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链群”思维 构建融合发展的大农业体系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9-26 08:47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系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胡美林)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乡村产业链条短、要素集聚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应坚持“农业+”发展理念,强化“链群”发展思维,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链组织化和一体化发展水平。传统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普遍缺少资金、人才、技术等配套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对此,应加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基地,提高农业种养、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组织化、产业化和一体化发展水平。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优秀农村生源大学生及科技人员等创办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生产经营。鼓励工商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示范基地等方式,与家庭农场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培育一批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城市社区合作开展直供直销的家庭农场。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运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产业链组建联合社,以特色优势农业为重点,推进“一特一联社”创建。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产品对接、要素联结和服务衔接,着力打造上下游相互协作配套的全产业链,实现单一产品购销合作到多元要素融合共享的转变。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小农户”“公司+基地+小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小农户”等经营模式,吸引更多小农户入企、入社,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户。

  强化农业多元功能拓展,推动“一产”向“六产”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农业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深入推进农业与加工制造以及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电商物流、健康养老、现代体育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六产”,将农业生产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之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区)围绕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等类型,有针对性地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培育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同建”,着力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平台。在保护耕地、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确保农民参与受益的前提下,高水平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依托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乡村生态旅游优势区等,着力打造主导产业有特色、融合程度高、生态环境美的农字号特色小镇。

  强化“五链”耦合共振,推动农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五链”有效衔接、协同发力,实现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链布局农业创新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协作,在特色优势农业领域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抢占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坚持以人才链驱动创新链、以资金链对接产业链,强化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支撑,引导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流入,加快构建高效的人才链、资金链,提高高端要素供给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价值链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等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品牌体系,增强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

  强化“三生”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生态化发展。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优化城乡功能布局,以农业产业链生态化发展倒逼农产品品质升级,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循环农业生态链,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打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产品产地,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统筹考虑县域特色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人口集聚规模和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乡镇工业集聚功能区、服务业发展功能区,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生产空间融合联动发展。大力推广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实施“生态+”产业工程,进一步盘活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科学有序发展生态旅游、田园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等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形成“农业资源—优质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态链,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综合效益。

责任编辑:赵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