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省”下一座宿鸭湖水库
——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见闻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12-25 07:20 来源:河南日报

  “十四五”期间,我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如能提升0.1,每年就可以节约用水17.43亿吨,相当于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驻马店宿鸭湖水库的库容量。

  一年咋能“省”下一座宿鸭湖水库?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价格杠杆拧紧农田灌溉的“水龙头”。

  冬至已过,严寒阻挡不住农民耕种的热情,一幕幕冬管冬灌的场景映入眼帘。

  连年的风调雨顺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让郸城县的粮食实现稳产高产。该县常务副县长胡友涛说,过去农户认为“水是天上白白淌下的”,浇地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抓“源头”抓“典型”,率先在31.87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推广。

  改革要破解“用水计量”的难题。没有水表,就“以电折水”,通过柴油机从地下泵水浇地的用电量换算用水量,1度电折算3—5吨用水量;有了水表,就“精准计量”,农田灌溉用上“商品水”,有多少算多少。

  王雷是“种粮大户”,也是“节水大户”,从部队转业返乡后流转了千余亩耕地,种植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在郸城县胡集乡白楼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他拿起智能水卡在水表箱上轻轻一刷,远程控制的时针式喷雾浇灌设备开始360度运转。“过去浇灌农田需要买柴油、雇人浇,七八天才能浇完一遍,如今我自己只用1天时间就能完成。”王雷算了一笔账,水价改革后,自己的千余亩耕地用水量减少了20%。

  相较豫东平原“吃水不用愁”的郸城县,“开门见山”的济源示范区地处太行山南麓,水资源匮乏让山区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当地农民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

  用水难,最难在王屋山灌区。封门腰、太洼、柏木洼等5个村,过去每到灌溉时节,农民常因缺水发生争水、抢水纠纷。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价格管理科科长卢忠立说:“实施水价综合改革后,即便现在浇地用上了‘田间自来水’,也没有人愿意浪费水,老百姓个个是节水能手。”

  改革促进养成“从点滴做起”的节水习惯。谁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谁就能领到财政奖补,降低灌溉成本。据测算,王屋山灌区297户农民1年用水期,亩均用水量减少40%,通过发放用水补贴和节水奖励,亩均水费支出减少15元。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流域省份不能“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我省目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有0.6,比国际上节水技术先进地区的标准低了0.1。要实现这0.1的提升,需要在现有2300万亩水价改革面积的基础上再扩大5500万亩。

  “这0.1的提升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魏智勇说,我省制定水价形成、财政奖补、工程管护和用水管理等改革机制,按照试点先行、逐步展开、全面推进的改革思路,计划到2025年完成全省7800万亩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一年“省”下一座宿鸭湖水库。

  河南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0%以上,是最大的节水潜力所在。“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适当的价格机制,引导农户通过不同形式节约灌溉用水,并通过实施财政奖补措施,总体不增加种粮农民用水负担。从目前来看,改革效果不错。”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程传兴说。(记者 栾姗)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