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08〕20号 发布时间 2008年03月05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豫政〔2008〕2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各省辖市、省政府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清醒认识形势,把握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十九日

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省上下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积极作为、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比上年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9.24亿元,增长6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达到861.5亿元和1868.4亿元,分别增长27%和29.7%。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519.5亿公斤,增长2.8%;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508.27亿元,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438.06亿元,增长24.2%;服务业发展提速,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411.91亿元,增长13.9%。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六大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提高。投资和消费平稳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以上,其中城镇投资达到6609.16亿元,增长36.4%。圆满完成了863个工业结构调整项目920亿元的投资计划,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17公里,总里程达到4556公里,新增电力装机845万千瓦,总容量达到4069万千瓦。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9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4.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郑汴产业带开发建设有序展开,洛偃、许长空间和产业对接稳步推进,黄淮四市经济增长明显加速,豫北、豫西豫西南各市平稳较快发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70%,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达到97个,超5亿元的县(市)达到20个,超10亿元的县(市)达到4个。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关停小火电200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造纸落后产能分别为2234万吨、226万吨和43万吨。建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项目40个,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35万吨;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88个,新增日处理垃圾能力1.89万吨。关闭小煤矿48个。拆除实心粘土砖瓦窑厂4611个,整理复垦土地11.7万亩。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全省关闭574家重污染企业,五年累计关闭取缔污染企业5168家。预计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76%和3.7%。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事故死亡人数和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分别下降14.5%和30%。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一批企业通过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迅速壮大,全省20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5家工业企业突破30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有11家企业首发上市、3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总额超过240亿元,创历史新高。文化、投资、财税、金融、交通、价格、公用事业等改革深入推进。全年出口8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9%;利用省外资金15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1.6%。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7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2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1%和12.2%。“十大实事”全面完成,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对农民补贴项目达到14项,实际落实惠农补贴资金54.7亿元,比上年增加24.2亿元。“两免一补”资金资助贫困学生2523万人次。为748.04万农村中小学生统一配置课桌凳374.02万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适龄同住子女入学21.06万人,入学率达到99.9%。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5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109.5万人,比上年增加12.1万人。改造乡镇卫生院175个、贫困县医疗机构23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60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县(市、区)。城乡医疗救助省级补助资金比上年增长110.8%,救助贫困群众327.88万人次。艾滋病防治成效显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45万人和76万人。农村低保人口增加60万人,月人均补差达到31.39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207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30.4%。解决347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4万公里,新增农村通电户13.8万户、农村户用沼气55万户。建成农村超市1.2万个。完成360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7561个行政村实施了电影放映工程,为100个文艺表演团体配备了文化下乡流动舞台车。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19万平方米,竣工282万平方米、3.1万套。落实廉租住房资金1.96亿元,实施保障户数2.37万户。煤矿棚户区改造开工469万平方米。灾区倒房重建近7万间,受灾群众入冬前全部住进新房。降低1103种6352个规格的药品价格,降价9.6亿元。按病种付费试点医院达到39所、试点病种达到10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8万人、城镇就业人员140.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全年7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五年累计420多万人脱贫。

  同时,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连续两年没有完成计划,使得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时间越来越紧、难度越来越大;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控土地、信贷闸门,使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土地制约更为突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压力加大;民生领域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上学、就医、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仍然存在隐患;成品油、天然气和电煤供应偏紧,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现象,部分企业生产效益下滑。这些问题均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今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改革开放和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一致性,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2.5%和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城镇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5%和6.2%。人民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价格涨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低于上年实际水平。

  上述主要目标强化了经济增长质量、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要求,其中节能减排和人口增长目标是约束性的,需确保完成;其他目标是导向性、预期性的,重在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防止盲目攀比增长速度。

