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齐相聚,新郑同拜祖。2010年4月16日上午(农历三月初三),春风拂面,鲜花盛开,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两万多名嘉宾欢聚于此,共拜轩辕,共同表达促进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 庚寅年拜祖大典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政协郑州市委员会、新郑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会场仍然延续了往年明黄色的色调,所有嘉宾也都佩戴了一条漂亮的黄帝丝巾,这条丝巾已成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一个标志。现场气氛大气、隆重。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今年的拜祖大典在九项议程上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会在细节上有所突破,增加亮点,如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先生读《拜祖文》,邀请毛阿敏、林妙可领唱《黄帝颂》,由来自北京、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小朋友放飞和平鸽等。 迎亲 恢弘“舞立方”突显特殊含义 今天上午,新郑市的花坛里插满旗帜,旗帜上还写着“欢迎您回家拜祖”的字样,道路两旁都是统一的商牌打造新郑精品街,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每位嘉宾都要经过一条8公里长的“迎亲长廊”,从京珠高速的新郑入口一直延续到拜祖大典现场,长廊两侧,热情好客的新郑人民将上演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 上午9时50分,海内外拜祖嘉宾进入百家姓广场,1000名英姿少年在雄壮的乐曲声中,表演起了“舞立方”,他们利用红、黄、绿三色绸布扇子作道具,变化阵型、变换色彩,分主题依次演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祈福中华”等美好寓意,美轮美奂、气势恢弘。精彩的表演赢得嘉宾们的阵阵掌声。 10点05分左右,嘉宾们步行至汉阙处,头戴金冠、身穿红色汉服礼衣的礼仪小姐手捧金色盥洗盆,轻轻以嫩绿柳枝蘸水,为嘉宾洗尘,佩戴黄帝丝巾。 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出迎,他代表700万郑州市民向贵宾们表示欢迎:“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可以开始,请首长和嘉宾入场!” 台湾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理事长许文彬、台湾黄埔同学会百名退役老将军代表,先后接受郑州电视台记者采访,表达了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促进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一行经汉阙引领至故里祠门前题词,再到祈福树前挂上祈福牌祈福中华。 拜黄帝祈中华 毛阿敏、林妙可领唱《黄帝颂》 轩辕黄帝故里,黄帝塑像庄严伟岸,气宇轩昂。拜祖广场上人山人海,气球点缀。 10时16分,河南省委常委、中共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致欢迎辞:三月三,拜轩辕。当前的中华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五千年来,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追根求源是共同心愿。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再次同聚黄帝故里,恭拜始祖轩辕黄帝,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中华繁荣昌盛,向全世界表明华夏儿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昭示炎黄子孙应对危机、共克时艰的豪情壮志,表达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睦、和谐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是全球华人的盛大节日,是中华民族融合团结的兴邦盛典,是盛世中国兴旺繁荣的和谐盛典。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地区发生重大地震,让我们向灾区同胞致以亲切的慰问!向死难者致以沉痛的哀悼。 王全书主持庚寅年拜祖大典典礼。10时20分,大典主司仪、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王全书宣布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开始,全场肃立,鸣21响礼炮。 张榕明、许嘉璐、李蒙等国家和省、市领导先后敬献花篮,鞠躬致敬,陆续净手上香。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及夫人率先净手上香。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先生恭读《拜祖文》。 音乐响起,240名成人合唱队、80名少儿合唱队齐声高唱《黄帝颂》,著名歌唱家毛阿敏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唱《歌唱祖国》的童星林妙可在金色的祈福树下领唱。和声共唱、温馨动人。11时,祈福中华。在雄壮的《龙的传人》歌声中,炎黄子孙的骄傲、中华民族的自豪登上祈福台。他们手持祈福牌,逐一挂上祈福树。他们是:邢燕子、“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等7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100位人物代表;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等2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等39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徐虎等8位全国优秀建设者;马金成等11位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邓亚萍、田亮、周洋等5位奥运会、冬奥会冠军;张伟、庞波等2位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等18位优秀炎黄子孙代表。祭拜人文始祖,祈福中华盛世;11时4分,大典进行第九项:天地人和。 由祈福树下走出4位天真可爱的儿童,他们是来自北京的林妙可,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的小朋友,手捧洁白的和平鸽走上拜祖台。粉红色气球升空、和平鸽放飞,共同祈福民族昌盛、祖国繁荣、世界和平!11时06分,拜祖大典圆满完成。 (作者:记者陈祖强主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