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成文日期
发文机关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31日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12〕109号 时  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豫政〔2017〕16号),此文件宣布失效。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河南省“十二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规划的通知

豫政〔2012〕10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十二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印发

  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31日

  河南省“十二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 展 规 

  前 言

  交通是全局性、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以信息化为基础,在运输组织上具有快捷转换、相互借重的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省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区域,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枢纽功能,巩固和提升交通区位优势,是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大循环的重要基础,是引导城镇和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保障。

  为构建畅通便捷、装备先进、设施完善、绿色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据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按照中央关于建设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总体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谋划和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交通先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运输结构,强力推进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巩固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综合交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1.公路建设成就显著。“十一五”期间,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为重点,全面加快路网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661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新跨越,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五年新增2338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111亿元。干线公路等级进一步提升,全省二级及以上公路占干线公路比重达到88%,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建设养护得到加强,通行效率明显提高。农村公路面貌显著改善,2007年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五年累计投资301亿元,改造农村公路9.4万公里、桥梁9万延米。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5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46.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16公里,干线公路17787公里,农村公路22万公里,路网结构明显改善。

  2.铁路建设全面加快。抓住国家加快铁路发展的机遇,以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铁路为重点,全面加快铁路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客运专线网建设全面启动,具有标志意义的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建成通车,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郑开、郑焦、郑州至新郑机场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广、陇海、京九、焦柳、新月、新菏等干线铁路全部实现电气化,晋豫鲁铁路和漯阜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开工建设,宁西、孟平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和新月增建第二双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铁路网运输能力和行车速度得到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943亿元。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铁路正线营运里程达到4224公里,其中客运专线319公里,复线铁路2390公里,电气化铁路2505公里,为“十二五”铁路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民航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民航业发展。2007年郑州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年旅客吞吐能力由380万人次提高到1200万人次;客货运量快速增长,航线航班大幅增加,日均起降架次是2005年的2.5倍,开通了首尔、台北、曼谷、吉隆坡等国际和地区航线,进入全国大型机场行列;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和郑州航空枢纽建设全面启动。洛阳、南阳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用,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201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918万人次,是2005年的3.1倍;货邮吞吐量达到8.8万吨,是2005年的2倍。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70.8万人次,年均增长24%;货邮吞吐量达到8.6万吨,年均增长13.9%,在全国排名由第26位上升到第20位。

  4.管道建设成绩卓著。“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长输油气管道3206公里,其中,输气管道1413公里,输油管道1793公里。建成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主支干线(河南段)、榆林—济南(河南段)以及中石化洛阳—郑州—驻马店、郑州—安阳及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河南段)等油气管道,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燃气、成品油为输送主体,辐射全省的管道运输网络。

  5.内河航运建设取得新进展。淮河望岗至三河尖(豫皖界)段建成通航,打通我省第二条通往华东地区的水上通道;涡河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库区安全监控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渡口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6.邮政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2亿元,完成1个邮件处理中心、9个市县邮政综合生产楼和892处局所改造工作,全省建成村邮站、邮政服务三农网点2万个。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开工建设,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全面启动。全省邮路总长度达到10.59万公里,邮政营业网点2538处,快递企业180家,业务量达到5765万件。

  7.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强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推进综合枢纽建设,开工建设了集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地铁、长途客车、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新郑州东站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用,郑州国家一类铁路口岸的货运吞吐能力大幅度提升。郑州、洛阳等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全面展开。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国家批复,地铁1号线、2号线开工建设,开通了城市快速公交;打破行业、地域分割,先后开通了郑开、郑焦、郑新、郑许等城际公交。

  8.交通建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继续深化交通领域各项改革。成立了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加强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建设和发展的统筹协调。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燃油税费改革顺利推进,一次性撤销全省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了《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建立了以县级政府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组建了省铁路投资公司、省交通投资集团、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和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四大投融资平台,为全省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战略合作开创新局面,与铁道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局以及南航、海航、东航、中邮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为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9.运输生产稳步增长。2010年全省全社会货运量完成20.25亿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8%;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完成7141.8亿吨公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6%;全社会客运量完成16.78亿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3%;“十一五”期间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完成1840.6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3%。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交通投资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能力增加最多的五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公路、铁路、民航及水运、管道运输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五”时期主要运输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 位

