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擦亮生态底色 建设富美鹤城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11-11 17:16 来源:鹤壁市人民政府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鹤壁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鹤壁把创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实现由“煤城”向“绿城”的嬗变。近日,就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问题,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答记者问。

  问:这些年来,鹤壁市在推进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鹤壁市地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污染防治责任大、任务很重。我们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水环境质量排名持续靠前,国、省控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全省第三,淇河水质持续保持全省60条城市河流首位。

  一是提升治理能效。根据季节性污染特征,开展秋冬季综合治理、春夏会战等系列攻坚行动。在建成大气监管网格基础上,建设了21个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点,实现水、大气网格化监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陆续出台《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鹤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逐步健全生态环保法制体系。

  二是推动问题整改。今年9月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采取“常委进驻、现场办公”形式,深入到各县区,逐一透视问题,集中交办问题。截至目前,共交办了255个环保问题,已整改到位248个。

  三是促进压力传导。研究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量化问责办法,建立清单推进、考核奖惩、追责问责等机制。每个重点乡镇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制定一个有效方案、装备一套治理设施,打通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成立督查帮扶组开展夜查暗访等工作,全面压实县区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问: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请问鹤壁市在深化标本兼治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们坚持削减污染排量和扩大环境容量“两手抓”,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三管齐下”,着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推进环境治理提效行动的同时,实施经济结构提质行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全市煤炭行业产值占比下降到9.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居全省第三位,第三产业比重较2017年提高5.3个百分点,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率保持在5%以上。

  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去冬今春完成人工造林13.52万亩,规划建设的9个郊野公园建成3个、开工6个,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3%、38%、43.2%,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审。

  实施生态功能提升行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总投资157.5亿元的6个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26.8亿元的淇河、大运河、汤河等34个水系生态保护工程项目投资进度全省第二,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

  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鹤壁有什么好的探索和经验?

  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鹤壁市先后获得了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等多张“国字号”名片,我们抓住被列为国家试点机遇,积极探索五种“鹤壁模式”。

  探索国土空间规划“鹤壁模式”。圆满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等3项国家试点任务,统筹“多规合一”、基于“一张蓝图”的网上审批模式在全国推广。

  探索循环经济“鹤壁模式”。出台全省首部循环经济地方法规,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形成循环经济相关标准1000多项,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超过90%,产业聚集、协同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列为全国典型案例推广。

  探索节能减排“鹤壁模式”。强力实施“五大工程”,建设示范项目155个,完成投资74.68亿元,在国家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优秀等次,累计获得奖励资金15.6亿元。

  探索清洁取暖“鹤壁模式”。建立“补初装不补运行”的财政补贴机制,实施“六个一”推广建设标准,创新“清洁供、节约用、投资优、可持续”的建管模式,被写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并上报国务院。

  探索海绵城市“鹤壁模式”。投资34.11亿元建成6大类276个项目,总结出雨污分流、内涝治理等六个方面的经验做法,今年省住建厅专门出台文件在全省推广鹤壁经验。

  下一步,鹤壁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抓牢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擦亮生态底色,建设富美鹤城。

责任编辑:李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