  三、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关键领域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着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和较快增长。坚持有保有压,积极作为,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完善重大项目推进配合联动机制,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继续谋划、储备一批新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开工条件,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粗加工项目建设。建立重大项目公告制度,对违法违规项目坚决停缓建。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稽察。继续推动银企合作,支持企业首发上市和已上市公司再融资、整体上市融资,大力发展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努力缓解资金制约。优化用地结构,确保用地指标向重点项目倾斜,鼓励企业利用荒山、荒丘和城市闲置土地建设项目,减少非生产性用地。积极推广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继续实施一批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防灾减灾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的重大农林水利项目。全面建成燕山水库和西霞院水库,完成沙颍河、涡河近期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北段连线、黄河南段布点建设。搞好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全面开工建设河口村水库。加快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金堤河张庄提排站改扩建工程、马家岩水库建设和石山口、南湾、鲇鱼山、宋家场、窄口等水库除险加固。积极推进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开工薄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围绕构筑交通区位新优势,实施一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项目。加快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郑州综合交通枢纽、焦柳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建成范庄至辛安地方铁路,开工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做好郑徐铁路客运专线、长治-鹤壁-濮阳-兖州煤运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濮阳至范县、叶县至舞钢等14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争取连霍高速刘江至广武段改扩建、济源至邵原、安阳至南乐、洛阳至南阳等8个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285公里。开工建设运三高速三门峡黄河大桥、大广高速省界至南乐段、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改扩建、京珠高速安阳至新乡段和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等5个项目,争取温县至巩义、巩义至登封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信阳至明港、郑州西绕城公路改建、偃师-洛阳-洛宁快速通道等一级公路建设。抓好郑州机场扩能配套项目建设和洛阳机场改扩建。力争开工淮河淮滨至三河尖段航运开发工程。围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实施一批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大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增强保障能力。抓好平煤集团首山一矿、义煤集团新义矿和孟津矿、焦煤集团赵固一矿和赵固二矿、郑煤集团赵家寨矿、神火集团泉店矿和薛湖矿、鹤煤集团十一矿、永煤集团焦村夹沟矿、平禹煤电一矿扩建、鹤煤集团四矿改扩建项目,开工郑煤集团李粮店矿、平禹煤电九矿、神火集团梁北矿扩建等项目,建成郑煤集团白坪矿、义煤集团正村矿及平煤集团十一矿改扩建项目,新增煤炭产能480万吨。抓好焦作等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形成煤气抽采产能3亿立方米。开工建设禹州电厂、平顶山二电厂、沁北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民权电厂、信阳二期、开封扩建、鸭河口电厂二期等项目,争取新投产电力装机400万千瓦。加快“上大压小”电厂的前期工作。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开工500千伏电网项目15个、建成投产14个,开工220千伏电网项目102个、建成投产68个。按规划发展秸秆发电,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及沼气、风能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发电,加快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建设榆林-濮阳-济南天然气管线,开工安阳-博爱-洛阳及博爱-郑州管线、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线、西气东输二线和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线。加快成品油输配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完善省内支线、城市管网等输配网络。

  (二)着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加工制造、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三大能力提升工程,扩大传统优势装备产业规模,积极发展新型重大成套装备,推动整车产能提升和优势零部件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光电、硅材料、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培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按照精深加工、技术先进、节能环保、规模经济的要求,推动有色、化工、冶金、建材、造纸、食品、纺织等行业加快升级转型,向精品化、品牌化和高加工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占工业产品的比重。重点抓好许继集团大功率电子、郑州海马公司15万辆轿车、洛阳中硅公司多晶硅、伊川电力集团高精度铝板带箔、安钢集团冷轧薄板、洛阳石化公司聚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出台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和工业集群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加快实施新一轮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性投入,完善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突出抓好654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680亿元。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战略重组,积极开展行业内企业兼并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争取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50家以上,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全部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做好煤电油气运的供需衔接,突出抓好电煤和成品油供应。(三)着力推动服务业和建筑业加快发展。研究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100户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争重点行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支持发展原创性文化精品,积极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整合提升旅游业,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拓展旅游产业链,加快伏牛山、南太行旅游景区环线(连线)、交通标识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确山竹沟、商城金刚台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加快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黄河标准化堤防两岸、郑开大道两侧的景观带建设。加强重点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工业企业分离物流业务、开展物流外包,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重组省内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粮食、农资、出版等重点行业物流,实施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新乡粮食现代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造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抓好郑州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快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重点培育工程,争取15家企业上市;支持郑商所再上1-2个期货新品种。建立保障性与开发性相结合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引进、培育一批大型房地产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开拓县域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大型建筑骨干企业集团化发展,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力争年产值超10亿元的建筑企业超过30家。

