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民族式摔跤比赛在郑州大学中心体育馆进行最后的角逐。(本报记者 王铮 摄)
身着金属铆钉镶边皮制的“卓得戈”(跤衣)、“班泽勒”(跤裤)、“策日布格”(彩带)、“淘术”(套裤),腰间悬挂一条“布苏勒”(皮制腰带),脚踏一双“果特勒”(蒙古靴或马靴),当魁梧的摔跤手向你靠近时,不怒自威的模样,让人不禁产生几分怯意。
9月15日,作为民族式摔跤的“压轴项目”,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搏克男子团体、女子团体淘汰赛在郑州大学上演。
作为产生一等奖最多的竞赛项目,民族式摔跤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民族式摔跤有六个跤种,它们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服饰各异,规则、技巧也各有不同。
就拿压轴的搏克项目来说,搏克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摔跤,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男儿三项竞技之一。它是蒙古族男子比试力量、技巧与智慧的体育娱乐活动。
提起摔跤,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到,这可是蒙古族人的看家本领,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技艺。
在当天的赛场上,记者走访一圈发现,无论是场上角逐的各代表队的队员,还是场边观赛的运动员,蒙古族占大多数。伴随着颇具少数民族风情的背景音乐,各路摔跤好手跳着狮子舞步上场竞技。赛场上,内蒙古代表队的队员们明显技高一筹,包揽了男女团体的一等奖。
此外,河南代表队此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男子团体获三等奖、女子团体获二等奖。(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鹏)
责任编辑:银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