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改革磅礴力量 谱写治水辉煌篇章
——看许昌市如何推进“五水综改”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2-04-12 09:54 来源:许昌市人民政府

  治水患、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主持召开5次与水相关的跨区域座谈会,其中两次在河南召开,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并嘱托河南要“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为我省水利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省委书记楼阳生立足河南省情水情,亲自点题、谋划、推动“五水综改”,这是继“四水同治”后我省关于治水兴水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是首次围绕治水提出的系统完整、深入有效、彻底全面的改革举措,是用改革的办法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瓶颈、水制约变成水保障、水支撑的生动探索,是以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解决河南水问题的具体实践。

  3月25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许昌市推进“五水综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改革,“五水综改”愈来愈清晰地进入人们的视线。

  准确把握 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澎湃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好水的问题,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推进“五水综改”,水源是前提,水权是基础,水利是根本,水工是支柱,水务是主业。

  其中,水源是指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重点解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序利用问题;水权是指水资源确权和交易,重点解决水权市场和水权制度建设问题;水利是指兴修水利工程,重点解决两手发力建设水利工程的新型建管模式问题;水工是指水利工程管理和队伍建设,重点解决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和提高水工队伍市场竞争力问题;水务是指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供排一体化,重点解决水务产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问题。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立,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1.07亿立方米以内,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13,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4.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4.6%,中心城区、县(市)城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5%、92%。河湖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6%,地下水监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地下水超采重点区逐步得到有效治理。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湖长制深入推进,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基本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水治理体制不断健全,行政管理效率更加高效,投资多元化格局更加完善。现代化、集约化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城乡一体、供排一体的水务一体化模式进一步优化。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市域集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形成用好地表水、保障生态水、涵养地下水、多用再生水的有序用水新局面。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治水格局。基本建成系统完备、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水网,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聚焦重点 推动更高质量的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

  许昌市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一半,仅为全国的十分之一,历史上曾限时供水、排队接水,河湖几近断流,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们必须紧盯当前发展的水制约水瓶颈,通过改革的手段和方法,打破现有的体制机制束缚,推动更高质量的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

  “五水综改”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水治理体制,培育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形成供用水新格局,以明晰权益构建公平有序的水权交易市场,以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水利建设,以现代化管理提高工程效率和效益,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水务产业一体化,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水利建设运行体系,为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优化全市域水源配置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水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推进相关行业规划、重大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摸清水资源家底、算清水账,明确全市及各县(市、区)区域内可用水量。优化配置当地水、外调水、地下水、地表水、非常规水,合理分配跨区域主要河湖水量。加强取用水监管,推进水资源监控监测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的监管。

  大力推进节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深入落实许昌市节水行动方案。开展城镇和工业节水行动,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落实《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新建、改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快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加强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实施区域化、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严控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精准补贴机制。

  加强水生态保护。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河流湖泊生态缓冲带、湿地水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作,持续落实水资源节约保护奖补激励措施。完成许昌市北汝河、颍河、贾鲁河等河流水量分配任务。落实《许昌市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保障重点河流生态基流。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明确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持续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完成水源置换、自备井封停任务。

  深化水资源税改革。落实河南省水资源税改革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区和非超采区的水资源税差异化税额标准。

  建立完善水权交易机制

  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探索做好水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区域确权、用水户确权。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红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确权。南水北调水作为县(市、区)配水指标,实行动态调整。对利用取水工程或设施直接从河流、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实行取水许可管理。加强大中型灌区、农业灌溉井的取水确权工作,实现取水许可全覆盖。

  推行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逐步推动工业和服务业水资源使用从“无偿取得、有偿使用”向“有偿取得、有偿使用”转变。推进差异化水价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再生水、地表水、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和地下水供水价格梯度提高的价格运行机制。

  探索引导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推动水权回购,健全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鼓励以市场化方式开展水权收储与处置业务。推进南水北调水权交易。

  创新水利治理体系

  强化水利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严格规划审批,强化规划实施监管,规划成果纳入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围绕规划的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河湖岸线管理、入河排污总量等控制性目标,加强对水利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发挥规划统领、制度供给、政策引导、行业监管、保障公共服务等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到服务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好涉水工程的融资、建设和服务,引导资本、技术等要素向水利事业流动。

  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合理划分市与区水利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权责清晰的事权关系。完善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政策,保持财政投入力度稳定加大。创新政府投资安排方式,盘活存量水利资产,提高市场化投融资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采取不同形式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营,构建多方投入、多元建设的立体化投融资机制。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推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企业化、运行调度精准化、运行管理标准化、设施维护物业化“四化”管理创新,提高现代化管理和运营水平。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开展水库大坝、河道查弱项补短板工作,制订应急预案,落实度汛和安全生产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区域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管护模式,提高小型水库管护社会化、规范化水平;对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探索物业化等管理模式。

  构建市域集约化管理体系。统筹协调市域内河流上下游及左右岸防洪安全、水资源调配和水生态调度等,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逐步实现城乡供水水务一体化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坚持“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探索建立“合并集中、产权明晰、合理定价、市场运作”四项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城乡供水二元化的格局,全面提高供水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地表化工作为突破口,梯次推进县域城乡供水保障一体化。力争到2025年全面实现县(市、区)水源置换工作。

  探索推进水务市场化改革。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机构职能划分的前提下,以市场手段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合理管制、有序竞争的水务产业市场,打造从原水、供水、排污处理到中水回用的水务产业链条。

  凝聚合力 开创许昌市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治水兴水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五水综改”工作各项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具体到2022年,就是通过“五水综改”,推动许昌市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增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进一步控制。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市场初步形成。水利投融资改革进一步深化,初步形成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动水工设施实现“企业化、精准化、标准化、物业化”四化创新管理,大力推动城乡供水水务一体化改革。

  水源改革

  研究建立完善节水目标责任制、节水监督考核机制,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范围,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内容;研究制订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的相关制度,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日常监管;推进跨县(市、区)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加强取用水监管,2022年年底前完成建设一批规模以上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设施;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完成国家下达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目标,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自然本底值高除外)。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造林1.6万亩、森林抚育1.4万亩。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防止返黑返臭,推进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落实水资源节约保护奖补激励措施;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发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6万亩;推进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成地下水压采量548.6万立方米;全面推进主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认真落实《河南省水资源税改革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区和非超采区的水资源税差异化税额标准,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集约利用;推进差异化水价分配,进一步理顺各类用水价格,逐步形成再生水、地表水、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和地下水供水价格梯度提高的价格运行机制;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0万亩。

  水权改革

  持续推进水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调整和完善“十四五”时期各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研究制定许昌市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引导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

  水利改革

  按照“确有所需、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深入谋划2022年开工水利项目;持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组织编制《许昌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完善重大水利工程土地保障机制。

  水工改革

  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物业化,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的试点探索。

  水务改革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完成第一批鄢陵县和建安区,梯次推进禹州市、长葛市和襄城县农村供水“四化”工作,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探索推进水务市场化改革。

  水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问题,“五水综改”的推进为破解水问题提供了良方,必将开创许昌市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杨露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