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之畔赏桑园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8-06 10:56 来源:河南日报

淇河之畔赏桑园

桑园小镇周边民宿成“网红”打卡点。(记者 聂冬晗 摄)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如何让老百姓通过绿水青山端上“金饭碗”、鼓起“钱袋子”?鹤壁市在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推行“乡村旅游+扶贫”,以旅游开发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为探索“两山”转化作出了有益探索。

  7月24日,面对“‘六稳’‘六保’看河南”主题活动采访团的记者们,桑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根良说:“如今桑园村火了,每年来村里的游客有500多万人次,村民的年收入也从2016年的30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一万多元。”

  桑园村坐落在太行山的怀抱中,距离鹤壁市区约25公里。村外,风光秀美,淇河水从村旁流过;村内,石屋错落有致,古宅保存完好,商业街店铺林立,各具特色的小吃、古玩、工艺品引人注目;山上,建有高山滑水、滑雪、玻璃栈道等游乐项目。记者采访时,正值周五上午,小镇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村民说,赶上节假日,这里一天的游客就能达到5万人。

  然而就在4年前,桑园村还是贫困村,有贫困户268户1379人。因为穷,年轻的村民大都外出打工谋出路。这里的常住人口最少的时候甚至不到50人,村民守着旅游“金矿”受穷。

  好风景如何才能有好“钱景”,让村民在绿色发展中乐享红利?2016年10月,上峪乡沿淇河的桑园、白龙庙等7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乘着政策的东风,淇滨区以桑园小镇为度假区辐射引爆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开发了原生态民宿、古村落旅游、极限挑战、温泉养生、滑雪溜冰、健步休闲、观光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了一个融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拓展于一体的桑园旅游度假小镇。

  村里有了产业,外出打工的陆续返乡,有的在景区当保安、保洁,有的开电瓶车,自主创业当老板的也不在少数。“原来因为在家种地收入低,我就去了外地打工,收入很不稳定。现在家乡搞乡村旅游,我就回来干了,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李正是淇滨区洪峪村村民,桑园小镇乡村旅游项目开始运营以后,他就回到家乡,在桑园小镇主题民宿上班。

  “守在自家店里当主厨,一年能挣八九万元呢,以后我哪儿都不去了!”3年前,长期在外地餐馆担任厨师的王兵妞回到桑园村开起了烩菜馆,生意十分红火。说起当初返乡创业,他庆幸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截至目前,桑园小镇扶贫项目已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累计带动1100余人就业、创业。2018年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如今家家户户没闲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基本都回来了。”刘根良颇感自豪。

  一度“养在深闺”的桑园村,美景逐渐为世人所知。为了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淇滨区投资400万元拓宽景区道路,增设1000余个停车位;同时,引资对贫困户及其他村民闲置的传统民居开展租赁经营,发展传统民宿。

  商周时期,桑园村就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进一步复兴桑文化,桑园小镇引进4家农业公司,种植果桑600余亩;同时,建设“淇上桑园”果桑采摘园,研制开发桑叶面、桑叶茶、果桑酒等特色桑产品,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5届果桑采摘节,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我们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不断延伸桑园村及周边村庄的产业链,持续推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上峪乡党委书记唐东明表示,目前,上峪乡共流转土地4300余亩、荒山4万余亩,种植丹参、脱毒红薯等经济作物,并成功开发了桑叶茶等特色桑产品,富硒驴肉、滋补鹿肉等特色养殖产品,有力助推了农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变。

  桑园小镇的成功,增强了淇滨区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未来,淇滨区将以桑园小镇扶贫项目为核心,投资93亿元打造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淇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全域式旅游风光区,带动周边38个村庄发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记者 李运海)

责任编辑:祝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