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河南党史》3.3 党领导的中原抗战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4-28 11:22 来源:河南学习平台

  三、河南国统区的“撤干”工作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其统治区内的反共活动更加猖獗,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大逮捕、大破坏,企图彻底摧毁河南党组织,各地党组织积极从事抗日活动的共产党员随时有被杀害的危险。

  1941年2月,中共中央依据有关情报,决定紧急撤退河南国统区党员干部。为做好撤退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主持会议,研究了撤退措施:豫西、豫西南、豫中区委以上党员干部全部撤退;建立秘密撤退交通线,不再经“西办(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洛办(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撤退之后,党组织停止活动,留下的党员可利用社会关系谋职,长期隐蔽,等待时机,必要时可转到外省去隐蔽;做上层统战工作已暴露有被捕可能的党员也撤退;豫西的党员干部撤到延安,其他地区可撤到豫皖苏或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派政治交通员立即返豫,分别向省、地委负责人口头传达有关中央撤退指示,坚决按照中央指示部署撤退工作。

  “撤干”工作由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危拱之、省委统战部部长王志杰具体负责。王志杰、邵文杰到中共陕西省委机关驻地照金镇负责派遣和接送工作。灵陕地委负责人苗树棠、省委交通杜征远在陕西省委交通护送下回到河南,分头向省委书记张维桢、组织部部长张旺午、宣传部部长郭晓棠和各地、县委负责人传达了中央撤退干部的指示。经过周密细致的安排,第一批区委以上大多数党员干部先后安全撤离河南,除省委组织部部长张旺午撤至豫鄂边区外,张维桢等数十人于7月前后到达延安。中央决定河南省委在延安继续工作。1942年年初,陈云主持省委会议,研究作出《关于今后河南省委工作方针的决定》,再次强调了“隐蔽精干”的撤退方针。3月,省委机关迁至关中地区马栏镇,继续进行“撤干”工作。至1942年年底基本完成。撤至延安的党员干部共有100多人。撤干后党在河南国统区的工作基本停止。实践证明,这次撤退是正确的,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支援了陕甘宁边区建设。

  (原载于2020年8月版《简明河南党史》)

责任编辑: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