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的是住所 不变的是生活 ——浚县最大防洪安置点见闻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7-30 08:45 来源:河南日报

转移的是住所 不变的是生活 ——浚县最大防洪安置点见闻

  连日来,浚县最大安置点科达中学安置人数不断增加,该安置点7月23日11点40分开始接收第一批群众,目前安置村民数达2026人次,未来几天人数还会继续增加,预计安置人次会达4000人左右。(记者 聂冬晗 摄)

  7月29日午后,浚县科达中学校园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趿拉着拖鞋的人,他们来自附近几十公里的不同村庄,因为一场暴雨洪灾集聚在这里,组建起一个临时大家庭。

  “看这天,也不知道今晚儿还下雨不。”穿着花布衫的银发老人李翠花、张永霞坐在花园石阶上聊天。她们不时抬头看看天空,眼神之中掩不住焦虑。

  她们家所在的浚县新镇镇牛村,正位于卫河泄洪处,在村干部的指挥下,撤离时水已经齐腰深。

  宽敞的校园、干净的寝室、免费的三餐,这里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安置点挺安全,夜里下大雨,这儿咋也没咋的。”“要是当时没撤离,多危险啊!”她们聊着,心里顿时宽慰了许多。

  防洪安置点,是受灾村民回家前的最后一站,也是他们心里最安全的迁徙地。

  浚县科达中学是县城9个安置点中最大的一个,安置有侯村、前枋城村、兰庄村等村的2000余名村民。校门口,张贴着“抗灾不忘防疫,安全区内必须佩戴口罩”的提示语;校医室,浚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儿科、眼科等科室的医生昼夜值守;寝室外,专门设置了公用手机充电站,生活细微之处考虑周到。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咋住?“男人住男寝,女人住女寝,晚上10点准时熄灯。”前枋城村村干部刘桂芳兼职干上了“宿管阿姨”,负责管理本村“超龄中学生”。行李消杀、身份校验、体温测量、领取饮用水、前往宿舍……同村的闫风根带着老伴来到安置点。老两口怎么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体验一把“校园生活”:“这哪哪都好,可俺还是想家呀!”

  虽然暂时搬离了家园,闫风根嘴里也说安置点好,可他坐在楼梯口闲聊时,听说村里老房子的水已经上了炕,眉头皱了几皱,脸色沉了下来。旁边的村民看在眼里,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后背说:“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很好了。”闫风根听罢,舒展了一下眉头。

  浚县要求所涉及的乡(镇)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要全部上岗到位,既要确保“不遇难一人”的既定目标,又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实际要求。一手抓防洪、一手抓防疫,新镇镇副镇长余丽站在人群里协调各项工作,她瘦小的身体有些“窝”,嗓音略带沙哑。“余镇长几天几宿都没有好好合过眼,坐着吃午饭时都睡着过。”村民说。

  有饭吃、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病得到及时医治……对于每个亲历暴雨洪灾的浚县村民来说,这个临时大家庭就是温暖大家庭,转移的是住所,不变的是生活。

  距学校图书馆大门七八米外,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坐着轮椅,正看馆内投影的电视剧《亮剑》。在他身后,又一批志愿者跳下面包车打开后备厢,搬下成件的饮用水、面包和火腿肠等食品,隔着围栏向学校里递送。“够了够了,不要再送了,实在吃不了了!”村民们一边接过各类食品,嘴里一边嘟囔着。(记者 栾姗 陈晨)

责任编辑:安艳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