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凝聚人心、务实干事的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3-06 17:01 来源:光明日报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今年恰逢重要时间节点——“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概括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宏观政策取向,部署安排了全年的重点工作。

  “我们参与了报告起草的相关工作,今天聆听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备受鼓舞,感到报告确实是一个实事求是、务实干事的报告,是一个凝聚人心、增添士气的报告。”在国务院新闻办当日举行的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党组成员孙国君就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GDP增速目标缘何设为6%以上

  经济增速目标是各界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去年并没有设定GDP增速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设定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这一目标设定有何考虑?

  孙国君介绍,提出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主要考虑到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经济数据不断转好,预计今年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同时,这一设定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确定今年GDP目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今年情况,也要统筹考虑明后年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不要在年度之间忽高忽低,能够保持长期的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释放什么信号

  除了备受关注的GDP增速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以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直接关系日常生活,影响基本民生。保持CPI总体平稳,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标志。去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明显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孙国君表示,从今年情况看,综合考虑价格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比去年预期目标有所下调,说明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近年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供应有保障,加上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有利于物价保持稳定。

  就业目标1100万人能否实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郭玮坦言,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900万人以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为完成这一目标,中央把就业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加大了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工作力度。各地方有关部门围绕着稳就业、保就业,出台了不少政策。随着经济恢复、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形势逐步恢复,超额完成了就业目标。”郭玮说,“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就有900多万人,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把稳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金融风险如何更好防范化解

  回看刚刚过去的2020年,尽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已经收官,但针对未来金融风险的化解是否要进入持久战等问题,仍为业内关注的重点。

  孙国君表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经过集中攻坚,一批重大风险隐患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总体可控,金融秩序明显好转,金融运行更加稳健。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领域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孙国君进一步表示,要坚持底线思维,毫不松懈地防控各类金融风险。一是完善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具体说就是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责任;二是着力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强化公司治理;三是完善债券市场法制,稳妥处置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四是继续化解存量风险,提高预见预判能力,防范增量风险,严密防控外部输入性风险,健全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未来疫情防控怎么做

  “此次疫情是一次大战、一场大考,我们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郭玮介绍,按照党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下一步疫情防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对风险较大的人员和场所要加强检测,努力做到主动发现。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能力、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划定管控单元,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同时要防止出现“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

  ——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目前已有四个疫苗附条件上市,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疫苗研发攻关力度,做好疫苗生产调度、全链条监管、规范接种工作,保证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同时,要加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与研究,加快特效药物和治疗办法的研究,提高救治能力。(记者 邱玥)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