2005年实际完成

2010年实际完成

年均增长(%)

一、货运量

万吨

78827

202470

20﹒8

铁路

万吨

14806

14224

-0﹒8

公路

万吨

62684

183291

23﹒9

水运

万吨

1334

4950

30

民航

万吨

3

5

10﹒8

二、货物周转量

百万吨公里

228260

714182

25﹒6

铁路

百万吨公里

175977

198023

2﹒4

公路

百万吨公里

46700

486063

59﹒8

水运

百万吨公里

5549

30028

40﹒2

民航

百万吨公里

34

68

14﹒9

三、客运量

万人

98099

167804

11﹒3

铁路

万人

5842

8399

7﹒5

公路

万人

91920

158630

11﹒5

水运

万人

97

255

21﹒3

民航

万人

240

520

16﹒7

四、旅客周转量

百万人公里

100070

184064

13

铁路

百万人公里

53543

74720

6﹒9

公路

百万人公里

43784

103118

18﹒7

水运

百万人公里

53

60

2﹒5

民航

百万人公里

2690

6166

18

注:2008年公路货运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整,当年公路货物周转量绝对值增加较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总量依然不足。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尚未消除,货运请车满足率低、客运“一票难求”仍未缓解;民航发展滞后,运输规模偏小;干线公路规模不足,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农村骨干路网不畅,技术标准偏低;运输场站发展滞后;邮政快递基础设施薄弱。

  2.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较弱,公路超限超载问题依然突出,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综合交通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发展滞后。

  3.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有待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和一体化运输发展滞后,铁路、公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尚未实现高效衔接;综合运输结构不尽合理,铁路、民航运输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城市交通与外部交通衔接不畅,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4.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铁路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压力较大;民航、水运及运输场站建设资金短缺,邮政快递投入不足;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为交通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备了一定基础,枢纽和网络布局逐步明确,为加快全省综合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我省进一步加快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发展要求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按照中原经济区的布局要求,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米”字型快速铁路网,着力完善城际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干线公路网,充分发挥交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促进产业和人口沿运输通道组团集聚,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

  ———扩大我省对外开放的需要。扩大开放、吸引资源要素在我省集聚,实现我省跨越式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发展航空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快速铁路,形成与世界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空中通道和陆路快速网络,促进我省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参与世界经济的资源配置和分工。

  ———巩固提升郑州枢纽地位的需要。随着全国新一轮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建设步伐加快,全国综合交通呈现网络化格局,以行政区划板块布局的陆路通道大量增加,我省交通区位优势有相对弱化的趋势。这迫切要求加快以民航和高铁为主导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郑州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枢纽地位,提升我省的区域综合竞争力,将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9%以上,全省客货运量预计年均增长8%和10%左右,对交通基础设施总量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对客货运输的服务能力、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快速化的客运体系和专业化、大型化、陆空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应对资源环境约束的需要。我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力有限,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随着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交通能源消费快速增加,资源约束不断加大。为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迫切需要加快民航、铁路、水运发展,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发展绿色交通,实现交通运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机遇,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总体要求,以枢纽建设和通道网络化、向心化为重点,强力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郑州陆港(无水港)、“米”字型快速铁路网等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强化陆空衔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打造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初步形成以郑州枢纽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三化”协调,为对外开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原则

  ———优化布局,加强衔接。统筹考虑全省现代城镇体系规划、产业集聚区布局和旅游、能源运输需要,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向心发展,网状辐射,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发挥综合交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适度超前,突出重点。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适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着眼于巩固提升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重点加快一批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多元化的交通投融资体制,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节约环保,持续发展。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现代、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于综合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顺畅,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比较完善的铁路网和郑州大型航空枢纽,巩固提升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覆盖城乡、连通内外、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民航。2015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5个,旅客、货邮吞吐量达到1860万人次和50.5万吨,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达到1600万人次和50万吨。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的国内客运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为全省进一步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2.铁路。2015年运营里程达到547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1100公里以上,城际铁路260公里以上。加快完善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铁路网和城际铁路网,建成“三纵五横”货运干线铁路网。同步完善铁路集疏运系统,显著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3.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左右,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达到2.7万公里左右,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万公里左右;农村公路达到22万公里,实现县县畅、乡乡联和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

