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倒逼改革 激起一池春水活
——中欧班列(新乡号)成长纪实之二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8-09-25 07:42 来源:河南日报

  两个月前,新乡陆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正式设立,这不仅是新乡市第一家保税物流企业,在整个豫北地区都是“头一份”!

  9月19日,企业相关负责人王传国向记者说起手续的办理过程,感慨地连连竖起大拇指:“经开区的服务好,办事效率高,给他们强烈点赞!”

  只用一天,保税物流公司“顺产”

  保税物流公司将来要服务外向型企业,涉及出口退税、进口保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与普通企业在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业务,营业执照能不能办、该咋样办,成了摆在经开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与此同时,保税物流公司是保税物流中心的经营主体,也等于是开办保税物流中心的“入场券”,只有拿到保税物流公司的营业执照,才能到相关部门递交材料,进一步取得保税经营资质,在法律框架内开展保税业务——营业执照不仅必须办,还要尽快办,时间一点不等人。

  “别人能办,我们就也一定能办!中欧班列(新乡号)我们都能‘拿下’,其他事情也不在话下!”

  据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思江介绍,为推动中欧班列(新乡号)顺利开行,经开区推出了项目建设“四项机制”,即项目前期“容缺”机制、“管委会+指挥部(专班)+公司(产业园)”协调落实机制、督导督查机制、半月例会推进机制。这四项机制在中欧班列(新乡号)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了一连串问题。

  如今,中欧班列(新乡号)早已常态化开行,四项机制也在经开区“遍地开花”,被用到了几乎所有项目上。

  没吃过“螃蟹”,就请教吃过“螃蟹”的人。在四项机制推进下,经开区向省内相关部门、沿海发达地区虚心求教,为企业注册扫清了障碍。7月11日,经开区全程指导企业开始准备资料,当天晚上临近21时就让企业在区内工商分局拿到了营业执照。

  不到一年,新乡“中关村”入驻企业46家

  对经开区服务项目的“四项机制”,中关村e谷(新乡)科技创新基地(以下简称新乡“中关村”)负责人王嘉琛,更是深有体会。

  王嘉琛说,该项目是一个创新企业孵化基地,2016年落户经开区,结合中关村资源、北航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扶持、创业培训等一条龙创业孵化服务。

  新乡“中关村”有一个年轻的创业团队,6名“90后”年龄最大的也不满28岁,虽然有着中关村e谷的强大背景,实际上在创业之初也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现在好了!”王嘉琛说,经开区“四项机制”全力推动企业发展,帮项目协调办理许可证件,帮企业解决供暖、供电、供气问题,衣食住行这样的小事都不用太过操心:“在经开区的帮助下,我们还成立了党组织,让党建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2017年年底,新乡“中关村”开始正式运营,受到了众多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吸引46家科技企业入驻。王嘉琛说,目前,还有不少企业与新乡“中关村”积极洽谈,年底前将实现60家企业入驻。

  王嘉琛对新乡“中关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要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力争成为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趟班列,让经开区改革、开放“双丰收”

  “今年是经开区创立15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我们开通了中欧班列(新乡号),搭上了‘一带一路’快车,在‘开放’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刘思江说,不仅如此,中欧班列(新乡号)的常规化运行,也在倒逼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内部改革也有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改革和开放的“双丰收”。

  除了“四项机制”,经开区还推出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的台账制度、项目跟踪机制、发展保护机制等创新性的服务方法,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上半年,经开区新开工、续建项目77个,总投资273亿元,其中,总投资67.7亿元的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1亿元,占年目标的78.7%;总投资129.6亿元的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6亿元,占年目标的79.1%。

  对外开放也拉动了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新注册企业219家,新增就业人数1500人,新入“四上”企业16家。

  改革、开放齐发力,经开区实现“大跨步”发展。据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景书介绍,上半年,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1%,各项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良性增长。(记者 赵同增 通讯员 刘鸿涛 秦阳)

责任编辑:李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