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持续热议“七地一枢纽”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1-01-14 16:03 来源: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平顶山市将聚力打造新材料基地等“七地一枢纽”战略支撑,连日来,这一新的战略支撑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卫东区区长张伟说,会议提出聚力打造“七地一枢纽”战略支撑,牢牢把握住了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为未来工作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卫东区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依托豫西南煤基先进材料工业长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工业静脉产业园建设;将围绕打造豫西南物流枢纽,聚焦新兴产业、产城融合,全面推进平顶山国际物流产业新城建设;构建立足卫东、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区域创新体系;统筹做好“山、水、绿、田、矿、城”文章,努力建设“经济强区、宜居市区、和谐城区、生态绿区”,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

  市科技局局长赵会杰说,会议将打造“七地一枢纽”确定为平顶山市的战略支撑,找准了“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的实现路径。其中,“打造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基地”的要求为科技部门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遵循,该局将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引育体系、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为创新人才价值实现营造良好生态;推进人才链与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为创新人才价值实现搭建优质载体;加强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机构建设,为创新人才价值实现提供平台支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创新人才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保障;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加速推进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平顶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宝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长马培翼说,会议提出聚力打造“七地一枢纽”,是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十四五”时期平顶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支撑,有利于宝丰在发展层次上跃升、在发展空间上拓展、在产业融合上承接。下一步,宝丰县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依托高铁商务区融入平宝一体化建设,推动宝丰县域与平顶山市区的规划对接、产业互联,推动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先行先试,不断加快建设“四强县”、迈入全国“一百强”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宝丰,为平顶山市“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贡献力量。

  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铁军说,会议提出的“要依托国家农业‘两区’,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在绘就美丽鹰城新画卷上攻坚突破”的定位,与乡村振兴的中国梦一脉相承、完美契合。郏县下一步将把握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有利时机,强化绿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10个成员单位及10个乡镇负责人的责任和使命,完善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保护、生产技术指导推广、绿色食品专项培训、基地档案管理和质量可追溯、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基地监督管理及检验检测制度;做好小麦、玉米、黄豆、红薯等新品种推广试验力度和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试验。

  汝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梁帅军说,平顶山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聚力打造“七地一枢纽”战略支撑,符合实际,振奋人心,提出的“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为汝州市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汝州市将聚焦建设“豫西南副中心城市”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打通汝州-宝丰、汝州-郏县、汝州-鲁山、汝州-登封、汝州-汝阳等快速通道,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加强平安交通建设,落实民生工程,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加快汝州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平顶山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立梁架柱、筑基垒台。

  鲁山县铁航办主任杜建林表示,会议提出打造“七地一枢纽”的战略支撑,为鲁山县铁路和航空项目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全市“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重要组成部分,鲁山县任重道远。鲁山机场项目是完善平顶山市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全新格局的重要一环,初步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推动平顶山市旅游、教育、物流、加工等事业全面发展。鲁山县铁航办将明确目标、凝聚人心,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在平顶山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大格局中,找准鲁山县高铁和航空项目事业发展定位,全力做好高铁和航空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

  河南宾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鹏说,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基地”的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平顶山市大抓科技、大兴人才的决心和魄力。宾康公司将通过科技研发做大做强拳头产品,在产品转型升级过程中定义企业核心价值;要利用好5G、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等“利器”,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高科技领军人才,加大与科研高校合作,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

责任编辑:祝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