  4.内河航运。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643公里,形成四条直达华东地区的水上通道。水上安全设施基本完善。

  5.管道运输。新增油气管道5000公里以上,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度达到1万公里以上,实现各种气源互济互通和油品输配网络化,天然气管道通达所有县级城镇和部分重点镇。

  6.邮政快递。完成全省138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和29个县(市)邮政生产场地、447个乡镇邮政局(所)改造工作,邮政局(所)覆盖所有乡镇;完成3万个村邮站建设工作。完善快递网络和分拨网点,将郑州建成全国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

  (四)投资规模

  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25亿元。其中:铁路1420亿元,民航240亿元,公路1985亿元(高速公路1000亿元,干线公路580亿元,农村公路365亿元,运输场站40亿元),水运40亿元,管道200亿元,邮政40亿元。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坚持民航优先发展,突出“铁”、“公”、“机”联运一体,“港”、“站”、“运”功能衔接,统筹组织各种交通方式,形成整体优势,构建以郑州枢纽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联动运输、功能强大、集疏高效的现代综合枢纽格局。

  1.加快构建郑州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郑州货运枢纽功能。加快构建郑州航空物流港,建设航空货运仓储设施,积极开辟国际货运航线,形成郑州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加快建设郑州内陆港,依托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北编组站、欧亚大陆桥和公路物流港,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毗邻地区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引入口岸服务和沿海港口作业功能,打造东联西出的郑州内陆物流港;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公路场站,适时扩建京广铁路薛店、孟庄站和公路货运站,完善郑州多节点货运转换功能;建设实验区与京广铁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铁路专用线,完善郑州市域内快速通道网,加强场站间联系,实现空铁货运港站高效衔接,将郑州建设成覆盖中西部、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重要的货运枢纽。

  ———打造客运中转枢纽。以郑州东站为中心,增加高铁始发列车,创造中转换乘便捷条件;以郑州站为中心,优化普速列车运行线路,加强普速列车与客运专线的联程;依托通达全国的铁路列车和空中航线,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立体运营网络。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郑州客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客运枢纽之间的轨道交通和快速通道,开展航空、铁路、公路联程联运业务,在郑州形成普速列车、高铁、民航等多种方式相互衔接的国内中转换乘中心。

  ———加快实验区交通设施建设。依托大型航空枢纽,围绕实验区各类功能和空间布局,统筹公路、铁路和地上、地下交通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区区、区港间集疏系统和对外通道建设,为实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地面交通运输支撑。加快推进机场至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建设,形成以机场枢纽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结合产业布局,引入铁路货运专线。建设商丘至登封、机场至西华高速公路,与既有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和郑民高速形成“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推进国省道改造,形成“三纵三横”国省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郑港大道、大学路南延等项目,形成与周边地区便捷联系的“两纵三横”快速通道网。建设机场迎宾路、机场南路等主干道,形成区内“七纵七横”主干路网,加密次干道和支线路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区内公交,实现空陆交通便捷换乘、快速集散。

  ———加强郑州与周边城市的对接。加快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两干三城”交通设施建设,实现郑州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洛阳等周边城市的多通道衔接。充分发挥郑州市内既有场站的节点功能,强化其在路网体系中的集疏作用,依托既有场站和“两干三城”网络,实现郑州与周边城市多点对接,显著提高集疏效率和郑州枢纽的核心带动作用,为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实验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2.推进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发挥洛阳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建成带动豫西、呼应郑州的省内副枢纽;发挥商丘、南阳、信阳、安阳等地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优势,立足门户特色和功能定位,与省内外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对接周边、服务郑州的地区性门户枢纽;加快许昌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汇集南部客流的中转中心,与郑州东站形成空铁联运南北双枢纽。

