里成熟的小麦,很是着急。5月21日,柳湾村联系收割机,组织党员干部先锋队到李强家的麦地收割,一会儿就抢收完毕,李强看着金灿灿的麦粒感动地说:“政府为我们困难群众考虑得太周到了!”

  柳湾村党支部书记宋记阁介绍,村里专门调配2台收割机,优先帮助村里的脱贫监测户收割小麦,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三夏”来临之际,卧龙区对全区夏收夏种困难户进行了全面摸排,合理组织调度机械作业。同时,各乡镇街道和各村(社区)均成立了党员干部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有困难的农户抢收抢种。目前,全区52.25万亩小麦已经全面开始收割。(记者 孟向东 王娟 通讯员 张空)

责任编辑:郭栩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