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撤地设市20周年棚户区改造工作综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20-08-05 15:15 来源:周口市人民政府

  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撤地设市20年来,周口市把棚户区改造工作当成一项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来抓,有效改善棚户区群众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我们要紧紧抓住棚改优惠政策机遇,紧紧抓住广大干部群众思变、思进、思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决打好棚户区改造这场硬仗。”2017年8月25日,市委书记刘继标在全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上发出了动员令。

  “实施棚户区改造是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必须确保把好事办好。”2017年8月28日,在中心城区棚户区(城中村 )改造征迁指挥部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市长丁福浩这样要求。

  如今,随着棚户区改造工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离开了低矮简陋的老屋,搬进了崭新的高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周口城市面貌 “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的目标正逐步变成现实。

  把棚改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周口市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把有效改善棚改居民的居住环境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扎扎实实加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来自市住建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至2019年,全市共完成征迁147421户,共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225417套。

  近年来,周口市按照“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做好棚改工作,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积极推进房屋征迁和安置区建设工作,发改、规划、环保、国土、住建、人防等部门认真履职尽责,服务棚户区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各项手续办理。特别是周口中心城区,瞄准“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的城市定位,拿出“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的干劲,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

  2017年8月25日,全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召开,提前启动了2018年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征迁工作。随后,周口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刘继标任政委、市长丁福浩任总指挥长的棚改指挥部,并成立了24个由副厅级以上领导分包的工作组,进入征迁点开展具体工作。

  市委书记刘继标先后多次到各棚改征迁指挥部、安置区工地,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为一线工作人员鼓劲加油;市长丁福浩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到棚改征迁指挥部、安置区工地,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召集有关单位召开推进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8年10月12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周口市召开,周口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省政府领导、兄弟地市政府领导的一致赞扬。

  棚改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

  位于周口市川汇区的三义街曾经是川汇区最繁华的街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搬运公司、床单厂、针织品厂、酒厂、商业公司等一批单位在这里盖起单间排房,安排职工入住,后来逐渐成为个人房产。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里的居住环境却每况愈下——许多房间阴暗潮湿,一到下雨天,地面泥泞不堪……这里也成为周口历史最久、最需要改造的棚户区之一。

  周口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始后,川汇区迅速启动了三义街棚户区改造征迁工作。如今,经过各方努力,三义街的棚改征迁任务已经完成,这里的居民将被安置在新建的安置区内,他们的居住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

  三义街的变迁只是周口市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17年8月以来,周口市抢抓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机遇,千方百计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2018年至2019年,省政府共下达周口市棚户区改造项目63个,开工任务15.4万套,开工总量全省第一。周口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共完成房屋征收9.5万户、3120万平方米。仅中心城区就实施棚户区改造4.5万户、1527万平方米,涉及约14万居民,开工任务8.5万套、101.8万平方米。

  在进行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过程中,房屋征迁一直是其中的难点问题。在棚户区改造征迁工作启动前,周口市组织人员摸底排查,掌握详细情况,并结合实际出台了《周口市中心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补偿安置工作指导意见》,做好了征迁前期准备工作。各征迁点指挥部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参加征迁工作的党员干部主动放弃国庆、中秋等节假日,认真细致地做好政策解读、思想疏导、协议签订、搬迁帮扶等具体工作。坚持阳光操作,把每户的人口、房屋面积、宅基地认定、安置补偿等情况均张榜公布,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

  安居才能乐业!如今,随着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棚改群众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众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了“旧房、危房变新房”的梦想。

  棚改提升了城市“颜值”

  棚改在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城市的形象,让城市“颜值”不断提升。随着棚改工作的不断推进,那些曾经杂乱无章的棚户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功能齐全、规划有序、美观大方的安置小区。

  位于周口市中心城区中州大道北段的贾鲁嘉苑安置区建设项目,是周口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的棚改安置区里面最大的一个安置区项目。

  2020年7月31日,记者来到贾鲁嘉苑项目建设工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施工,一片繁忙景象。该项目计划建设安置用房11868套(含货币化),规划设计有卫生服务、社区办公、公安消防以及社区娱乐场所、少数民族群众活动服务场所等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使社区自成一体,群众不出社区便可享受到各种日常生活服务。该安置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中心城区一道新的、靓丽的风景。

  目前,除了贾鲁嘉苑安置区,金海嘉苑、建设嘉苑等一大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棚改安置区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置区的选址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建设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型社区。在选址时,做到安置区位置与主城区距离适当,紧邻城市主干道(或规划主干道);周边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临近自然景观,比如沙颍河贾鲁河水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引黄调蓄水库等。

  安置区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如学校、医院及社区医疗、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站、休闲广场、农贸市场、超市、银行等,完善新型社区服务功能。沿周边主次干道设计有街心游园、沿街楼体亮化,小区内设有集中绿地、休闲广场,绿化率达到35%以上,与社区外围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户内观景、户外游园。

  如今,遍布中心城区的30多个安置区,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三川大地之上,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备,城市品质更加优越,为城市的发展增光添彩。

  棚改加速城市“蝶变”

  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居住环境,消除城市“暗斑”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城市“颜值”、城市品质,加速着周口“蝶变”的进程。

  行走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搬口办事处的辖区内,贵和家园、宁和家园、泰和家园、盛和家园、德和家园、丰和家园等棚改安置项目,分布在武盛大道东侧,让人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的庄严承诺正在逐步实现。

  如今,棚户区改造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为城市的发展腾出了空间,越来越多的群众正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周口市不仅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优化了城市布局,拉动了居民消费,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了建筑、建材、装饰、家电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今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而且改善了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初步完成了由“脏、乱、差、堵、污”,到“净、亮、绿、畅、美”的“蝶变”。下一步,周口市将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每个项目都按照预期早日建成并完成安置工作。

  当你踏足在周口这座城市,你会发现,如今的周口河畅景美,绿荫婆娑,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年的脱蛹化蝶,棚改中的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印证着全市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铿锵足音。

责任编辑:赵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