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 “好书”赢青睐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4-23 07:08 来源:河南日报

[9_)7BUCVS1R$PY0KB]Y)O3_副本.png

4月22日,旅客在郑州东站通过手机和电子阅读器体验网上阅读。(记者 王铮 摄)

  编者按

  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从个人阅读到全民阅读,美好的愿景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即日起,本报推出“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河南”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关注全民阅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读屏时代,倒逼着图书出版方改革创新、转型,打造精品好书,吸引更多读者回归传统阅读方式。在此背景下,图书出版如何精准着力做出“好书”吸引读者?又怎样实现“书好,还要卖得好”?

  靠“设计”提升书本“颜值”

  4月20日,一场“最美书的故事”分享会在郑州尚书房海汇中心店举行,现场座无虚席。这一幕让河南文艺出版社书籍设计师、“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刘运来很是兴奋,“这说明大家对纸质书还是很期待的。”

  好的设计可以把一本图书变成一件艺术品,让人不忍释卷。眼下,用“设计”来拓宽书籍的表现形式,提升书本的附加值已经成了出版方提升图书销售的共识。刘运来一年设计50本左右图书,在他看来,纸质书的艺术审美功能是其他阅读载体无法代替的,很多读者愿意为好的设计买单。“做一本书的设计前,要熟读书本内容,深刻领会其中意境,这样做的图书设计才是合拍的。”

  刘运来说,其实出版社的书籍设计,就是为图书销售提供一个优秀、合理的解决方案。

  书籍设计师樊响同样认为,好的图书设计可以带给读者全方位的立体感受,必然会带来商业的附加值。

  当天,记者在尚书房海汇中心店随机采访了几位读者,当遇到同一作品“不同款”时会怎样选择,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首先考虑颜值、再考虑价格。

  瞄准特色,打造品牌书籍

  郑州松社书店老板刘磊直言,他的“进货”渠道合作对象首选是出版社,出版社就是“品牌”和“态度”。那么出版社如何才能“扬名在外”?这终究还得靠精品书籍来支撑。

  作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拥有10家出版社,每一家出版社战略定位各异,它们瞄准专业特色,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如大象出版社历时十余年出版的大型文献整理工程《全宋笔记》、海燕出版社打造的原创绘本《金羽毛绘本书系》《肖定丽经典童话系列》等,都成了业界响当当的品牌。继《中国三十大发明》《花儿与歌声》《梦与真——许渊冲自述》入选2017年度“中国好书”后,《边将》又入围2018年度“中国好书”……这些作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有力提升了中原出版的竞争力、影响力、传播力。

  2018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10家出版社全年出版图书7827种,出版物数量连续两年明显下降。“虽然出版数量下降,但我们出版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从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变。”中原传媒出版部副主任张彩红说。

  书好,还要卖得好

  书好,卖得好,才能实现多方共赢。由海燕出版社引进,源自法国的经典绘本《小兔汤姆》就是令人瞩目的优秀营销案例。

  据海燕出版社《小兔汤姆》资深编辑郑颖介绍,从2008年出版第一辑《小兔汤姆》到今年已经风靡11个年头了,共推出了6辑,累计在当当网销售2000万册。畅销的背后是海燕出版社在绘本阅读推广上做的众多有益的尝试。从最初的引进版权,到现在合作出版,海燕出版社和法国公司共同拥有《小兔汤姆》的全球版权,开启了中国绘本国际合作新模式。

  “书要卖得好,还得畅通营销渠道。”张彩红表示,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通过合力打造畅销书、同力推出品牌书、努力服务读者用户、协力编制重点书目,实现推介类别明细化、销售路径个性化。此外,还要用好活动载体,出版发行通力协作,加大对精品图书省内省外、线上线下的整体推销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决定出版行业未来的,终究还是图书本身的题材和内容,好的设计和营销也至关重要,但仍然要和书的内在相配。(记者 温小娟)

  相关新闻:农村图书馆有诗有远方

  4月22日,走进太行山脚下的林州市姚村镇,一座古铜色的二层楼格外显眼,这是远近闻名的姚村镇图书馆,面积900平方米、藏书6万余册,附近村民称它是“最美的农村图书馆”。

  其实,在图书馆创办之初,是有不同的声音的:“如今人们都是看手机,不少农民没有阅读的习惯,在农村办图书馆谁来看书?”“办个图书馆是摆花架子吧?”……

  姚村镇领导不这样看:“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来激活。兴办图书馆,就是培养农民及其子女好的阅读习惯,让广阔的农村大地飘书香,培养新时代的读书人,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要是开饭店办商场,还用政府来弄吗?”

  距镇政府1公里多,有栋闲置楼,镇政府投资600多万元进行了改造。

  馆舍解决了,书从哪里来?姚村镇文化站站长刘拥军介绍:“去年5月初,我们镇通过‘文明姚村’微信公众号发出捐赠倡议,乡村干部、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响应。”中畅铸业公司总经理李成军特干脆:“我捐上一万元,你们想买啥书都行。”这一带头,一下子收到捐款14.78万元,图书馆用捐款购买了大量有口碑的好书。郑州的李琰女士按需捐赠,提供了价值8万余元的图书架。至今,仍有大量的爱心人士源源不断地向图书馆捐赠图书或资金。

  阅览处有8台崭新的电脑,里面的20万册电子图书系统,是由在北京打拼的村民陈爽浩挑头,在京老乡共同捐助的,就是想让家乡人也能读上电子图书。

  购买的新书需要电脑录入、分类整理,日常管护仅有两个管理员很难应付。姚村镇党委书记栗强云出高招:“招募志愿者。”谁都没想到,一下子报了100多名志愿者。

  有了图书馆,引来读书人。邻近的一所学校,学生们常常一出校门,就一头扎进馆里。老师们说:“图书馆成了孩子的另一个学习阵地。”

  周边10多个村庄的村民也经常来看书。下陶村的刘海萍对记者坦言:“我干完家务活后,就来这儿看会书。我喜欢看书,更喜欢把学到的知识与村民分享。”

  尝到文化甜头的姚村镇,又新建了一个乡村书屋即将开张,让农民享阅读便利,也给姚村镇孕育了一股向上的力量。(记者 任国战 张遂旺)

责任编辑: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