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守护百姓食品安全
——开封市聚焦“舌尖上的安全”需求破解监管难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19-08-21 10:07 来源:开封市人民政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开封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近年来,全市上下更是以实现“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目标,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连续8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食品安全优秀城市”,并在2018年全省食品安全年度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

  舌尖上的味蕾品尝的是社会发展的硕果,舌尖上的安全承载的是民生保障的承诺。作为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八朝古都,开封不仅是“豫菜”的发祥地、“夜市”的起源地,也是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美食城市”,每年吸引着数千万的各地游客。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既是对市委初心的诠释,也是对政府责任担当的考验。

  作为破解民生“八需八难”之一的聚焦“舌尖上的安全”需求,破解监管难,关系着550万开封百姓食品安全的最基本需求,开封市市场监管局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河南省“建设食品安全省”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破解民生“八需八难”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全面提升食品综合治理水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切实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为建设出彩开封做出应有的贡献。

  故事一

  新手段让“放心店”更放心

  8月16日下午,新一批从田间地头采摘的定制蔬菜被送到了市南郊蔬菜批发市场的河南天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柜。和其他摊位不同的是,这一摊位的农产品除了自有种植基地之外,采取“公司+农户”的定制形式,可以实时掌握产地情况和产品质量,确保源头的安全与可控。

  即使如此,入库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忙碌了一上午的质检员居里再次投入到农药残留的检测中:随机取样、制成标本、滴入酶液、静置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秒不差地将检测物放进检测仪器等待检测结果,并录入由市市场监管局监控的数据库。

  “我们只能如实上报数据,上报后没有权限修改。”居里介绍说,“如果检测合格,送来的菜品将被送往库房暂存;检测不合格,将直接取消这个菜品这一批次的入市配送。”就在居里在检测室忙碌的时候,分拣车间的工人也在根据订单将入库的菜品清理、包装,等候送货车的到来。

  与河南天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静、有序的检测室和库房相对应的,是这家公司下属的每天都很热闹的全日鲜生活超市。附近的居民带着信任走进超市,拿起各种贴着二维码的精品蔬菜放入篮中。“散称的菜品标明了产地和检测报告。”经常在此选购蔬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精品蔬菜包装上有检测报告的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就能看检测报告,放心。”这也是不少市民的共同感受。

  记者手记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难在对进入市场的万千品种的源头监管。如何围绕问题导向,探索风险防范的“新方法”,不仅考验政府的担当,也考验市场监管主体的能力。目前,开封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监管薄弱环节,引入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参与的形式,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全日鲜生活超市这家开封市目前唯一一家“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自觉把控食品源头安全的同时,政府部门早就以更加严格和全面的检测,对进入市场的各类食品进行检测监控。其中,仅2018年就完成各类食品抽检1.76万批次、食品快速检测5.3万余批;农林和畜牧部门也分别开展了肥料样品检测和瘦肉精快速检测,粮食部门对入库粮食质量进行全面抽检,各部门将检测结果相互通报,建立不合格报告处置台账和风险预警机制,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跟踪督导,督促其整改落实,从而在源头上严控食品安全。

  故事二

  “新屏障”让市场产品更安全

  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引领着市民日常消费的发展方向,农产品交易市场担起的是普通百姓的餐桌重担。8月20日8时,在位于顺河回族区新曹路和劳动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劳动路农贸市场,赵莹和赵勇两位市场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按照规定,从市场内的不同摊位随机选取着当天的检测菜品。“20种蔬菜、4种肉类,随机选择。”赵勇一边抽检一边介绍说,“每月每个摊位被抽检三次到四次。”

  总占地面积43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农贸面积8000平方米、综合面积14000平方米)的市场内,每天数千甚至上万人次的人流、客流量在此汇聚,蔬菜、鲜肉、鸡蛋、豆制品、水产品、海鲜、粮油、干调、水果、小商品数百种商品在此快速交易,一个公开透明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公示就成为市民选购商品的指示牌。

  和以往建设的农贸市场不同,这座市政府2017年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新型农贸市场,自2018年10月23日投入运营之后,其食品安全的管控就成为一大亮点。由市场管理公司提供场地、人员,由市场监管部门提供设备和技术设立的快速检测室构成了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的一道“新屏障”。

