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暖暖 关爱满满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2-16 10:52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

  春节前后,中原大地气温迅速回升,与气温回升相伴的,还有这期间满满的温情瞬间。农业科技特派员李胜利在春节来临之际,依然活跃在田间指导农业生产,额头上见了汗也顾不上擦一擦;种子繁育专家吴连成放弃春节假期,奋战在海南种子繁育基地,大年三十只能和家人“云团圆”,家人相隔万里却不乏温情;在周口某农村,小学校长韩天杰来到留守儿童家中,开展暖心家访,让他们不再孤单……神州大地春已回,这一个个动人的温情瞬间,都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回味。

  少儿科普让孩子们“融”进来

温情暖暖 关爱满满

小凡正在做人工造雪的科学实验。记者 刘晓波 摄

  “百岁年为首,春节起源于上古尧舜时期,当时安全和丰收是人们最关心的事,岁末年初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会开展非常隆重的祭祀,延续到今天就成了春节。”顶端新闻客户端上,科普号“小凡实验室”的过年系列视频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小凡实验室”是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逐梦体验馆孵化的少儿科普品牌栏目。“以往的少儿科普多以动画形式呈现,互动体验性较差。”体验馆科普部负责人李春成认为,少儿科普还是要让小孩子来讲,视频中介绍年俗的那个幽默风趣的小男孩正是他的儿子小凡。

  2月15日,记者见到李春成时,他正在和小凡准备新一期的视频。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父子俩配合很默契。“选择的话题多是结合当下节日、热点和小朋友们的兴趣,我先给他讲明白,他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李春成说。

  如今,“小凡实验室”已经录制70期,入驻科普中国、今日头条、腾讯视频和顶端新闻等各大平台,“科学小实验”“身边的科学”“新年专辑”等系列视频的播放量突破50万。

  “小凡实验室”收获粉丝的同时,也见证了小凡的成长。“我俩原来总是吵架……”李春成直言,小凡原来脾气暴躁,不怎么和同学说话,通过参与录制视频,更有耐心了,语言组织和主动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小凡的带动下,班上有好几个同学都想加入‘小凡实验室’团队呢。”李春成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少儿科普由孩子们担任“主角”。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学生讲解员占了一大半;各大科技馆、天文馆,小小讲解员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与其中,不仅能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增强表达能力,还能吸引更多孩子关注科学、热爱科学。”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逐梦体验馆馆长于春霞表示,“小凡实验室”作为体验馆的品牌栏目,未来将打造成少儿科普知识启蒙平台,吸引更多老师和孩子加入。(记者 刘晓波 尹江勇)

  暖心家访让留守孩子不孤单

  2月14日,大年初三,早上6点多,周口市郸城县双楼乡后徐楼小学校长韩天杰又骑着他的旧摩托车出发了。

  “过年了,走亲戚的人多,我怕家里来客人不方便;但想着孩儿们一年到头都没能见着爸妈,又实在不忍心、不放心。”韩天杰说。再三权衡,他决定利用每天清早和晚上的时间,去看看这些留守孩子们。

  按照韩天杰事先排好的计划表,这天轮到苗苗了。这个三年级小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广东务工,今年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没有返乡,苗苗住在爷爷家。

  “苗苗在家吗?我是校长,来看你啦。”韩天杰在门外喊。听到校长来了,小女孩开心地跑了出来。“苗苗、叔,过年好啊!”“校长过年好!”大家欢喜地攀谈起来。

  “苗苗,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了吗?”“打了,爸爸妈妈说让我跟爷爷在家乖乖的。”“苗苗,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爸妈不回家,是在为抗疫作贡献咧;你能乖乖在家陪着爷爷,也是在作贡献!”

  听到校长表扬自己,苗苗咧嘴笑了。韩天杰还给苗苗带来了两份小礼物:一箱蜜橘和一张定制的课程表,上面写着每天应该学习的内容。

  检查完作业、再三叮咛后,韩天杰又奔向了下一个学生家。

  周口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约60万人。寒假期间,广大农村教师舍弃陪伴家人的时间,来到这些孩子身边,给予他们关怀。

  牵挂着留守儿童的,不仅有老师、校长,还有社会各界。去年以来,周口市教体局、市妇联、市法院、市检察院等9部门开展“送家风故事”“送家教服务”“送法治安全”“送社会关爱”活动,把爱送给留守儿童、困难儿童。该市教体局还联合多家志愿服务组织,组成了一支200多人的“护苗志愿者”服务队,对留守儿童、困难儿童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和个性化辅导服务;通过研学活动、定期家访等方式,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温暖起来。(记者 周晓荷 通讯员 丁玺)

