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底河南市场主体总数、增速均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6-19 11:14 来源:河南政府网

  6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重点发布河南省“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工作进展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600

  政策组合效应正持续显现

  全省市场主体总数、增速均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经过全省上下积极努力,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政策组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表示。今年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分别较一季度、1-4月回升8.4个、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实有总数同比增长16.2%,增速高出全国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中部六省第一位。总体上看,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主要经济指标总体逐步恢复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靳薇介绍,在一系列政策举措带动下,全省前五个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量455609户,与2018年前五个月基本持平。截至5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实有总户数达728.2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20条政策、10项举措等稳定投资及经济运行

  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保市场主体”

  聚焦金融、财税、减负、稳岗以及推进项目复工开工、加强重大项目储备等方面,河南及时研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政策、稳投资10项举措等,稳定投资及经济运行。实行省政府领导牵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制度,组建各级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专班,开展重大项目“四比四看”活动,强化监测调度、狠抓协调服务,1-5月“982”工程完成投资7046亿元、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20亿元。

  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处长何艳红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公开数量,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推进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扰,探索并出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为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提供路径,实施重点监管、精准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以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投资项目“不见面”在线审批促开工

  通过在线平台已办结审批等事项2.5万个

  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河南推进投资项目“不见面”在线审批,确保疫情期间“不断档”。截至5月底,今年以来我省通过在线平台已办结审批、核准和备案事项2.5万个,其中企业核准、备案事项1.7万个。建立优化项目建设“双周”协调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及要素保障问题。

  省政府重点办主任陈波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河南着力抓好重大关键项目、短板项目,及时收集项目建设中存在各类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做好重点项目用地、资金、建材、需求保障工作,开展好对接服务,全面开展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持续压实项目建设责任,营造大抓项目建设良好氛围。

  争取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

  314.5亿元低息贷款已惠及超6000家中小微企业

  李迎伟介绍,河南已转发下达中央资金128亿元、省级资金19亿元。联合国开行河南分行、农发行河南分行、中国银行河南分行设立补短板稳投资专项资金,开展融资推介活动。实施“861”金融暖春行动,带动有关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低息贷款314.5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超6000家。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河南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服务,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预计可减免电费23.5亿元。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今年以来已向社会公开发布42个项目

  依托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今年以来河南已向社会公开发布42个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王遂岭介绍,河南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实施意见,依托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持续常态化推介“两新一重”重大项目,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我省经济运行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崔红建介绍,在稳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方面,河南持续加强政策引导调控,努力应对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生产侧方面,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需求侧方面,千方百计激活市场消费。优环境方面,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下一步,河南将细化创新落实各项任务举措,持续完善、适时出台惠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工商业电价、宽带和专线资费、租金等基础性费用;研究制定促进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的引导性政策,大力培育线上线下融合新兴消费增长点;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扎实推进粮油、蔬菜、猪肉等重要农产品,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保供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记者 申华)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