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后的小麦“过”得怎么样?
记者实地探访—— 小麦当上“贵宾”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6-14 07:30 来源:河南日报

收购后的小麦“过”得怎么样?记者实地探访—— 小麦当上“贵宾”

濮阳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智能化粮仓。吴勇飞 摄

  仓廪实,天下安。

  经过6天集中收割,濮阳355.2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为小麦高质量入库奠定了基础。

  6月12日,位于濮阳市黄河路西段的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附近赵庄村的村民王玉虎将11880公斤小麦成功售卖。从进大门登记取号到扦样检验、过磅称重、卸粮领钱,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

  扦样检验,是确保入库粮食合格的重要一环。上世纪80年代,工作人员主要依靠感官检验,被形象地称为“牙咬手抓耳听眼观鼻子闻”。如今的全自动扦样器可对售粮车辆前后左右多角度均匀取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水分、容重、卫生指标等检化验仪器更是精准齐全。扦样、化验两分离,化验人员进行盲检,并通过智能卡录入质量信息,有效杜绝人情粮。

  入库后的每一粒粮食,享受的都是“贵宾级”待遇。在粮库的17号仓,仓壁外墙的涂料有隔热降温作用,库存小麦平均温度全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冰箱式的冷藏效果保持了粮食品质。粮仓长66米、宽24米、高6米,仓面平整如镜,踏粮板直如线,仓内各处口吹无灰、手摸无尘,在灯光的映衬下,金黄的小麦熠熠生辉。374个感应器均匀分布在仓容9504立方米、数量7500吨的小麦中,不仅能准确检测湿度、温度、气体等,有一个虫子出现它们也能发现。

  每个仓的外侧,都配备了一组智能一体化控制柜,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控制、现场触屏、自动设定3种方式,操作测温、测虫、通风、照明、环流等系统,确保仓内的每一粒粮食生活在最舒适最安全的环境。

  像17号这样的智能化粮仓,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一共有18座。整个粮库的智能化建设于2017年投入使用,目前,已成为全省仓储智能化管理示范库,先后荣获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

  除了仓内,整个粮库区域还配置了智能出入库、智能办公、智能安防等9大系统。126个高清摄像头实现24小时无肓点、可追溯监控,有效杜绝火灾盗窃等事故。库区还有一个专门的气象站,实时监测降水量、风速、风向、气温、气湿、大气压等。

  “粮食安全大于天。河南是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保护好每一粒粮食,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负责人雷臣泽表示。(记者 王映 通讯员 段利梅)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