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工作综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10-22 11:27 来源:商丘市人民政府

  深秋时节,行走在商丘大地,荠菜田里鲜翠欲滴,采收繁忙,田园综合体的生态观光园内花海似锦,游人如织,高效农业大棚里的草莓苗绿意盎然,萌发着来年的希望。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回望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年来的成效,一幅幅令人振奋的新图景渐次展开。

  农业升级,生产美产业强

  岁物丰成,穰穰满家。秋收过后,商丘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商丘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永久性农田640万亩。今年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47.74亿斤,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实现连续四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商丘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升级,展现出“生产美产业强”的发展局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大美柘城,椒香天下。”前不久,第十五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柘城县召开。这一全国性的农业产业大会在商丘市召开,是商丘市农业产业发展强劲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商丘市持续调优种养业结构,加速推进“四优四化”,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加快转型升级,优质强筋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瓜菜、优质果品产量快速增加。

  柘城县的辣椒、夏邑县的食用菌和8424西瓜、宁陵县的金顶谢花酥梨、民权县的河蟹、梁园区的代庄草莓等特色产品叫响全国,并因此收获了“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酥梨之乡”“中国河蟹之乡”“中国草莓之乡”等称号。同时,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生猪生产呈现较好恢复态势,禽肉、牛肉、羊肉产量稳步增加。

  通过培育新主体、搭建新平台、推动三产融合,不断激发新动能。商丘市累计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3家,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及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1万家、家庭农场6890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135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930亿元。

  三产融合步伐加快。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夏邑县的食用菌产业园和柘城县的辣椒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3个乡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9个乡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示范点5个。

  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省级“著名商标”知名品牌108件,越来越多的商丘农产品品牌正在叫响全国。

  全市累计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438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整市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农村进步,乡村面貌蝶变

  绿野平畴、翠竹茵茵,村庄原有肌理保持完好,道路平坦、干净整洁,老旧砖瓦打造成的门前花园,还有点缀在房前屋后的石磙、石磨盘和石槽,石槽中花草摇曳,充满诗情画意。睢阳区李口镇的李辛庄村既有美丽乡村的“颜值”,又留住了乡愁。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商丘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改厕、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为重点,全市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提升。

  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4583个行政村按照不低于2‰的比例配备保洁人员3万余人,9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80余万户,改厕数量和质量走在了全省前列,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多种措施,优先推进城市近郊、乡镇政府所在地、水源地保护村、有条件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管控。全面开展坑塘整治,对全市16639个自然村的坑塘开展拉网式整治,共清理垃圾杂物165万多立方米、整治废旧坑塘22000多个、治理黑臭水体3700多处。

  成功创建180个省级示范村和一批“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等具有豫东特色的宜居宜业村庄,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6个村获“全国美丽休闲旅游乡村”称号,17个村获“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

  2019年,商丘市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市、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先进市和达标市等称号。

  如今,商丘市的乡村面貌发生美丽嬗变,庭院整齐秀美,道路平整如砥,特色村庄涌现——

  永城市时庄村、睢县土楼村、民权县赵洪波村、夏邑县三姓庄村、虞城县郭土楼村、柘城县草帽王村、宁陵县小吕集村、梁园区嘴尖王村、示范区杨八集村、睢阳区林场村等200多个文化艺术村、生态文明村、产业发展村、乡风文明村和红色旅游村,已经成为城里人感受乡愁的美丽家园。

  农村改变的不只是环境,还有日新月异的乡风。商丘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作用不断显现,打通了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商丘市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依托“美丽乡村·文明村镇”“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不良习俗,大力实行典型带动,以选树先进典型引领民风,打造“平民英雄”,“商丘好人”群体不断壮大,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目前,全市82%的乡镇达到了县级文明乡镇标准。

  农民发展,腰包鼓笑开颜

  望着面前欢腾跳跃的观赏鱼,睢阳区坞墙镇白陈庙村的孙福深喜笑颜开。

  “这些鱼销路不愁,一年能挣十几万块钱。”孙福深占地两亩的鱼池里,养着兰寿、蝶尾等五六种特色观赏鱼,不愁销路,客户遍布全国多地。

  孙福深毕业于天津农学院,6年前利用自己所学的水产养殖专业回村创业。近几年,通过发展特色养鱼,他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一家人的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农民要发展,人才振兴是关键。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商丘市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进人才振兴。

  ——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农民就业和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土人才技能,发展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了一批乡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

  ——通过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机制,吸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大学生等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引进先进人才,建立6.5万人的乡土人才库,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在外人才回归创业。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通过抓实“本土人才”、抓好“引进人才”,实现“激活存量”和“吸纳增量”,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凸显“雁阵效应”。我市外出务工农民王飞参加我省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返乡创业,他经营的夏邑县王飞家庭农场入选全国第一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他本人被评为省返乡创业先进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时,他作为14名农民代表之一受邀参加人民群众方队。

  乡村振兴,必须强化基层基础,推进组织振兴。商丘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自治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持续开展“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大力培养“三有三带”型农村党支部书记。

  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持续深化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综治中心已成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深化自治实践,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公平公正、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民主管理有章有序、民主监督真实有效的村民自治运作机制。

  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处理农村重点事务中的运用。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红娘协会等“五会”群众新自治组织,节俭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已成为新风尚。

  提升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和好婆婆、好媳妇、新乡贤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秋风送五彩,大地尽朝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商丘市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未来可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商丘市的农村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