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链同构” 推动融合发展
漯河市着力打造全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10-10 15:27 来源:漯河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漯河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三链同构”,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精准发力,依托食品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扛稳责任保产能。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漯河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守耕地红线,切实稳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粮食种植面积。2015年以来,全市耕地保有量28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400万亩以上。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7%。今年12.2万亩建设任务正在抓紧推进,其中争取债券资金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3万亩,11月底前可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创新推行农田设施网格化管理,以配电台区为基本单元,建立乡、村、台区“三级网格”,配备“一长三员”,探索建立了有人管护、有钱维护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强化田间管理,依托漯河市已建成的2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对农作物“四情”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粮食生产管理过程精准化、智能化。

  做强龙头促联合。漯河市抓好培育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提高优质小麦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十百千”亿级、“小升规”、“小升高”三大工程,全市培育销售收入超500亿元食品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36家。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全国主食产业化示范企业4家、河南省好粮油企业4家、放心粮油企业7家。全力抓好联合体建设,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推进“三链同构”若干措施》等文件,率先在全省启动小麦产业联合体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已组建运营的雪健面业、南街村集团、中粮面业等7家优质小麦产业联合体,签约优质小麦种植订单35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联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80多家,食品企业50多家。

  围绕“四化”提品质。漯河市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狠抓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制订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布局规划,针对面粉加工企业急需的小麦品种,科学合理划分种植区域,每个区域内确定2~3个主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提升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种植水平。选育符合末端食品需求并适合漯河市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对育种企业选育的新品种通过国家级、省级品种审定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去年以来,新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小麦新品种3个。充分发挥临颍、郾城、召陵3个全省绿色高效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的引导作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2019年,以新麦26、丰德存麦5号等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47.4%。积极培育“泥河洼”“西大坡”等区域性知名公用品牌,打造漯河小麦安全优质绿色名片。

  坚持“五优”增效益。漯河市重点抓好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确保全市千亩以上单品种种植基地达到350个、优质专用小麦单品种专收率达到95%以上、单品种收储仓容达到20万吨。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好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专收专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不紧、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让联合体成为推进粮食产业“三链同构”的有效载体。定期召开小麦全产业链产销对接会,组织联合体内食品加工企业、面粉生产企业、种子企业、收储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进行对接洽谈,落实好“五级订单”,初步实现了优粮优种、优粮优收、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