  其他地区性枢纽,根据各地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铁路、机场、公路、港口建设,统筹布局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完善提升枢纽功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枢纽格局。

  专栏1:枢纽建设重点工程

  枢纽场站:建成“郑州陆港”、航空港物流园区、机场货站等,扩建综保区货站。适时改扩建京广铁路孟庄、薛店等站;与既有线改造和新线建设配套,对郑州、洛阳、信阳、南阳、三门峡等地既有铁路货运站进行改造。建设各市与高铁车站相衔接的公交、长途场站;改扩建部分市既有铁路客运站。

  快速通道。建设郑州市域内快速通道,实现郑州东站、郑州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间的便捷联系;建成郑港大道、紫荆山路南延、郑新快速通道、G107辅道、综保区快速通道、迎宾大道东延等工程。

  公路。完成G310、S102改造和新G107建设,规划建设国道江苏大丰至卢氏线。

  铁路。完善机场至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适时建设综保区至京广铁路、实验区南部物流园至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专用线。

  轨道交通。预留地铁13、17号线等线路建设条件。

  市政道路。建设实验区郑港三路、郑港四路、郑港六路、春华路、机场南路、碧空路、晴空路、紫辰路—薛店大道、前程路—郑港四街、航兴路、航城大道、新城大道、文明路和雁鸣路,加密次干道和支线路网;适时建设快速公交系统。

  (二)坚持民航优先发展

  以建设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和国内客运中转换乘中心为目标,强力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构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豫东北、鲁山等支线机场为辅助,“干支结合、货运优先、客货并举、突出中转”的民航机场体系。

  1.加快建设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成以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和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为主要内容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适时启动第三跑道前期工作。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完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设施功能,打造便捷的中转流程,营造顺畅的通关环境。优先发展航空货运,发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一类口岸和郑州综合保税区集聚要素的优势,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和商贸设施,优化机场货运设施布局,建设物流专用通道和航空快件集散分拣中心,建成综合保税区和机场货站以及“区港联动”信息系统。吸引国内外货代龙头企业和大型快递、航空物流企业入驻,深化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合作,积极拓展国内、国际货运航线。支持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做大做强,争取再引进2—3家基地航空公司,增加航空公司在我省的运力投放。加大客货运航线开发力度,按照“开美、稳欧、拓非、连亚”的思路,着力开拓培育郑州至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的国际航线;建立郑州至北京、上海、广州的空中快线,加大郑州至昆明、成都、杭州等省会、重点旅游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航线密度,拓展支线网络,实现干支航线的紧密衔接,打造“郑州中转”服务品牌。到2015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1600万人次和50万吨。

  2.加快完善支线机场布局。改造提升洛阳、南阳机场,努力扩大运输规模;建成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开工建设豫东北、鲁山机场,规划研究济源、三门峡、周口、潢川等地支线机场布局方案。

  3.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抓住国家低空空域改革的机遇,发挥郑州、洛阳、安阳等地资源优势,以飞行员培训、航空运动、旅游、航测航拍等领域为重点,规划建设郑州上街、安阳通用航空产业园。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县(市)建设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专栏2:民航建设重点工程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设机场二期工程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和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设机场东西贯通道路;建设机场货站,完善机场货运设施;改造第一航站楼国际旅客流程。启动第三跑道前期工作。

  支线机场。改造提升洛阳、南阳机场,建成商丘、明港机场,开工建设豫东北、鲁山机场;规划研究济源、周口、三门峡、潢川等支线机场。

  通用航空:建设郑州上街、安阳等通用航空基地,积极支持且备条件的市、县(市)建设通用航空起降点。

  (三)全面加快铁路建设

  按照中原经济区“轴带发展”布局要求,围绕巩固提升铁路枢纽地位,以增加规模、完善路网、提高质量、提升能力为重点,强力推进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铁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全面提升对全国铁路运输的服务保障能力。

  1.强力推进“米”字型铁路网建设。开工建设郑州至万州铁路,启动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郑州经濮阳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铁路前期工作。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全面打通高速铁路“十”字大通道,形成郑州“双十字”铁路枢纽格局。