  (四)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抓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三个重大专项,实施好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提高农产品单产水平,巩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扩大优质农产品和短缺农产品生产,实施65个县标准粮田建设,加快建设商丘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建成周口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开工濮阳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做好信阳优质水稻基地前期工作,开工信阳国家“双低”油菜基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公斤左右,力争棉花、油料产量分别达到80万吨和500万吨。落实生猪和奶牛生产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抓好12个生猪原种场、资源场和扩繁场建设,建成千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一批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争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全面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确保新增造林面积420万亩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农业市场信息综合服务工程、联通富农工程、金牧阳光工程,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化培训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村容村貌有显著改观。完善和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支持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分类推进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确保全省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五)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对各省辖市、扩权县(市)、重点耗能和排污企业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新建、改扩建项目能耗和排放标准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突出抓好年耗能在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对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实施网上监测。围绕提高节能减排能力,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突出抓好伊川电力集团大型铝电解槽余热利用、天瑞集团和同力集团水泥余热发电、义煤集团煤层气发电、大用实业公司废弃物综合利用、新亚纸业集团白水回用及污水深度处理综合利用、昊华骏化集团三聚氰胺尾气综合治理、金山化工公司联碱系统综合节能改造、中原大华集团甲醇弛放气回收等工程。建成安钢集团烧结余热回收发电、郑煤集团颖青化工节能减排增产改造、永煤集团燃煤锅炉改造及电机系统节能、财鑫集团淀粉糖生产系统节能改造等工程。加强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设施建设,凡未列入关停计划的各类燃煤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并达标稳定运行。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实施绿色建筑和政府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等示范项目。做好节能减排发电调度试点工作。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输水沿线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加快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村镇绿化、生态能源林、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和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建设林业生态县16个。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淘汰小火电100万千瓦、造纸13万吨、电解铝8.5万吨、焦炭60万吨、铁合金4.2万吨、酒精5.5万吨,形成节能1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2万吨的能力。积极推广新型建材,上半年县级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抓住我省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制定和实施试点方案,加快推进煤炭、电力、有色、建材、农业等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建设一批废弃资源分类、拆解、处理基地和综合利用工程。

  (六)着力推动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走集约节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撑能力。完善城市燃气输配网络系统,抓好县城、重点镇供水项目和南水北调受水城市配套供水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省辖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加装脱氮装置,实现所有县级污水处理厂稳定规范运行并形成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开工建设郑州陈三桥、南阳二期、周口沙南二期等省辖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县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开工20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升级改造工程。加快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城中村和老城区改造,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和拆迁补偿等问题,力争再用三年时间完成老城区都市村庄改造任务。继续抓好城市新区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明确各类功能区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开发时序和管制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积极推动核心区建设,开展郑汴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展开郑汴产业带产业布局,推动郑汴电信、金融同城和旅游、文化、教育、广电等资源整合共享,加快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促进郑洛、郑新、郑许呼应发展,积极培育郑汴洛、新郑漯、新焦济、洛平漯四大产业带,抓紧做好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的有关前期工作。支持老工业基地城市加快发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落实扶持黄淮四市加快发展的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建设驻马店、周口热电联产项目,在经常发生内涝的区域建设提排站,支持企业到黄淮四市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乡一体化试点范围。

  (七)着力推动改革开放。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升层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投融资、财税、金融、文化、事业单位、水管体制等改革。扩大利用国外和省外资金规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严格控制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出口产品档次,控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企业扩大原材料和关键设备、技术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开发、加工制造、商品营销,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国际劳务合作。

  (八)着力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从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计划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2万人;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计划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5.8万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成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郑大一附院高级病房楼,加快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楼、省中医院病房楼建设,开工郑大一附院门诊医技楼、郑大三附院病房楼等项目。在全省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和不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进一步扩大按病种付费改革试点范围。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省出版产业基地、省广电数字化产业基地、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封古城墙保护等文化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省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奥运会参赛工作。进一步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完成146万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新增1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27万人和55万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9个省辖市以上,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参加工伤保险;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标准;搞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继续规范、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家电下乡试点,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供给,严格价格执法,稳定价格水平。建立城市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和低保标准与物价动态联动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建设公共应急体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附件: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