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支撑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8-09 08:43 来源:河南日报

  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重大举措。河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高层次、多维度、强联动的开放合作,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有利于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层次,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内陆开放高地必然是产业集聚高地

  内陆开放高地具有以下五大特征:一是区位交通便利,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首要条件。河南要持续强化区位交通优势,构建以国际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着力形成“三网融合、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交通中枢,建成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二是经济腹地广阔,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必要条件。以郑州为中心点的两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近4亿人口的货物集散和消费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河南要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建设,推动“米”字形廊道上的节点城市参与到郑州核心功能体系分工,推动中西部地区成为郑州市广阔的经济腹地。三是产业体系高端,强大的产业供应链整合能力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充分条件。河南要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河南自贸区、大数据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加快郑州市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动航空经济、跨境电商、口岸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建成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四是创新要素齐备,强大的研发转化应用能力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必备条件。河南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大力引进和建设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政金创新链协同发展,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经济,建成国家重要的创新创业中心。五是营商环境优越,通行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条件。河南要积极对接国际化市场规则,在市场准入、业务经营、投资服务等方面营造高度开放宽松的投资环境,在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证授予、人才引进、融资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对接,推进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营造公平的准入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性组织、国际商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落户河南。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有利于产业体系优化重构

  随着内陆城市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极大便利了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的有机联系,以枢纽体系完善促进要素集聚、以要素流动引领物流合理布局、以物流发展推进产业供应链整合、以产业供应链整合培育新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优化和新旧产业重构,提高了在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但是,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看,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还有五大不适应:一是产业竞争力不强与中部崛起战略不相适应。河南要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引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和工业体系完备优势,积极承接国际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布局,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品向价值链终端延伸、产业向供应链整合角度转变,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与中原更加出彩不相适应。河南要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引领,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传统产业加大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对新兴产业承接企业转移和研发合作,对服务业大力发展国际结算、外包服务、贸易中介服务等专业服务,实现产品由初级转向终端、生产由组装转向服务、竞争由国内转向全球,实现河南经济快速健康更加出彩发展。三是创新投入不足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河南要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引领,强化外部创新资源输入和整合,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保持持续的领先能力,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通过品牌和营销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新优势;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平台,构建“政、产、学、研、金”等多部门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推动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四是产品质量不高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适应。河南要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名品”“名企”“名家”三大工程。“名品”战略,重点在电子信息、服装服饰、食品、现代家居、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消费品和服务业领域,发展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打造一批品牌“航母舰队”;“名企”战略,鼓励我省龙头企业发展总部型经济,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的区域总部和中国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总部,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形成一批跨国公司;“名家”战略,实施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训工程,培育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家队伍。五是集群培育不够与区域竞争加剧不相适应。河南省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引领,大力引进龙头型企业、关键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团队,强化与国际和沿海地区创新资源、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合作,大力研发前沿产品、终端产品、空白产品,推动企业由原料供给向精细生产转变、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推动形成原有产业集群做强、新型集群培育做大和区域集群协同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河南省在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产业集群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快对外开放全面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

  河南省作为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要紧抓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全方位开放体系的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以传统产业强筋壮骨、高新产业聚势蝶变、现代服务提质增量为重点,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区域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一是以开放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强筋壮骨。有色、化工、食品、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整体面临企业“弱小散差”、产品“傻大笨粗”等问题,亟须通过融入国际大市场、嵌入全球价值链来提升自身的产业发展地位。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支持铝工业、煤化工、冶金建材等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营销渠道等,全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行业“走出去”,重点支持省内装备、食品等优势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强强合作等途径,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推动农业开放合作,加强与欧美、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创建出口示范基地和海外生产基地。二是以开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势蝶变。以开放推动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着力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支撑引领全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推动开放式创新,深化“省、部、院”合作,支持省外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型企业到河南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建立转化基地,推进技术创新转移,构建覆盖全省、对接省外各类创新主体的转移网络,积极探索外资研发机构纳入河南区域创新体系的方式,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机器人、储能和动力电池等产业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瞄准技术变革速度快、颠覆经济模式潜力大的重大技术,加快发展基因检测、物联网、智能微电网、人工智能等产业,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以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加快发展金融业,应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以“鲶鱼效应”激发地方金融发展活力,加快农村金融、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提升河南地方金融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引进外部先进的创意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推进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河南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科技信息服务业,抓住信息(IT)时代正在走向数据(DT)时代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引进国内外龙头电商、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商等,着力建设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电商及云计算数据服务基地。(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许贵舫)

责任编辑:赵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