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强音”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6-11 09:30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0年6月11日10:0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县域强音”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发布内容:邀请省农业农村厅、邓州市、固始县、新安县、淇县、永城市和灵宝市相关负责同志就相关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马万里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邓俊峰 邓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治学 固始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 智 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

  梁廷振 永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英锋 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泉钧 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县域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在新起点上高标准谋划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我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域强音”专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农业农村工作,邀请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介绍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同时,我们也专门邀请到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中的部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较好的县市政府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就推进本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先生;

  邓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邓俊峰先生;

  固始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治学先生;

  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先生;

  永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廷振先生;

  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英锋先生;

  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泉钧先生。

  首先,请马万里先生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马

  马万里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全省“三农”工作的关心支持。

  当前,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面,我简要介绍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为县域治理领航指路、明确方向、确定目标。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的实际,坚持把县域治理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一体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优势进一步稳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16连丰”,粮食总产站稳了1300亿斤的新台阶,今年夏粮收获正在实现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畜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快生猪、肉牛、奶牛、家禽、肉羊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肉类、禽蛋产量稳居全国前二位,奶类产量稳居全国前五位。2019年出栏生猪4502万头,外调生猪及其制成品折合1755万头,居全国第一,做出了河南贡献。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转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突出抓好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二位。得益于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75元,同比增长9.6%。

  二是乡村生态不断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以环境修复保护促进“生态美”。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森林河南建设。实施“四水同治”,建设十大水利工程。持续推进黄河“清四乱”行动。以人居环境改善促进“生活美”。以县为单位开展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85%的县建立了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3%,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1%。以农业循环发展促进“生产美”。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8.9%。

  三是乡村建设更加宜居。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方面,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更加完善,10个县成功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带动全省100多个县(市)“四好农村路”的加快建设和推进。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农村饮水更加安全,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9%,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乡村物流更加便捷,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企业及“四通一达”物流快递企业均在县(市)设有物流网点或区域分拨中心,并逐步向行政村延伸。农村宽带网络更加普及,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370亿元。另一方面,狠抓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住房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65%,县域内就诊率达85%。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累计建成4.7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四是乡村活力加速释放。着力用好深化改革法宝,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的比重达到6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9万家、数量居全国第2位,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超过1.1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76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8万个。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工作,为我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一是持续在产业发展上发力。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优化区域布局,在平原农区,重点调优粮油作物品种品质结构,发展15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和2300万亩高油、高油酸花生。大力发展优质草畜,今年新增肉牛20万头、奶牛5万头。在“三山”地区,稳定发展优质苹果、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以“三链同构”为重点,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抓好载体建设,重点打造10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1000个省知名农业品牌、70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打造更多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发挥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精品项目。加快县乡村三级物联服务网络和节点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全面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二是持续在乡村建设上发力。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点打造1000个示范村整治样板,统筹推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建设。实施“百镇千村规划”工程。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有序实现应编尽编。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新改建农村户厕150万户,年底前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左右。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整治利用好废弃宅基地和空闲农房。

  三是持续在农村改革上发力。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土地流转、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重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推进试点,今年10月以前6全面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示范建设和质量提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四是持续在农业绿色发展上发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节水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90%。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确保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动县域治理与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

  邓市长,您好!我们了解到,2019年,邓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入围了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这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请问,在具体工作中,邓州是如何建好用好这一平台,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邓

  邓俊峰

  感谢记者朋友对邓州的关心!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626个村(社区),185万人,244万亩耕地。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是河南国家粮食核心区重要粮食生产大县,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重任。近年来,邓州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产业链思维,走融合创新之路,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推进邓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邓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立于2017年3月,位于邓州市西部,土地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耕地23.8万亩。为建好示范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2016年,我们邀请河南省农科院,编制了《邓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按照“一核两区三带多点”的功能布局,以项目为抓手,在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绿色增长,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优质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完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二是给予政策支持。以财政投入资金为引领,撬动社会资金、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我市通过向上争取、本级自筹等方面,先期投入建设资金6.8亿元,对示范园内耕地进行了地力提升,对水利、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和完善。从土地、水电、金融、财政、就业、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吸引工商资本、龙头企业进入园区。加大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力度,建成了全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中科院水生生物院士工作站顺利落户邓州。三是着重培强产业。与龙头企业合作,探索“二产带一产”“三产带一产”等模式,让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农业领军企业牧原集团、国家级龙头企业黄志牧业等6家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在一产上发展杂交小麦、特色杂粮、猕猴桃等优质林果种植,在二产上开展猕猴桃深加工,杂粮深加工、芝麻油、黄酒生产等,在三产上,按照“全域旅游、农文旅联动”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同时,发展农村电商,为农民带货,让优质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四是完善利益联结。健全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使园区内的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社会红利,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园区内探索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通过带动就业的酬劳利益机制、保底价收购的利益保障机制、提质增值的产业链利益分享机制、股份分红机制、为民代储的“久友”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利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支持模式,带动养殖、种植农户20000户。近三年,通过“合同保底价收购”+“二次分配”、农民参股分红等方式,从龙头企业直接收入中返还农户收益7000万元,占企业盈利的20%。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抓住县域治理“三起来”战略机遇,通过政府招商、企业招商等形式,广开投资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来示范园投资经营,力争把示范园建成全省经济发展的样板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经济日报记者

