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13〕24号 发布时间 2013年02月25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批转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
战略重点方案的通知

豫政〔2013〕24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3年2月8日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建设,特制定《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着眼于2013年至2015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展望到2020年,并将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进一步修订完善。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196个,实现增加值367.13亿元,同比增长15.9%,高出同期生产总值增速3.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年增长4.97%,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1.3%的增速。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优势行业初步显现。全面完成出版、发行、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电视剧制作机构、国有文艺院团等领域的改革任务,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影视制作集团、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已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许昌瑞贝卡公司、郑州天人文化旅游公司、开封清明上河园公司、小樱桃动漫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发展。新闻出版、工艺美术、包装印刷等行业优势逐渐显现。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宋都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健康发展,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带动效应日益显现,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中原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各类文化合作交流活跃,中原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1.6%,远低于全国2.75%的平均水平。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等)和“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值之比为34.8∶19∶46.2,新闻出版业、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过大,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高技术含量的新兴文化产业占比过小。文化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各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缺乏差异化发展战略,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趋同、产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文化市场主体整体竞争力不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龙头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原创文化产品、高端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力作严重缺乏。文化人才尤其是文化名家和领军人物匮乏,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体制机制不活、消费滞后、投入不足、新技术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总体上看,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指导意见》赋予中原经济区独有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使命,我省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立足于大文化的概念,立足于特色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形成文化发展的有机整体和驱动活力;注重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注重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注重文化产业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两个立足”、“四个注重”,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文化强省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目标,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壮大市场主体、提高原创能力,弘扬中原大文化,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坚持创意引领和科技支撑,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融合发展,创造文化发展新优势;坚持开放合作,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文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省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左右。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2—3家、超过10亿元的文化企业6—8家,上市公司2—3家。郑州市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左右,区域性文化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初见成效。

  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原文化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郑州区域性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战略重点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按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原则,立足我省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重点发展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五大产业,通过重点产业带动全省文化产业提速,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五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1.数字传媒

  适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传媒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大前沿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力度,着力构建符合数字传媒发展规律的研发、创作、生产和传播体系,提升数字传媒产品生产能力,推动全媒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传统媒体数字化改造升级。突破数字化核心技术瓶颈,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传媒产业,大力发展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服务和产品。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业态。培育一批以数字化引领、全媒介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传媒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影视制作集团、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等龙头传媒企业。加快推进河南出版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和河南电台、电视台新台址暨媒体港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数字内容生产水平。不断探索发展数字传媒新形态、新产品和新服务,加快传统传媒资源数字化转化,创作生产一批符合受众消费需求和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传播需求的数字传媒精品。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快实施中原出版传媒数字出版工程和华夏历史文明全媒体化出版工程。加强数字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广电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整体转换,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一张网,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数字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支持传媒企业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创新数字传媒产品传播手段和渠道,构建现代数字传媒流通服务体系。

  2.创意设计

  立足我省“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引导创意设计与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积极培育创意设计主体。完善创意设计业发展环境和设施条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硬件和技术支撑。依托科研院所及社会研发力量,建设若干创意设计中心,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设计品牌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意设计人才,推广一批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符号的创意设计精品,进一步提升我省创意设计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创意设计渗透力和辐射带动力。着力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推动创意设计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食品、服装等优势产业合作,提升生产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加快推进创意设计业集聚发展。鼓励引导科技研发、艺术创作、广告营销等创意类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中原创意设计基地,培育和发展具有中原特色的创意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郑州创意产业园、郑州广告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3.动漫游戏

