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提质增效
实现经济、环境、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3-10 09:11 来源:河南政府网

  编者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政府门户网站联合18省辖市政府网,深入两会一线,连续第二年推出专题报道《两会市长声音》,主要发布各省辖市市长视频专访、精彩言论、重点工作解读等内容,多渠道传播政府声音,推动各项政府工作开展。

454987051_副本.jpg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就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谈了三门峡市的经验和做法。

  提质增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安伟说,三门峡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同样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比其他城市更为迫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三门峡市一产较小、二产独大、三产较低的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资源型工业在全市经济体系中比重过大,且产品以初加工、粗加工为主,如果沿用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改善也难以为继,未来几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三门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三门峡市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产业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特别是去年,围绕打造“三地五中心”建设,谋划实施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工作和大项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投资26亿元的速达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认证”,成为全国第11家、河南省首家获得“双认证”资质的新能源车企,实现了河南省本土品牌基本乘用轿车和纯电动汽车“双突破”。投资54亿元金城冶炼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国冶金行业标杆企业,其关键技术通过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家奖,有望冲击一等奖。投资70亿元的同人铝业与宝武集团成功签订合资合作协议,将建设全国最完整的铝工业产业链。投资80亿元的中欧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园项目整体进度过半,成功打造全国第二家进口铜精矿国检试验区,为建设家门口的海外原料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投资80亿元的高阳山大健康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三门峡成为全国康养旅游的新地标。这些重大项目将有力带动三门峡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抓住主要矛盾 助推高质量脱贫

  安伟介绍,三门峡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16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户(贫困户、脱贫户)67190户218021人,未脱贫贫困人口38491户115784人,贫困发生率为6.85%。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是河南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255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232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占全省搬迁任务的四分之一,是河南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三门峡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累计减贫59558户17545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4.8%降至2018年底的2.22%,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加快“挪穷窝”。易地搬迁人口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4%,占河南省搬迁扶贫任务的四分之一,是全省人数最多、任务最重、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三门峡市把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紧抓主要矛盾,坚决啃下“硬骨头”,累计建成搬迁安置点194个,18959户65934人挪出了“穷窝”,住上了亮堂的新房,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去年10月份,全国易地搬迁现场会在三门峡市进行了现场观摩,11月全省易地搬迁现场会又在三门峡召开,并将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力“拔穷根”。三门峡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专门拿出1亿元奖补资金实施产业扶贫 “百千万”工程(建设100个扶贫培训就业基地,建设1000个扶贫产业就业基地,建设1万个产业扶贫增收大棚),大力发展果、牧、林、烟、菌、药、菜、渔等有特色产业,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产业扶持措施叠加度达到2.8,带动贫困人口10.4万人,户年均增收9500元以上,形成了“产业+项目+资金+贫困户+受益”的带贫减贫机制,有力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持续“引活水”。三门峡市 把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着眼破解贫困户“融资难、融资贵、贷款慢”等问题,打好财政、银行、保险、担保“组合拳”, 创新建立了以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产业支撑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四大体系”为核心的“卢氏模式”,在推广“卢氏模式”的基础上,为统筹解决好非贫困户发展问题,又探索建立了以“非贫困户带贫困户1+1”为主的“陕州做法”,金融扶贫户贷率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产融结合、风险防控、带贫发展 “三项机制”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受到通报表扬,是全国金融扶贫领域唯一受表彰地市。

  坚持经济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

  在生态环境发展保护方面,安伟告诉记者,三门峡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决“守护好三门峡的蓝天白云好空气、青山绿水白天鹅”,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升、同步改善、协调发展。2018年,三门峡市优良天数、PM2.5和PM10年累计平均浓度分别排名全省第2、3、4位,空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2天,优良率63.3%,是全省唯一一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省辖市。

  在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三门峡结合实际,大力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和黄河湿地保护,全市生态环境容量得到有力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全市共有各类矿山企业240家,矿山企业矿区总面积10.29万公顷,其中,采矿引起的损坏区域面积6876.9公顷。三门峡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近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2亿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32个,已恢复治理面积2140.2公顷。特别是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方面,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67亿元,全面实施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22个重叠矿业权全部退出,完成卫星监测点治理112个,整治各类坑口517个,清运矿渣520万吨,补植覆绿236万平方米,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在国家环保部开展的“绿盾2017、2018”两次专项检查中均获得充分肯定。2018年6月,保护区内的两架红外相机,分别拍到了4张豹猫照片和豹猫围着大树行走的短视频,这是自然保护区内首次获得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的野外生存监测记录,充分反映出经过生态修复,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湿地生态修复方面,三门峡市黄河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占河南省黄河湿地保护区面积的42%,辖区内共有野生植物743种、野生动物93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二级保护鸟类31种),是全省面积最大、类型最多样的湿地保护区,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也是白天鹅赖以栖息的生存家园。三门峡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恢复湿地2700亩,其中天鹅湖公园新增湿地600亩,并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20多万平方米,为白天鹅及其他鸟类创造了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每年到湿地公园栖息越冬的大天鹅由修复前的3000-4000只增长到5000只左右。据统计,2018年冬季在黄河库区湿地栖息越冬的白天鹅达到1万只,占全国越冬天鹅数量的二分之一,使三门峡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天鹅拍摄及观赏基地。去年,三门峡市以白天鹅为依托,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参展摄影家、观展群众、网上影响均创历届之最,进一步叫响了“天鹅之城”的城市影响。(记者 时运斌 摄影 杜小伟)

责任编辑:李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