  2.加快城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机场、机场至许昌、郑开城际延长线和云台山支线城际铁路;争取开工建设机场至登封等城际铁路,适时启动郑州至新乡、登封至洛阳、焦作至济源至洛阳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60公里以上。依托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半小时左右通达开封、许昌、焦作等城市,1小时左右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交通圈。

  3.稳步推进货运干线铁路建设。建成晋豫鲁铁路和宁西、漯阜、孟平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开工建设蒙西至华中铁路,改造建设禹州至亳州铁路,规划研究三门峡至平顶山铁路。到2015年,完成复线电气化铁路改造870公里,新增货运干线铁路通车里程390公里,形成“三纵五横”大能力货运铁路网。

  4.积极发展支线和地方铁路。推进兰考至菏泽铁路建设,加快新密至商丘铁路改扩建工程,规划研究商丘至周口、安阳至林州等地方铁路。支持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战略装车点、煤炭储运点布局,进一步扩大铁路运输覆盖范围,提高运输效率和路网调度灵活性,形成服务优良、运转高效的铁路集疏运体系。

专栏3:铁路网建设重点工程

  快速铁路。开通运营京广客专河南段,建成郑州—徐州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万州铁路,争取开工建设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铁路,适时启动郑州经濮阳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铁路前期工作。

  城际铁路。建成郑州—焦作、郑州—开封、郑州—机场、机场—许昌、郑开城际延长线和云台山支线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机场—登封等城际铁路,适时启动郑州—新乡、许昌—平顶山、登封—洛阳、焦作—济源—洛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

  货运干线铁路。建成晋豫鲁铁路,完成宁西、漯阜、孟平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蒙西至华中铁路,规划研究三门峡—平顶山铁路,对陇海铁路三门峡段进行改造。

  地方和支线铁路。加快新密—开封—商丘铁路改扩建,建设兰考—菏泽铁路,规划研究商丘—周口、安阳—林州铁路;建设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煤炭储运点、重点企业的铁路专用线。

  (四)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

  以完善网络、内捷外畅、提升水平为重点,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加强国防公路建设。坚持建、管、养、运并重,统筹区域、城乡公路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普遍服务水平和战备保障能力,基本形成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相适应,功能完善、结构优化、便捷高效的公路网络。

  1.高速公路。以跨省通道、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拓宽改造为重点,着力完善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完成京港澳高速河南段、连霍高速商丘至豫陕界段拓宽改造,适时对其他高速公路拥挤路段进行改扩建。打通芮城至灵宝至淅川至十堰、莘县至南乐至林州至长治、德商高速范县段、济祁高速永城段等跨省通道;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周口西华、商丘至登封、郑州至卢氏、内乡至邓州等省会郑州放射线及区域内通道建设。建成台前、南水北调渠首等“10+1”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2012年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2015年力争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左右。

  2.干线公路。围绕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抓住国家加大对干线公路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实施规划调整“11纵11横”国道网和省道网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国道覆盖所有县(市),省道覆盖所有省级产业集聚区和中心镇。将G105、G107、G310等重要国道和其他国省道交通拥堵路段升级为一级公路;加快干线公路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加强沿南太行等旅游通道建设;推动中心城市与功能区、城市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继续加强国防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沿线休息区、便民服务和应急救援点等配套设施建设。五年改造升级干线公路7200公里,其中国省道“二升一”改造2000公里,以二级公路为主改造国省道5200公里。

  3.农村公路。围绕村庄布局调整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推进连接乡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县乡公路和配套大中桥改造;与国土整治、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结合,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要县乡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和补助标准,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五年新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大中危桥18万延米,逐步解决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和危桥问题,实现“县县畅、乡乡联和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农村公路养护达到常态化。

  4.运输场站。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建设为重点,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综合性客、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充分发挥运输场站在综合交通网络中的节点作用,提升运输整体效率。

