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9-12 10:47 来源:河南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郑州大都市区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河南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加快推动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对于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筑中原崛起核心增长极、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亟待创新引领。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面向应用、体制机制灵活的高水平研发机构,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增强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快中科院郑州工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北斗导航军民融合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在信息安全、功能材料、农作物遗传育种等领域,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力争创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龙头企业成长助力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行业引领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通过一对一政策辅导、科技“创新券”、首次认定奖励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抚育体系。积极引进培育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三是构建高素质人才体系。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团队)引进计划,依托中国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郑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引进立足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实施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支持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具有重大技术突破、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作用显著的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四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抓住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布局,争取在郑州大都市区布局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快高水平开放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动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一是打造国际交通枢纽。加快推进郑州由“中转型”枢纽向“门户型”枢纽转变,积极争取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轮辐式航空和高铁交通组织体系。结合郑州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建设以航空、铁路为骨干的国际物流通道,完善以航空为引领、公铁货运集疏、高铁客运集疏为特征的综合枢纽体系。二是深入融入“一带一路”。紧盯抓牢“四路协同”,做好拓展延伸。深化郑州和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优化通航点布局,推动新开洲际货运、客运航线,积极落实中卢两国航权协议,推进航权开放协作;实施“中欧班列(郑州)+”建设工程,加密往返班次,拓展至北欧、南欧、东盟等新线路,大力发展冷链业务、数字班列、定制班列;完善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拓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建设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加快建设东向、南向等海铁联运国际通道,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无缝对接,加快打造“郑州港”内陆港。三是提升开放平台载体。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外开放龙头和引擎作用,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及新型显示、航空制造和服务、航空物流等产业,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两体系一枢纽”定位,持续深化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申建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与国内外创新高地的创新合作与交流,持续提升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载体平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快推进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推动试验区在政府监管、商业经营、产业培育、标准制定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加快建设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大力推动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龙子湖智慧岛建设水平,建设郑开科创走廊和环岛大数据“双创”基地,不断提升大数据资源开发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高地

  要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郑州大都市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一是先进制造业。发挥先进制造业“压舱石”的作用,挺起郑州大都市区经济发展的“脊梁”。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等产业,培育智能传感器、5G及北斗应用、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打造全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在巩固去产能成果和推进降成本、补短板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推进装备制造、新兴材料等重点产业转型攻坚;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铝加工、服装、家居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会展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高端化发展。金融业要加快金融结构集聚,健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创新、发展资本市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国家区域金融中心;物流业要依托郑州航空港全球航线、米字形高铁、高速公路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和集疏网络,构建国际化物流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科技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依托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等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科技服务业集群。会展商务业要依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载体,打造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品牌,建设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和国际会展名城。三是现代都市农业。以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和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农业新业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融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圈和沿黄生态涵养带。四是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五是建设高能级平台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突出以特色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以生态论英雄,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引领区和改革开放先导区。

  强化区域合作加快协同发展

  统筹推进《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落地实施,加快推动郑州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构建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源。一是建立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协调体制。成立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及办公室,强化高效协同。二是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抓好“1+4”郑州大都市区交通构建工程,完善郑州与周边地市“3+3+4”快速交通系统,推进地铁、城际、铁路、公交“四网连通”,构建大都市区半小时高铁交通圈、1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三是加快区域产业联动。产业联动是推动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各地市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建一批细分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龙头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设计等业务,通过产品配套、服务外包等方式与其他地区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关系,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通过飞地建设、跨区域园区共建、园区品牌输出等方式,推动跨地区产业合作。加快建设郑开“双创”走廊和开港、许港、郑新、郑焦产业带。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协作。加强区域联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郑州大都市区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筹区域环境质量管理。郑州、开封、新乡等城市要合力推动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 赵建吉)

责任编辑:赵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