  王治学县长,您好。固始作为农业大县,有很多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请问,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固始县是如何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谢谢。

王治学

  王治学

  感谢媒体朋友对固始的关心和支持!固始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北邻淮河水,南依大别山,气候学上的零度分界线压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县域面积2946平方公里,人口180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务大县,是全省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县之一。近年来,我们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立足固始农业大县实际,紧盯区域自然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打响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激发农业活力,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壮大,不仅成为固始农业高效发展的“金名片”,也实实在在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首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正是固始人民不懈奋斗的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找准方向,紧抓特色农业。我们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坚持立足本土,依靠自身优势谋求发展,推动常规粮食产业向有机香稻、有机小麦发展,常规养殖产业向豫南黑猪、固始鸡转变。目前,全县优质水稻、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5万亩、20万亩,茶业种植16.5万亩,稻虾综合混养18万亩,12万亩优质小麦直供茅台集团;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200个,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17家,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为我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要素保障。我们在打造“三农”队伍、推进土地流转、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用、钱尽其效,进而实现业尽其功。人力保障上,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通过给政策、叙乡情、强扶持,一大批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仅2019年就培育孵化178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土地保障上,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引导和鼓励农民以承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00余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60%。财力保障上,以财政资金撬动,创新开发“政银保”项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除后顾之忧。特别是为发展猕猴桃产业,专门设立了总规模1.8亿元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信贷资金集中投放,我县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呈现出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品牌引领,推动融合发展。我们坚持“品牌强农”,突出绿色环保、生态有机,不断提高生产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了一系列“固始品牌”,“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5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达11个,三高农牧、九华山茶业、顺兴粮油获得全省绿色食品双新双创企业称号。同时,打好根亲文化这张王牌,通过海内外宗亲牵线搭桥,在互联互通的同时实现招大引强,总投资15.6亿元的华统农业联合体落户固始;用好电子商务这个助推器,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共同推动固始鸡、固始白鹅、豫南黑猪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嫩头青”萝卜、柳素菜豆等知名农产品上天入海、享誉国内外,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下一步,我们将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引领,继续坚持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和举措,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发挥区域特色、地方优势结合起来,加快推动稻虾共作、固始鸡、豫南黑猪、茶叶、优质蔬菜、粮油、弱筋小麦、花卉苗木、柳编、食用菌、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在培植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全产业链的运营机制,切实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走出一条适宜固始发展、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中新社记者

  王县长,您好!我们了解到,近年新安县立足实际,通过发展沟域经济和乡村旅游,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请您介绍一下,新安县在发展沟域经济方面的着力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王智

  王智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洛阳和新安的关心!新安县地处洛阳西部,北临黄河,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县域面积1160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01.9亿元,是中国旅游强县、国家园林县城、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洛阳地处黄河中游,山川纵横,沟谷交错的地貌特征一直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但是,沟沟坎坎、山山水水,也正是浓浓乡愁所在、文化根脉所在、良好生态所在。“十三五”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提出了发展“沟域经济”的新思路,充分发掘沟域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走出了一条符合洛阳市情的特色化发展新路子。新安县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依托黄河流域山水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了沟域经济这把“金钥匙”。

  一是聚焦“增收”,做好“强县富民”文章。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县财政每年对沟域特色产业给予2000万元奖补,全县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27万亩,软籽石榴荣获中国绿博会金奖,新安樱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面积8万余亩,规模豫西之最,远销北上广一线城市,年收益超过10亿元。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沟域内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务工就业、代种代养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贫困户2545户8709人实现稳定脱贫。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依托县域内1家5A、3家4A、4家3A级景区,创新龙头景区带动、民俗文化融合、生态旅游康养等模式,打造休闲农庄35个、采摘园58个,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叫响了“丝路汉关、山水新安” “心安礼得”等文旅品牌。