  树立“动漫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培育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动漫企业,创意研发若干具有中原风格和广泛影响的动漫产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努力形成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竞争有序、经济效益显著的动漫产业发展格局。加强内容建设。坚持正确的创作生产方向,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鼓励原创,着力提升产品内涵、质量、艺术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中原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动漫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应用动漫,推进动漫创意、技术在教育科普、医疗卫生、会展、广告、设计、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扩大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规模,促进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延伸动漫产业链,拓展动漫产业盈利空间。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支持动漫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应用,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全面提升我省动漫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公共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动漫技术设备、公共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规划建设全省动漫公共素材库和动漫产业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共享机制,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有效降低企业创作成本。加强战略合作。拓宽公共展播平台,建立与央视少儿、金鹰卡通、嘉佳卡通、卡酷动漫等专业卡通频道及主流卡通网站的战略合作,加大广播影视、出版传媒对动漫产品的支持力度,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电视平台与电影院线共同促进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播映体系,形成互动传播、特色传播、多媒体传播的新型传播方式。开办河南电视台卡通频道。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动漫产业基地等重点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创意、制作、营销、播放、版权交易、衍生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将郑州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西部动漫产业基地。

  4.文化旅游

  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鼓励、引导、支持市场化运作,积极引进有实力、有经验、有影响的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水平开发我省文化旅游资源,注重以文化精髓提升旅游内涵,形成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产业发展形态,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原历史文化体验区。发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和南阳、濮阳、商丘、浚县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以古都文化、儒释道文化、功夫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代表的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开封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展示工程建设、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保护、恢复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地方特色浓厚的风情民俗村,建设一批资源特色突出的专题博物馆,努力提升文化旅游内涵,增强趣味性。打造旅游演艺精品。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坚持高端演艺和大众娱乐并重,支持演艺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发展多层次的演艺产品。提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水秀》、《武林风》、《梨园春》等演艺品牌价值,创新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推动引进澳门“水舞间”。挖掘与旅游线路结合紧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批以地方戏曲、杂技、说唱为主要演出形式的演艺精品。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适应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我省深厚的中医、太极、功夫文化和丰富的温泉、花卉、山水、美食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着力培育现代都市人群需求旺盛的森林生态游、康体保健游、高端会务游、运动休闲游等新兴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

  5.工艺美术

  加强对传统技艺的有效保护,创新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着力开发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突出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工艺美术精品,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工艺美术业。依托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中原文化元素为核心内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积极开发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原创性工艺美术产品。重点支持钧瓷、汝瓷、汴绣、玉雕、书画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巩固传统优势领域。促进工艺美术企业整合,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加强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的支持及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扶持建立民间工艺美术品研发生产机构,提升工艺品产业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民间民俗手工艺品生产基地。支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发展一批特色民间艺术文化村镇。建设艺术品交易基地。加快发展和规范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加强艺术品经纪、艺术品市场管理等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鼓励发展艺术品经纪公司、艺术事务所、艺术品拍卖行等各类主体,加强行业认证监管,建设中原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将郑州建设成重要的艺术品交易基地。

  (二)建设郑州区域文化中心

  充分发挥郑州的区位、资源、人才、科技、信息、金融等综合优势,强化郑州在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集聚功能、创新功能和引领功能,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赋予传统文化资源以时代特征,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会贯通,将郑州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文化引领中心,带动全省乃至周边地区文化跨越发展。

  1.建设文化产业要素集聚高地

  整合郑州人才、资本、科技等产业要素,全面服务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文化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着力吸引财经、金融、科技、创意、设计、研发、管理等领域高端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探索郑州石佛艺术公社模式,聚集高端文化人才。支持高等院校采取多种培养方式,探索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培养数字传媒、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资本运作。充分发挥郑州金融中心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郑州资本市场,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鼓励金融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和资本市场全面对接,构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文化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支持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上市平台优势,加快我省文化产业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战略重组。积极推动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上市。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把现代科技植入文化产品生产、文化服务的各个环节,促进文化科技成果向文化产品转化,使技术进步与艺术进步同步。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扶持体系、服务体系,为文化新业态和新形态提供孵化和成长的良好环境。重点建设河南省创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郑州华强文化公司科技平台、郑州国家中部软件园和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技术平台等。