专栏4:公路网建设重点工程

  高速公路跨省通道。完成京港澳高速河南段、连霍高速商丘至豫陕界段拓宽改造;打通芮城至灵宝至淅川至十堰、莘县至南乐至林州至长治、德州至范县至商丘、济宁至永城至祁门、渠首至老河口等通道。积极推进石家庄至林州至桐柏至随州、梁山至台前至辉县、济源至阳城、新乡至辉县至陵川、阜阳至淮滨至信阳、垣曲至渑池等通道建设;加强濮阳至湖北阳新(河南段)、兰考至原阳高速公路规划研究。

  郑州放射线及区域内高速公路通道。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周口西华、商丘至登封、郑州至卢氏、郑州至云台山、郑州至民权、郑州至西峡、洛阳至栾川、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桥、内乡至邓州等高速公路建设;适时启动安阳西北绕城、济源至洛阳西、栾川至卢氏、周口至南阳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强渑池至栾川高速公路规划研究。

  干线公路。对G105、G107、G310等重要国道和国省道拥挤路段进行一级公路改造,完善“11纵11横”国家干线公路网和“46纵38横4放射38联络线”省级干线公路网,依托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心城市、功能区、城市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

  黄河大桥。建成孙口、桃花峪、巩温、芮城至灵宝、济源至阳城黄河大桥,开工建设运三、渑池至垣曲、台前至梁山黄河大桥。

  (五)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1.构建快速城市交通体系。建成郑州地铁1、2号线,开工建设3、5号线。加快洛阳轻轨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1号线。其他百万人口城市,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工作。积极支持各市规划建设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市郊铁路。完善城市干支线相结合的道路网体系,适当拓宽城市主干道,建设高架道路,重视次干路和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畅通城市出口道路。加快城区重要路段立交桥、隧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停车场建设。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快公交场站建设,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比率,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2.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加强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强化交通规则意识;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合理引导、有序发展私人机动车,倡导绿色交通。积极应用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3.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依托城际铁路、城市高架道路及市区快速通道与干线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连接,实现城市内外通道的无缝衔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设计枢纽场站,着力加强枢纽场站间的多通道联系,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的便捷换乘。合理布局大型物流站场和分拨、配送网点,实现城市内外物流运输高效衔接。

专栏5:城市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轨道交通。建成郑州地铁1、2号线,开工建设3、5号线。规划研究洛阳城市轻轨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郊铁路,研究建设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方式。

  快速公交。有条件的城市发展快速公交系统。

  城市交通:建设高架道路,重视次干路和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畅通城市出口道路。加快城区重要路段立交桥、隧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停车场建设。

  (六)提高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能力

  1.内河航运。发挥内河航运成本低、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等比较优势,加快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形成4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建成涡河、沱浍河、沙颍河漯河至周口段航运开发工程;升级改造沙颍河周口至省界段,加快推进沙河漯河至平顶山段、淮河息县至淮滨段等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研究贾鲁河、唐河、洪河等航运开发。合理布局港口加强铁路、公路与港口的集疏运通道建设,强化内河港口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节点作用。积极推进水上交通应急搜救体系建设,完善库区安全设施。

  2.管道运输。依托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榆林—济南管线、端氏—博爱煤层气管线以及国家规划建设的西气东输三线、新粤浙线等大型燃气骨干管道,加快完善省内支线管网,实现管道燃气县县通。重点规划建设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中石化新粤浙天然气管线以及省内配套的博爱—薛店、中原油田—开封—薛店、唐河—平顶山—伊川等天然气管线,以及中石油锦州—郑州成品油管线和中石化日照—洛阳原油管线。

专栏6:内河航运和管道建设重点工程

  内河航运。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建设工程,涡河航运开发一期、二期工程,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科学开展港口布局,根据发展需要,建设漯河、周口、商丘和信阳等中心港口以及永城、沈丘等县(市)节点港口。

  管道工程。建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新粤浙天然气管线,博爱—薛店、中原油田—开封—薛店、唐河—平顶山—伊川等天然气管线;建设锦州—郑州成品油管线和日照—洛阳原油管线;完善支线天然气管道网络。