  二是聚焦“增效”,做好“改革发展”文章。突出规划先行。聘请农业农村部专家编制完成了全县沟域经济示范带的发展规划,一沟一策,一沟一色,一沟一韵,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47个。强化人才引领。多措并举搭建平台,引导286名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86人,带动了资本、技术的回流,催生了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孙江子等一批创业典型。加大金融助力。整合项目资金1.9亿元,对接金融机构融资5.6亿元,发放小额创业贷款3.3亿元,吸纳社会资本11亿元,为沟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创新机制激励。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10个,投入奖补资金7148万元,“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激活了沟域经济的“一池春水”。

  三是聚焦“提质”,做好“城乡融合”文章。打好“生态”底色。推进总投资42亿元的“45699”水资源生态综合利用工程,治理河道42公里,打造10万余亩沿黄生态长廊,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现了“水清、岸绿、路畅、景美”。增添“治理”亮色。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全县11个镇的党政办公大院和178个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拆墙绿化、改造提升,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选派402名优秀“四官”进村服务,村风好、村韵浓、乡村“善治”的新格局日益凸显。擦亮“品牌”特色。铁门古镇、北冶陶瓷等一批特色小镇声名鹊起;4000亩的“黄河神仙湾”由荒山野岭摇身一变,成为4A级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大河田园”的土家窑洞独具特色,成为回味乡愁的“打卡地”;“樱桃谷”的休闲采摘风生水起,年接待游客超过35万人,综合经济效益8亿元,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2020年5月我县荣获“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截至目前,我县已经成功打造12个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覆盖24.9万人,年综合收益超过2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重大机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力求实现山区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让沟流金、谷淌银、川聚宝、湾招财,农民的腰包更鼓,农村的环境更靓,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欢迎各界朋友到新安体验沟域经济的独特魅力,览奇山秀水,品特色美食,赏多彩民风,“来到新安、自然心安”,我在新安等你!

  河南日报记者

  梁市长,您好。永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请问,在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永城着重做了哪些工作,具体成效如何?谢谢。

粱

  梁廷振

  非常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对永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永城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面积2020平方公里,人口163.8万,辖29个乡镇。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5.7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亿元,位列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9位,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永城样板,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是深挖农业发展潜力,让农业更强。永城是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永城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面积206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80万亩,小麦产量稳定在18亿斤,居全省第2位。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指示精神,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9.7万亩,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粮食不减产”。围绕“四优四化”,实施了“3030”工程,建立富硒小麦和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各30万亩,并选取了5个万亩方,实现富硒面粉源头可追溯,让富硒面粉市斤单价达到10元以上,实现了优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全省优质小麦“四专”现场会在永城召开。

  二是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让农村更美。农村美不美,外在看“环境”,内在看“村民”。我们把“百城建设提质”的理念向乡村延伸,实施“四大革命”,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厕所革命”,完成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4.23万户,实现了能改则改、应改尽改的目标,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全省农村改厕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永城召开。“保洁革命”,建成并投入运营了日处理1200吨的协鑫垃圾发电厂和日处理900吨的长青生物质发电厂,建成了覆盖乡镇的29个垃圾中转站,落实了“村扫、乡收、市运”三级保洁机制。“道路革命”,投入17亿元,实施了“庄庄通”“户户通”工程,2019年新修道路3000多公里,打通了群众致富的“小康路”。“乡风革命”,开展了“零彩礼”和各类评先表彰活动,淳朴了民风、涵养了乡风。

  三是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让农民更富。强农道路千万条,农民增收第一条。我们依托“中国面粉城”优势,通过“三链同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组建了华星、三顺、汇丰、远征、金源五大面粉食品集团,年加工小麦58亿斤。培育了6个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中粮集团百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和林洋光伏、协鑫光伏产业基地,生猪年生产能力由37万头提高到230多万头,实现了“生猪保供应”的目标。打造了时庄村、黄桥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村。通过这些,带动了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为县域治理“三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提升“四大革命”成果,建设秀美宜居乡村;把面粉和食品产业打造成为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谋划打造2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县长,您好。我们知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请您介绍一下,淇县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李

  李英锋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淇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淇县,古称朝歌,地处豫北,隶属鹤壁市,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最佳旅游休闲县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也是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排部署,以建设“富美朝歌”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形式、多路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活跃和带动了“三农”工作全局。具体工作中:我们一是坚持以工促农,依托大用、永达、永昌等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形成了粮食精深加工和畜禽肉制品精深加工两大产业链条,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1家,另外还有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二是坚持以旅兴农,大力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新型业态,累计打造可业、可观、可游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3家,成功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另有12个省级传统村落上报待批,赵庄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秦街、凉水泉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纣王殿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淇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是坚持以网带农,紧抓“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契机,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打造了“朝歌印象”“朝歌八珍”等农特产品电商公用品牌,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上行、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河南省农产品电商十强县”,2019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6.8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8.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一以贯之地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以争创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农村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坚决走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拓展融合方式,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文旅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为导向,进一步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工作,打造超50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电商“升级版”示范县。二是培育融合主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年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60家以上,实现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全覆盖。三是强化融合保障,抓好“三块地”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群众采取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王市长,您好。大家都知道,灵宝苹果非常有名,近年来也成为灵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请您介绍一下,灵宝市在发展苹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谢谢。

