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高水平开放平台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8-05 08:35 来源:河南日报

  越深度融入全球化、越深度参与国际化专业分工,就越需要构筑高水平开放的高地;越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式推进对外开放,就越需要以规则、制度型的开放为基础,推进高水平开放;越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合作,就越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也越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河南作为地处内陆区域的人口大省,如何在融入全球化大潮中抢抓机遇,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既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安排,又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尤其是产业在国家间、区域间的流动、联结和互融,凸显了专业化分工与竞争的比较优势。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新特点,为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会期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需要高屋建瓴、统筹谋划,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兼顾开放融合与产业自我完善的机制,建设开放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变革,不断强化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势与竞争力。

  造就、聚集专业要素体系

  生产要素及要素结构是生产效率之基本单元。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方式直接影响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率。波特用钻石模型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多种,首位是生产要素的差异。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等;专业生产要素包括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现代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专业生产要素更多依靠自身投资来创造。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差异在于其拥有的现代通讯、信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设计等专业生产要素不同。为此,要提升效率,推进产业升级。首先,以专业生产要素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大对科技、人力资本、品牌、文化创意的投入、运用与开发,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加强专业化生产要素的开发与使用;其次,通过高水平开放的高地,重点吸收专业化的生产要素,如科技、人才、贸易投资等。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正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引入信息数据的“增量”撬动要素结构、产业结构等“存量”的优化。再次,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市场的“结构化”升级,提升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的能力,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和人力资源配置枢纽,实现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培育、聚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企业是经济体系的基础,企业强,则产业强,经济体系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市场环境,以营商环境的优化赢得开放胜势。一流的营商环境,以保护产权、促进信用、维护公平竞争为重点,确保营商环境的稳定性、透明性、可持续性,让投资经营者可把握、可衡量、可预期、可信赖。推动重点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制造业集群,聚焦研发设计、突破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施一批产业创新建设工程与加强工业链的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降低集成电路装备、医疗器械医药、人工智能电子等行业的进入门槛,积极招引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500强企业,共同拓展建立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将制度创新和产业集聚相结合,提升高端资源要素的“流量密度”,积极搭建多种类型的供应链协同平台,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功能性机构(如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生产服务公司与国际金融机构),不断增强经济辐射能级。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目标,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经济结构,建设面向产业园区和产业发展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汽车、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培育发展新优势。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统筹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

  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体系之强,在于其产业构成、产业体系、产业标准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创新驱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和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组织形态创新等途径,统筹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性、开放性、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机制。以支柱产业为引擎,吸引全球的人才、资本、信息数据、科技等要素资源,向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就产业维度而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设备制造业、特高压输变电、医药器械、汽车制造等的深度融合,使其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培育若干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先进制造业为依托,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加快科技金融、消费者金融发展,促进现代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适应国际产业变革发展趋势,突出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从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思维转向提升产业链水平思维,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从“结构”标准转向“效率”标准;实现产业由“技术”升级转向“系统”升级。由于智能制造体系的关联性、相互性、协同性,需要多层面技术的协同突破和应用,产业升级不能仅停留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要协同推进传感、大数据、纳米新材料等通用技术领域的突破,还要加强柔性制造系统、工业互联网系统的部署等;实现产业发展从单一“产业”思维转向“现代产业体系”思维,围绕产业链安排创新链,聚焦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加快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体制

  现代经济体系背后,能驱动经济增长的,是由制度派生出来的激励结构,这种激励结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产权安排与有效的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遵从法律、完善契约、诚信、公平的市场文化,完善产权的保障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提高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产业布局、实施竞争导向的产业政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积极引进境外专业服务行业,有序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创业发展。完善现代金融制度、信用制度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不断进行创新实验的风险投资机制、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相对完整的资本市场等,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教授 ,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 何立胜;上海建桥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管仁勤)

责任编辑:赵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