  (七)加快发展邮政快递

  以建设郑州全国性邮件快件集散交换中心为重点,强化车站、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的快递物流集散功能,进一步完善邮政快递网络,提升仓储和配送能力。开通邮政“全夜航”,形成“干支结合、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邮件运输网络。加快建设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和郑州快递物流园,建设全省各地分拨配送网点,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国际快递网、国内快递网、省内快递网和郑州大同城网,为快递物流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提供支撑。到“十二五”末,郑州到其他市自主快递公路干线达到255条,省际自主快递公路干线达到84条。

专栏7:邮政快递重点工程

  邮政。建设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完成全省138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和29个县(市)邮政生产场地、447个乡镇邮政局(所)改造。全省邮政营业局(所)达到2676个,覆盖所有乡镇;完成3万个村邮站建设。

  快递。建设郑州快递物流园;完善快递网络和分拨网点;加快完善国际快递网、国内快递网、省内快递网和郑州大同城网;依托完善的快递网络,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八)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围绕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推进物流通道和枢纽一体化发展,强化民航、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为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1.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支持引导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出行效率,为传统运输融入现代物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2.加快发展专业化物流。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按照专业化、大型化、厢式化要求,加快货物运输车辆更新,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装备水平,满足不同行业物流发展需要。

  3.加强口岸功能与枢纽的融合。依托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创新海关、商检查验和监管模式,建设电子口岸,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航空、铁路、公路口岸与保税区、无水港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加强枢纽场站与沿海及边境口岸的合作联动,建立完善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打造互连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4.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城乡路网衔接,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推进农村公交班车化,扩大班线覆盖范围,基本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客运班车,建成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公路网络和运输体系。

  (九)加强安全与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安全保障,认真落实交通运输安全标准和措施,配套完善安全设施,强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意识加强运输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应急能力,依托重点骨干运输企业,建设应急保障队伍,储备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全省协调统一的综合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交通拥堵和事故紧急疏导救援体系。建设空投应急保障基地、国家级区域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构建立足河南、覆盖周边、服务全国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战备保障基地。

  (十)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加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力度,加强交通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合理规划使用通道、桥位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淘汰高耗能交通设施设备和工艺。切实保护环境,强化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尽量避免交通线路穿越各类保护区和矿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措施预案,实行全程环境影响动态监测。鼓励应用清洁环保交通技术和装备,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交通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对各种交通方式规划建设统筹指导,打破条块分割,强化多种交通方式衔接和枢纽建设的协调。加强规划指导,搞好重大项目与国家规划的衔接,争取国家在项目规划、审批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

  (二)创新融资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充分发挥省交通投资集团、铁路投资公司、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和民航发展投资公司等省级融资平台的作用,创新融资理念和方式,通过引进保险资金和发行企业债、私募债、中期票据以及交通项目沿线土地储备开发,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出台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补贴有关政策措施,坚持以地补路、以商补公、综合经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经营性或具有盈利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充分发挥本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采用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模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支持我省综合交通枢纽、运输大通道建设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

  (三)深化交通体制改革,促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

  按照综合协调发展的理念,加强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等管理部门衔接,统筹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发展。明确交通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研究制定促进普通公路、水运发展、道路运输和场站建设的政策,逐步形成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多渠道筹资、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推进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部门职能,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加强运输市场管理,提高运输效率。推进干线公路养护市场化,提高干线公路养护质量;探索建立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配合国家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公路运输场站的公益属性界限,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财政资金引导为辅的投资管理体制,对场站建设项目具有公益属性的部分给予适当补助。

  (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

  适应运输装备现代化的要求,加大交通科技投入,积极推动交通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使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交通运输业。建立健全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环节,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五)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运输市场监管水平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结合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需要,研究起点《河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河南省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加强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管理的立法调研工作,加快节能、环保交通法规体系建设,引导、规范绿色交通发展。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监管,探索建立适应综合运输发展的监管机制。完善运输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市场行为与经营秩序,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和建立促进综合运输发展的各种运输代理、中介服务和行业协会。

  (六)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际指导作用

  加强本规划与国家、省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强化本规划对建设项目的指导作用,完善规划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附件:1.河南省“十二五”民用机场规划图

     2.河南省“十二五”铁路网规划图

     3.河南省“十二五”高速公路网规划图

     4.河南省“十二五”水运规划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