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撤地设市20周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8-07 16:12 来源:周口市人民政府

  今年是周口市撤地设市2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20年披荆斩棘,三川大地经济社会变化天翻地覆,卫生事业驶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个人的健康,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命运,而一座城市的“精气神”,离不开“健康”这一基石。追溯20年的发展轨迹,全市围绕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壮大,市、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难得到有效缓解,各项惠民便民政策惠及百姓,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的同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稳步上升。

  医疗条件全面改善

  筑牢群众健康屏障

  2000年,周口撤地设市,周口市卫生局和周口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2003年,周口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周口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11月,周口市卫生局和周口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成立周口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9年1月,周口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年间,随着卫生部门的不断合并,周口市卫生健康职能不断扩充,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由“治病”向“防病”转变,充分体现了保障“全周期”生命健康的目标。

  20年间,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基层基建项目如雨后春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办公及业务用房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先后立项,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卫生服务条件全面改善。

  周口市中心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王明银回忆20年医疗卫生条件的发展,感慨万千。“撤地设市2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医疗资源尤其是硬件资源快速增长。”王明银说,在经济和科技的支撑下,医疗诊断工具和诊疗水平方面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高精尖设备PET-CT、SPET-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200余台件,无创影像技术、基因技术、靶向治疗、电磁诊断等创新性技术不断涌现,肾脏移植、心脏、脑血管介入手术均可做,医院急诊静脉溶栓在全国最高排名第五位……医生们出国交流学习也成了家常便饭,医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撤地设市20年间,周口市中医药事业也迅猛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助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健康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抗击非典以及新冠肺炎,中医药力量在预防、治疗、恢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周口市救治的76名确诊病例以及疑似病例中,中医药治疗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提高救治新冠肺炎治愈率和治疗效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周口市中医院,已经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中医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在全省省辖市中医院中遥遥领先。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中医医院44所,各县市区均有1所县级中医医院,开放床位近5000张。全市71%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药综合服务站,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7%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中医药人才建设方面,周口市深入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51111”工程、“三名”工程、“369”人才工程,深入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通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西医学中医、“名老中医”评选、师承学习、对口支援等形式,内引外联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为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区域专科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周口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开展技术协作并举行了技术协作签约揭牌仪式,与北京心脏联盟合作,举行了心脏联盟周口房颤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医医院开展了卒中中心建设,健全场地、设施、人员、制度,进一步完善卒中急诊救治体系,全面完善中医医院急诊急救功能。

  深入推进医改 

  增进民生福祉

  迈向全面小康,贫困是绕不过去的障碍,疾病是挡在小康路上的顽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群众生活的无形枷锁,尤其是困难家庭,更是“视疾病如猛虎”。20年来,周口市借国家医改惠民东风,先后实施基层医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

  “以前看个病得看自己兜里有没有钱,所以很多人都是小病拖、大病扛。自从有了‘新农合’,看病真的没那么多顾虑了。”商水县张明乡王庄村70多岁的王奶奶对此深有体会。去年,王奶奶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住院20多天花费4万多元,但新农合为他报销了近3万元。

  为王奶奶解决后顾之忧的,正是2008年在周口市全面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编织医保大网的同时,市卫健委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逐步缓解看病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新格局,使得“挂号凌晨两三点,排队大半天”“等待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等就医秩序混乱、医疗效能低下的问题逐一化解。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70%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市常住人口已签约478.0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213.13万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70.89万人。远程医疗整合了全国、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患者在电脑前或是通过手机就能轻松预约、挂号甚至问诊全国知名专家,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67岁的张阿姨患有高血压,以前一犯病就要到市区大医院去看病,折腾大半天才看上病。自从家门口太昊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分级诊疗后,她觉得“看病不再那么难了”。

  健康观念转变

  防病观念深入人心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公布,更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卫生和健康工作的新思路,即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十九大报告不仅再次明确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健康观的核心要义,还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观的地位与意义,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近些年,翻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不难发现,热爱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网友都热衷于晒健身照、运动照,很多人把健身看作一项时尚活动。身边的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越来越多,小区或者公园里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还有遍地开花的健身房;运动项目的选择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项目,还有瑜伽、搏击,以及最具“中国特色”的广场舞……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三川人民的健康及观念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撤地设市20年间,周口市医药卫生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随着周口市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更高质量的保障。

  据周口市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数据显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359个,其中三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二级医疗卫生机构63个,一级医疗卫生机构387个,国家三甲医院2家,国家二甲医院13家;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7215人,实际开放床位49746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为2.1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2.04人,每千人口床位数5.64张。医药超市、便民诊所遍及大街小巷。“有病只能扛”的无奈一去不复返,无处就医的苦恼不再有,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诊疗服务,签约家庭医生、网约护士甚至提供上门服务。

  健康是人的第一幸福。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20年来,周口市卫生健康事业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红利:群众看病更快捷、住院更省心,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网络遍布三川城乡大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年,正值年富力强;20年,道阻且长。三川大地正以大卫生、大健康为目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道路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赵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