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生活从健康开始
——开封聚焦高水平就医需求破解就医难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8-23 10:49 来源:开封市人民政府

  对老百姓来说,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幸福。如何解决好百姓看病难问题?怎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近两年,市卫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破解民生“八需八难”之聚焦高水平就医需求破解就医难的要求和部署,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以来,为破解就医难题,市卫健委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在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养老体系、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覆盖面等方面不断推进和完善,用“健康指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故事一

  有了家庭医生 居民更加安心放心

  “太谢谢家庭医生李云恒大夫了,幸亏有他到家中给我老伴换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工作繁忙的子女也更加安心了。”8月19日,开封市康乐社区居民张阿姨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李云恒是城西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当天,记者随他一起来到张阿姨家,为她老伴开展上门医疗服务。

  据了解,张阿姨老伴今年60多岁,患有小脑萎缩、糖尿病和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前几天他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碰伤了头部。由于伤口较深,一时间老人脸上、衣服上淌满了鲜血,让张阿姨手足无措。张阿姨不愿影响工作忙碌的儿子,这时她想到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家庭医生,一个电话打过去,城西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很快就上门为张阿姨老伴包扎好了伤口,并和张阿姨加了微信,方便她随时联系。

  经过一周的定期换药,张阿姨老伴的伤势明显减轻,这让她十分感动和感激。为此,她在给家庭医生的微信里写下了“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问候使人暖心”四句话,表达对李云恒等家庭医生的感谢。

  据城西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素红介绍,该中心有家庭医生团队11支,每个团队都由3至7名医生、护士和公卫人员组成,目前已与辖区内22509名重点人群(0至6岁儿童、重慢病人和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连续、综合的健康医疗服务,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记者手记

  由家庭医生、社区首诊、分组诊疗、双向转诊构成的医疗模式,最大限度优化了医疗资源,使其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与利用,又能给社区居民提供最快速、最便捷、最经济的诊疗及医疗保健服务。

  截至今年6月底,开封市家庭医生服务共签约常住居民203.5万人,签约率52.2%。全市各基层单位全部搭建智能化家庭医生签约平台,已线上签约133万余人,使家庭医生走进千家万户。

  据了解,开封市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实现快速建档、多途径签约、规划服务管理路径、自助体检、预约医生、个性化服务等功能,辅助团队规范、高效地完成签约居民的履约工作,将家庭医生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故事二

  惊心车祸后 120创造生命奇迹

  一个冬季的夜晚,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开封市西区发生一起严重车祸,市中心医院西区急救点值班医生朱肖利和值班护士朱禹翰、司机何杰接到120调度员电话后,迅速赶往现场。

  发生车祸的是一家三口,父亲被卡在车轮下一动不动,儿子躺在路边,两人浑身是血,惊魂未定、六神无主的妈妈伤情稍轻。把儿子交代给同时到达的另外一组救护人员后,市中心医院救护人员立马对重伤父亲展开救援。

  重伤的父亲被牢牢卡在汽车前轮下,全身皮肤被大面积挫伤,有多处活动性出血伤口,神志已完全丧失。尽管119已经在路上,可时间就是生命,市中心医院急救小组不顾危险,用千斤顶抬起汽车前轮,冒着汽车随时会砸下来的极大危险,爬到车下,小心翼翼地把患者抬到安全地带。

  经初步检查,患者血压测不出,神志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双侧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消失,心音未闻及,查心电图提示电平线,根据医学知识,患者已无生命体征。但责任重于泰山,朱肖利医生一边不停地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一边大声喊道:“气管插管!迅速打开气道!呼吸器辅助呼吸……”“司机迅速准备搬运!通知急救中心接诊!抢救小组准备”……在飞驰的120救护车上,抢救工作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到达医院后,抢救小组已经在抢救室门口待命,并马上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全力对患者进行抢救。虽然天气很冷,可不间歇的心脏按压还是让汗水湿透了陈兰涛、杨磊医师及护士们的工作服。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生命体征无任何好转的迹象,但急救人员从不轻言放弃。心肺复苏40分钟后,终于迎来奇迹,患者呼吸、心跳恢复了,血压也可以测到了……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歇努力,他终于闯过了“鬼门关”。

  记者手记

  120警笛响起,往往就意味着一场生死竞速的开始。近年,开封市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急救黄金圈”,不断缩短急救半径、完善急救网络、提升急救能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挽救了更多的生命。

  为进一步扩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覆盖面,畅通市、县、乡三级急诊绿色通道,开封市今年将再购置一批120急救车,完善110、120、119快速联动机制,全力为群众生命保驾护航。

  故事三

  免费“两筛” 让她避免一场磨难

  “要知道一个孩子是否健康决定着全家的幸福,这次幸亏在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免费‘两筛’,查出胎儿有问题,虽然很伤心,但想到以后的生活,真是避免了一场磨难。”近日,家住开封市水稻乡的王女士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据了解,今年28岁的王女士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孩子上幼儿园后,便想再要一个孩子。可是,怀孕两次都意外流产。第三次怀上后,家人和她都倍加小心。当怀孕16周时,她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了免费产前“两筛”,其中唐氏筛查结果显示为高危。