  “北”方有家人“云”上共团圆

温情暖暖 关爱满满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吴连成在南繁基地给玉米授粉。杜文杰 摄

  “爸、妈,今年我们在海南又回不去了,咱们视频一起吃饺子吧……”

  2月11日,大年三十,海南省三亚市乐东县河南农业大学南繁基地,吴连成教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按照约定打开手机。在上海工作的妻子专程飞过来陪他过年,他们一起给双方父母拜年,还叮嘱在国外上学的儿子做好疫情防护。

  吴连成已经习惯了“云拜年”。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五年在海南过年了。

  “阖家团圆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自交、杂交、选种、观察、记录,一到地里,就啥事都不想了。”吴连成坦言,从上午9点忙到下午5点,这就是玉米南繁北育“候鸟”的日常。

  2月14日一大早,吴连成和学生们就开始干活了。“有好几个学生过年也没有回家,他们要在这儿做实验、完善论文数据。”吴连成解释,玉米在北方一年只能繁育一代,而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下,可以繁育两到三代,春节期间主要是进行玉米的自交和杂交组配。“比如有些自交系高产抗倒伏,有些自交系优质抗病虫害性能强,通过杂交、自交将这些优良基因聚合在一起,就可以从它们的后代中挑选出既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又好管理的适合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吴连成说。

  河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肩负着寻找小麦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密码的重任,立足解决河南省和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和关键科学问题,发掘出调控小麦玉米产量、株型、品质和抗病等的关键基因20余个。

  育种的每一点进步背后都凝结着育种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一年到头,我和妻子孩子相聚的时间也就一个多月。”吴连成很感谢家人对自己工作的理解。“父母年龄大了,咋能不想团圆,但他们知道我春节忙,从来不催促我回家。”吴连成坦言,从事玉米繁育的科技工作者几乎每年春节都是在南繁的玉米地里度过的,自己只是广大南繁工作者中的一员。(记者 刘晓波 尹江勇)

  直播间迎来“最美”科学家

温情暖暖 关爱满满

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夏南牛之父”祁兴磊和他培育的夏南牛。河南省科协供图

  小小直播间,连通千万家,春节前夕,由省科协组织举办的“科学家陪您过新年”系列直播活动,让网友领略了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风采,给这个春节添加了一份科技味儿。

  喜迎牛年,且听牛人说牛。摆上满满一桌牛肉火锅宴,2019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夏南牛之父”祁兴磊为网友开讲。

  “牛身上有100多块肌肉,大致可分成16个部位。其中,牛背上的上脑、眼肉和外脊是雪花牛肉的主要产出位置,适合煎炒涮;里脊和尾部的大黄瓜条、小黄瓜条,最适合涮火锅。”对着一张牛身部位示意图,祁兴磊给网友们介绍起“品牛经”,还直播“带货”泌阳县出产的五香卤牛腱、香辣牛肉等产品,掀起了网友们“买买买”的高潮。

  “夏南牛的育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培育夏南牛的目的,就是为群众多产肉、产好肉。”祁兴磊的新春期许是,希望夏南牛在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好,让养牛户赚得更多。

  “平常小麦一年只能种一次、收一次,在我们这里,一年可以种五次、收五次。”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的实验室内,被人们亲切称为“麦爸”的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自豪地说。

  跟着直播镜头,茹振钢带网友们看了这里模拟小麦生长环境的各种设备。有可模拟麦秆在8级风下抗力的小麦风洞实验室、有探索小麦生长机理奥秘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茹振钢动情地说:“靠着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农业科研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我国小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握拳、抖肩、左四下、右四下……号称“科普达人”的2019年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著名肿瘤防治专家陈小兵在直播间跳起了自创的抖肩舞。春节长假,陈小兵鼓励大家多运动,“一个癌字三张口,胡吃海喝加瞎抽,一口一口又一口,堆积如山得了病就叫癌。”生动形象的讲解,引来网友们刷屏点赞。

  开直播,送年礼,拉近了群众与科学家的距离。很多网友发现,原来科学家也是如此亲切、妙语连珠。(记者 尹江勇 刘晓波)

责任编辑:王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