王泉

  王泉钧

  谢谢您对灵宝苹果的认可!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灵宝苹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灵宝和灵宝苹果产业。灵宝市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的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人口75万,素有“苹果之乡、黄金之城、道家之源、宜居之地”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工业百强县市、2019年度中国最美县域等称号,2020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1921年我们开始种苹果,距今有百年历史。灵宝苹果酸甜脆香,天然富硒。因为灵宝位于北纬34°苹果“黄金”产业带,并且灵宝境内山川河流众多,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所以品质特别好,是亚洲优质苹果适生区,也是西北黄土高原优质苹果的发源地。灵宝苹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市苹果面积90万亩,年产量14亿公斤,品牌价值186.42亿元,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

  近年来,我们从五个方面做好苹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种好优质苹果。制定《灵宝苹果国家标准》,将苹果生产管理细化为99道工序,确保灵宝苹果品质的优质。同时,近两年更新老果园10万余亩,引进新品种23个,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二是保存好加工好灵宝苹果。培育壮大苹果龙头企业,运用4.0苹果智能分拣线、冷链物流运输,24小时内入库冷藏,确保苹果品质。对现有的果汁、果醋、果酒等加工工艺改造提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发展“苹果+”产业。推广“果—菌—肥—果”等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以苹果剪枝代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目前食用菌年产量1.2亿袋、总产值15亿元,今年灵宝获批了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伏牛山香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我们打造寺河山苹果小镇,建设研学游基地,推动苹果产业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四是讲好苹果故事。举办苹果花节、苹果采摘季、金城果会等节会活动,通过参观基地、果树认养、网红推介等活动,提升灵宝苹果的知名度。五是卖好灵宝苹果。重点打造“灵宝金苹果”品牌,在全国开设统一标准的苹果直销、联营、加盟销售店,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冷链交易中心,积极探索产销新模式。目前,全市果品企业53家,年吸纳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带动果农年增收3亿元,灵宝苹果产业化集群总产值达207亿元。

  灵宝苹果产业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关心和支持。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批复了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突出抓好苹果小镇、现代矮砧果园发展、老果园改造、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苹果深加工产业提升等方面工作,全面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灵宝力量。

  朋友们,今年9月,我们将继续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灵宝苹果采摘季,届时欢迎社会各界朋友相聚秦岭脚下黄河之畔,品味灵宝苹果,畅游灵宝山水。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马厅长,您好。河南作为粮食加工大省、肉制品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全省重要支柱产业。请问,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巩固发挥这一优势,来推动县域产业能级提升?谢谢。

  马万里

  谢谢记者的提问!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近年来,围绕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目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上交税金、创造的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交税金、利润的三分之一以上。作为河南省第一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广大人民群众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实现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身。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提出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产业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好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以面、肉、油、乳、果蔬为重点,鼓励引导各地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持续推进食品业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和活力。重点是要实施好五大行动:

  一是企业升级行动。推动装备升级,加快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实现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提升食品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产品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新产品开发,实现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高端产品转变。推动业态升级,鼓励引导绿色食品业与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中央厨房、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有机结合,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是延链增值行动。延伸产业链,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和联合体,推动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后端向精深加工拓展,到2025年精深加工占农产品加工比例提高到25%以上。提升价值链,坚持特色产品提升,积极开发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3.3。打造供应链,坚持电商物流串起,加快县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推广普及工程,加快特色农产品销售。

  三是绿色发展行动。推进原料基地绿色化,鼓励发展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25年绿色原料基地扩大到2000万亩。推进加工环节绿色化,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核心,广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推进流通体系绿色化,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构建绿色安全物流体系。

  四是质量标准行动。抓好标准化生产,引导企业制定高水平的企业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严格按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完善从种养、加工、仓储、运输等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建立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诚信档案,严惩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五是品牌培育行动。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增加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精心呵护农业品牌,切实加强执法监管,严格监测抽检和执法检查,实现优质优价,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推广农业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河南农业整体知名度,实现更多品牌溢价收益。

  主持人 常轶旸

  媒体朋友们,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村人口大省,乡村既是县域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围绕乡村振兴夯实底盘,推动发展高质量,是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也是奋力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选择。在此,希望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持续关注三农工作,深入宣传我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和成效,为共同推进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凝心聚力,引导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决心,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