  这个结果让王女士十分不安,心中一时无法接受。看着她难过的样子,市妇幼保健院医生耐心地对她进行了劝导。“如果孩子生下来有问题,不仅他自己这一辈子要在痛苦中度过,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听了医生的话语,王女士和家人决定到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最终,王女士确诊腹中胎儿为唐氏儿,并及时终止了妊娠,避免了一场不幸的降临。

  据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卢涛介绍,该院仅在2018年就为13529名35岁以下孕妇完成免费“两筛”服务,其中初筛高风险病例共764例。经产前诊断和超声学最终确诊唐氏综合征5例、开放性神经管缺陷3例,使开封市新生婴儿出生缺陷率得到了有效控制,让免费筛查这一民生实事惠及了更多妇女儿童。

  记者手记

  子女健康,全家幸福。据了解,目前国内降低出生婴儿缺陷率的主要方式是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两种(简称“两筛”)。为此,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将预防出生缺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了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旨在通过对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提前发现出生缺陷风险或致残风险,及早进行医学干预,降低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为开封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近两年,开封市持续扎实开展“两癌”“两筛”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完成产前超声筛查14953例、免费血清学产前筛查16362例,完成新生儿免费“两病”筛查22612例、新生儿免费听力筛查22293例。各项筛查完成情况均高出省定目标任务。在“两癌”筛查中,全市共完成宫颈癌筛查34231 例、乳腺癌筛查35057例,均超额完成预定工作任务,使全市妇女儿童享受到健康红利。

  故事四

  上下联动 抢回86岁心梗老人生命

  前段时间,开封市杜良乡86岁的刘奶奶突感胸痛、胸闷,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做心电图检查。由于该卫生院是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单位和远程心电中心分中心,刘奶奶的心电图数据被实时传至市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中心监测平台,并由该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血管专家迅速对心电图作出了分析与诊断,经诊断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梗,随时有生命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迅速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在医联体单位的紧密配合下,老人被火速送到市人民医院。此时老人已是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并手捂胸口、全身大汗淋漓……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潘庆丽经紧急查体,进一步确诊老人为急性心梗,抢救工作马上展开。

  刘奶奶年龄大、病情急,随时都可能出现心室颤动、心功能衰竭、休克、心脏骤停甚至猝死的危险。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手术团队立即启动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为她实施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手术中,从穿刺、造影、揪出“罪犯血管”到球囊扩张血管开通,直至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手术顺利完成,整个“生死营救”时间仅为19分钟。手术后,刘奶奶胸闷、气促的症状逐一消失,全家人感激不尽。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本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近两年与近百家县、乡级医疗机构联合成立医联体单位,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对口进行技术帮扶、管理帮扶,真正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区域信息互通互联、区域医疗服务同质的目标,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

  记者手记

  当前,开封市医联体建设已全面推开,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医联体建设,使患者就医流向趋于合理,双向转诊成效初步显现,区域医疗资源实现共享,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开封市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牵头医院与成员医院之间的全方位对接,构建利益责任共同体,建设两个县域医共体。在医联体内,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构建了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故事五

  卫生院建中医馆 方便老乡就医

  尉氏县大马乡彦黄村66岁的张大妈在一年前突发脑梗,虽然通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这一年来,家人带她到处求医问药,试过很多偏方,结果都是收效甚微,医生建议她进行中医康复治疗。

  当时,离张大妈家较近的大营卫生院还未建成中医馆,没有康复治疗,而距离县城的大医院,要走上几十里路,十分不便,为此她只能在家自己锻炼。由于没有持续合理的康复治疗和指导,效果也不理想。张大妈觉得自己拖累了全家人,整天郁郁寡欢。

  2018年,大营卫生院中医馆康复中心建成后,因为离家近,方便家人照顾,张大妈就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患者,开始了正规合理的治疗。

  住院期间,主管医师每天为张大妈进行针灸、中药熏蒸和塌渍等中医治疗,张大妈还能和很多病友一起在康复大厅锻炼,心情开朗了许多。通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张大妈原本迈不开的双腿渐渐有了力气,逐渐能够自己行走,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同时也减轻了家人的负担,这让她十分开心。

  据了解,大营卫生院中医馆康复中心自成立以来,以中医传统医学为基础,着力于辨证论治与康复医学方面的开拓与创新,采用针灸、蜡疗、射频、臭氧注射、中药熏蒸、中药足浴、推拿等诸多特色诊疗项目。由于该中心发挥了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使其从成立之初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闻名乡里,直至如今的门庭若市,真正把千年国粹扎根在了老乡心中。

  记者手记

  古色古香的诊室、浓浓的中药味、各式先进的中医器械……近年,各地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纷纷建立中医馆,它们承载着中医药走近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使命,逐渐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服务质量,让百姓看中医更方便,开封市制定了《开封市2019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方案》,并召开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推进会。目前,开封市3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中医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