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与政协委员同访武汉统战纪念地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6-28 10:52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1年,是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

  “回顾中国现代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历史演义。”作为参加过五四运动、大革命、北伐及抗日战争的著名爱国人士卢立群之孙,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史专家卢纲在这样的感慨中与记者同行,重温那一段段波澜起伏的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全国随即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并促成了北伐。

  在卢纲看来,“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达到高潮。”

  6月1日正午,记者与卢纲驱车驶进湖北省军区旁一个正对武昌武珞路繁华主干道边上的院落。经过一道铁门,顿觉得静谧清幽。左边一棵参天大树的守护下,一栋两层的砖体小楼拱门上,悬挂着“叶挺独立团武昌纪念馆”的标示牌。面对铁门正中,拾级而上,一座高高的丰碑在葱茏绿荫的合围中,向天而立。举头仰望,由徐向前题写的“北伐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字字惊动心弦。

  旗飘飘兮刀光寒,战士浩歌出韶关。“1926年7月9日,国共合作于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以区区十余万人的基本部队面对同属直系实力各有20多万的吴佩孚、孙传芳,加上奉系张作霖35万及各拥兵数万的直鲁张宗昌、滇系唐继尧等大小草头王达百万之众。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革命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连克长沙、平江、岳阳等地,8月底取得了两湖战场上的关键——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胜利,并进抵武汉。”卢纲在他研究撰写的《北伐风烟话旧影》中,这样描述北伐军的勇猛与豪壮。

  “当年,我祖父卢立群作为一名留学归国的爱国知识分子,受命于董必武,与共产党员耿丹、好友马哲民深入驻防汉阳襄河的鄂军第二师,策反师长刘佐龙率部起义,改编为北伐第15军,耿丹任党代表,卢立群负责军政治部工作。15军于9月6日克复汉阳,9月7日激战于汉口集家咀、打扣巷等滩头阵地,牺牲巨大,血染汉水。吴佩孚仓皇北逃,武昌之敌成瓮中之鳖。”卢纲讲述道。

  由于武昌城高墙深,直到10月10日,北伐军攻城激战40天后终于登上武昌城头,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取得北伐以来最大一次胜利。武昌战役后,武昌城墙被拆除,唯一的印记是现在位于武昌首义路上的一座城门,民国以前称之“中和门”,因辛亥革命首义之功而改名“起义门”,后原址复建成今天的武昌起义门城楼及国家4A旅游景区。城楼静默,历史的风云犹在眼前。

  “历史又在这座城市出现巧合。武昌战役胜利的那一天恰好是辛亥武昌首义十五周年的纪念日。”卢纲说。

  与卢纲委员继续向北伐战争纪念碑深处走去,第四军独立团营长共产党员曹渊烈士纪念碑雕像巍然挺立,他身后是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先烈之血!主义之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国共两党革命先烈的鲜血流在一起,洒在武昌城下。

  武昌战役胜利后,出于革命中心向北发展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汉口中山大道708号,是爱国华侨简式兄弟投资兴建的一座富有欧式风貌的大楼,1927年1月1日至当年9月20日,这里成为武汉国民政府的办公大楼。中共中央机关及各部门则集中于距此不远的胜利街181号(原汉口俄租界四民街61号),历史进入国共合作的武汉“蜜月期”。

  “这期间,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共产国际在武汉召开太平洋国际劳动大会。中共工人运动的领袖们也集中到了武汉,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仅武汉就有工会200多家,20多万工会会员。毛泽东倡议创办并主持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仅在武汉就培养了800多名学员,加之在广州前6期培养的800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的骨干。武汉黄埔军校也成为中共军事干部的培养中心,共产党人恽代英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工农兵运动以武汉为中心得到蓬勃发展。”

  卢纲认为,在北伐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无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还是召唤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觉醒,出色的组织工作和宣传运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位于汉口鄱阳街135-139号的八七会议纪念馆,几经修缮,仍在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学习参观队伍。1927年,蒋、汪集团先后叛变革命,“分共”、“清党”,屠杀大批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此地举行紧急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革命路线。

  历史风云不断变幻。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之后,民族存亡之际,唯有抛开恩怨,枪口一致对外,团结合作御敌。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在武汉携手合作,共赴国难。中国全民抗战的热血在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再次抒写了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0月25日,几近一年,武汉成为中国抗战战时首都和全国抗战指挥中心。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武汉会战,成为抗日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卢纲提到这次会战时说:“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刚发表,周恩来即把其中的基本精神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的白崇禧进行介绍,为国民政府最高当局接受,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武汉会战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军事上正是采取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历时四个半月,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万余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在战略上争取了中国经济的大内迁,成为中国抗战的转折点。

  在汉口长春街57号(原汉口日租界中街9号)的一幢四层楼房外,悬挂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牌子。1937年9月,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到武汉筹建八路军办事处。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的公开办事机构。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长江局,负责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并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合署办公。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成为中共在南方团结发动民众、开展救亡运动的大本营。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政治部“第三厅”就在今昙华林街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1912年为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培养出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必武、陈潭秋、李四光曾就读该校。校园中建筑设计、布局陈设、文化展示,处处体现着学校对革命历史教育的珍视。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原校长平先柏边带领我们参观边介绍:“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国共合作的政治部,周恩来担任副主任,郭沫若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第三厅汇聚了大批致力于抗日民主运动的来自全国的著名文化工作者,周恩来、郭沫若、叶剑英以此为基地,在武汉进行抗战演讲、歌咏大会、火炬游行……势大面广、如火如荼!八路军办事处、汤池训练班、新四军军部纷纷建立。这些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方针的巨大威力和在中国抗战期间发挥的中流砥柱的历史作用。”

  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政治总动员和全民大团结,掀起了全民救亡的新高潮,被喻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黄金期。

  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这里见证了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篇章,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成就,也用铁的事实诉说着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统一战线坚持正确的方向和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继承先烈不朽精神,吸取历史宝贵经验,武汉必将在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续写新的历史辉煌。(记者 毛丽萍)

责任编辑: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