  2.建设文化创意高地

  充分发挥文化要素集聚优势,推动文化、资本和科技融合,注重原创和内容生产,扶持一批优势文化创意企业和产业集群,引领全省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总部、知名设计机构、研发中心入驻,提升郑州创意产业整体实力。统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充分发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带动引领作用,建设一批主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龙头文化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促进文化创意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积极开展创意设计交流活动。创办中原创意设计大赛、郑州创意设计高端论坛,设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设计奖,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创意设计赛事、论坛等活动,开展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等专题市场推广和设计交流活动,提升郑州创意设计影响力。鼓励创意设计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展览、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国际设计创意类奖项的评选。支持具有中原文化特色创意设计产品的国际推广。

  3.建设区域文化消费引领中心

  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休闲街区和文化展示平台,引领文化消费潮流,建设中部地区文化休闲之都和区域文化消费引领中心。建设一批文化消费街区。结合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推动郑州商业消费与文化时尚相结合,建设文物鉴赏、艺术长廊、时装珠宝以及美食、茶艺、酒吧、曲艺等若干个特色主题街区。搭建一批文化展示平台。建设一批富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剧场、大遗址公园等展示平台,充分展现中原文化内涵,提高郑州城市品位。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图书交易会等重点文化节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消费水平。完善文化消费市场体系。建立文化消费政策体系和诚信体系,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运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文化消费者权益。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

  充分认识中原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新思路、高起点谋划文化改革和发展,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平台。

  1.大力弘扬中原人文精神

  传承中原优秀思想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审美观,挖掘儒释道文化内涵,突出“和”、“中”、“善”等中原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新时期“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精神,进一步提炼中原文化内核,努力把传统优秀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现代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塑造文化河南、务实河南形象,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探寻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充分挖掘中原文化丰富内涵,科学选择历史文化题材,利用影视、动漫、演艺等大众化的表现方式,注重运用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元素,开发一批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

  2.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建设根亲文化圣地。充分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为主要平台,努力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依托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不断扩大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探索大遗址保护机制。建立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郑州商城、安阳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内黄三杨庄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一批华夏历史文明主题基地,努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和谐共赢的大遗址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创新利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为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具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在与市场对接中实现积极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3.构建中原文化品牌体系

  支持现有文化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壮大中原媒体品牌、中原动漫品牌、中原演艺品牌、中原工艺美术品牌以及中原名家品牌,创新表现形式,丰富文化内涵,推出一批名家大师,生产一批拳头产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培育一批新兴文化品牌。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培育一批时代感和吸引力强的文化品牌。实施“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精品图书出版等工程。结合中原区域文化特色,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充分发挥文化品牌的“光环效应”和引领作用,使精品创作生产和品牌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主方向和突破口,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

  4.加快中原文化“走出去”

  扩大文化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参加国际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多元文化传播载体,培育中原文化国际交流平台,着力打造具有中原特色、世界水准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推动文化交流向深度拓展。积极利用国际文化交流机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等平台推介中原文化,扩大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继续办好以“嵩山论坛”为代表的中原国际高端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积极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支持国家级、省级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武术、杂技、魔术、演艺、影视作品、工艺品等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依托已有的优秀对外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成为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体。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分销机构,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境外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培训等业务的对外文化中介机构,支持引导国内文化企业与国际知名演艺、展览、培训等中介机构或经纪人开展合作。依托国际友好城市、豫籍海外华人等资源,积极协助文化创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国际化的营销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将《方案》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方案》提出的战略重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考核、评价、责任制度,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产业务实发展。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方案》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增强统计分析的针对性、时效性、预见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创新体制机制

  以创新理念引领文化改革发展,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紧紧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国有文化集团跨地区、多业态经营,跨行业拓展。发挥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引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投资、有序竞争、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

  (三)完善支持政策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等。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快设立中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各地组建专业文化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导文化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采取各种途径保障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对文化企业的税收支持。加强金融支持,建立文化产业信用、质押担保和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提供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担保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经省政府批臷診f准的文化产业园区,比照享受同级产业集聚区的优惠政策。支持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四)加强人才保障

  全面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政策体系,积极创造包容、创新、开放、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实施河南文化名人名家培育工程,培育文化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中原文化代表人物。广泛凝聚人才,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人才来豫创业,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开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购置等绿色通道,优化工作生活环境。采取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集聚文化人才,激励各类文化人才扎根我省创业发展。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