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焦桐”花开 兰考换新颜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4-22 09:09 来源:新华社

  谷雨时节记者再访兰考,这座黄河边的小城满城飘香,被大片淡紫色的泡桐花所笼罩。

  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焦桐粗壮挺拔,这棵已生长了58年的老树不负期待,在这个春天再次绽放桐花。

  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有感于焦裕禄精神,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其中一句写道,“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此处的“焦桐”,正是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前这棵树。

  这是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一株小树苗。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时,兰考正深受盐碱、风沙、内涝之苦,为了整治三害,焦裕禄亲自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察洪水。当了解到泡桐可以挡风压沙,焦裕禄又带领全县干群大规模种植泡桐。

  焦裕禄去世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亲切地将他亲手栽种的泡桐称为“焦桐”。

  2009年4月1日和2014年3月17日、5月9日,习近平同志三次来到兰考视察调研。其中,他两次专程来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致敬忠魂。

  在兰考,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时至今日,曾在2014年为习近平总书记作讲解的焦裕禄纪念馆副馆长董亚娜依然记得彼时的情景。“当总书记看到焦裕禄曾用过的藤椅时,他眼含热泪。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了,但在馆内看到焦裕禄提出的‘干部十不准’时,他依然十分认真地逐字逐句阅读。”董亚娜说。

  董亚娜已经在焦裕禄纪念馆从事了28年讲解工作,总有人问她,日复一日讲解着同样的内容,会不会感到厌倦?

  董亚娜说,越讲焦裕禄精神,就越能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伟大。“焦裕禄书记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

  “焦书记领着咱,日子一天比一天强,啥时候也不能忘了。”这是79岁的兰考农民魏善民的父亲魏宪堂生前总念叨的一句话。

  魏宪堂照顾了焦桐8年,自1971年起,魏善民又照顾了焦桐50年。每天清晨,魏善民都要带着扫帚、簸箕,在焦桐树下扫叶、浇水、施肥。

  对于魏善民和其他守护着焦桐的老百姓来说,守着这棵树,就是守着焦裕禄精神。虽然仅在兰考工作了475天,焦裕禄却在群众心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焦裕禄曾用生命喊出的豪言,如今在兰考已变为现实。 

  曾经的风沙、内涝、盐碱地再也没了踪影,昔日黄河边上百万亩的三害土地全部变成了丰收的良田。目前,兰考县已成为全国粮食主要生产基地,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生产百强县。两岸的黄河湿地每年都会有大雁、白鹭、天鹅等200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聆听焦裕禄的故事,学习焦裕禄精神。截至今年四月,焦裕禄纪念馆已经接待90多万名游客。焦桐树下,不少人缅怀静思,共同纪念那个永恒不朽的英魂。 

  “以前,风沙内涝盐碱是兰考的标识符;如今,拼搏、开放、生态、幸福成了兰考追赶跨越的新标签。我们将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做示范。”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说。(记者 双瑞、翟濯)

责任编辑:祝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