  像这样的大中型农贸市场,开封市还有5家。对此,市市场监管局还牵头制订了《集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和评分标准,对这些农贸市场实行周督导和双周排名通报制度,促使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确保走上市民餐桌食品的安全健康。

  围绕能力建设,构筑食品安全“新屏障”是创新食品安全监管的新举措,是提升民众舌尖上“幸福感”“获得感”的新探索。在不断的实践中,开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与河南大学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专家团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开封市食品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成为全省农业部门认可的两家风险评估实验站之一等,开封市在市场产品检测范围、覆盖范围扩大的同时,在检测深度上进行新的扩展。

  在实时检测的基础上,开封市实行了饲料兽药行业二维码追溯管理体系,实施了以免疫耳标、检疫证明为核心的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在农产品种植环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已经立项,目前也在抓紧实施。

  除此之外,开封市还在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分层次组织食品安全培训,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集体约谈全市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确保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制定《开封市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红黑榜”实施细则(试行)》,及时公布行政许可、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信息,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故事三

  新模式让“三小”更规范

  8月19日上午,在北郊乡郭楼村的一个农家院里,小作坊主秦娟娟正和丈夫以及工人整理作坊内的设施,为肉皮加工生产做准备。3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清洁整齐的地砖和加工设备彰显着生产环境的优良。在显著位置公示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栏中,张贴着这家小作坊的各项基本信息。

  “我们的生产车间与居住区分离,也没有在生产区从事任何农业生产活动。”秦娟娟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我们的产品还注册了商标。”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和市场监管部门改善食品加工小作坊生产环境有关。

  其实,作为国内传统炸肉皮的生产基地,郭楼村在“三小”(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条例实施前,就有获证生产企业2家、食品小作坊8家,产销量占我国北方市场份额的80%。为了解决该村肉皮加工小作坊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具备办理生产许可证条件等问题,开封市在出台政策对该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实行集中管理的同时,还提出了创建统一规划的食品小作坊集聚区的设想。正是这样的改变,既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还让可能产生的“一刀切”全部关闭变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三得利”的局面,让秦娟娟这样有技术的村民在农闲之时有了更多的收入。

  市场监管部门谋划,要在保持食品小作坊各自的特色外,计划实施“五统一、五达标”(统一登记规范、统一责任公示、统一制度上墙、统一公开承诺、统一开展培训和生产环境达标、生产设备设施达标、原辅材料管理达标、从业人员达标、产品包装及标识达标)的管理模式。随着小作坊达到一定数量规模,小作坊集中区内计划配套建立集中区管理办公室、食品快速检测室等。

  记者手记

  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既可以是镶嵌在民众生活角角落落里的珍珠,也可能变成危及百姓食品安全的监管盲区。如何引导、管理“三小”,需要政府的大智慧。

  目前,开封市正以加强“三小”治理整顿为切入点,开展了全市“三小”食品安全集中治理行动,着力打造了14个小餐饮集聚区,开展了“百家餐饮名店”“金牌小吃”评选和“百年老字号”提升工程,对市区11个经政府批准的夜市进行提档升级,逐步让夜市退路入室,取消马路市场;积极引导小作坊升级改造,打造涵盖10余个食品类别的28个小作坊示范点。其中,龙亭区肉皮小作坊集聚区、鼓楼区卤肉小作坊集聚区正在积极筹建。

  故事四

  新平台让后厨更“明亮”

  打开舌尖安全网的APP页面,点击页面上的“餐饮企业”,通过“看后厨”页面选项,市市场监管局示范区分局相关负责人崔敬伟可以快速了解辖区内各联网单位的后厨卫生、生产情况。不仅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观看,商户主体、普通市民只要一部智能手机,通过下载APP也能实时观看社会餐饮和学校的后厨。这是开封市“明厨亮灶”与互联网结合下的新成绩,也是让后厨更“明亮”的新举措。

  8月18日上午,崔敬伟在演示手机查看黄家老店晋安路店后厨情况时介绍,“互联网+透明厨房”工程可以借助安装在后厨的前端显示设备,使采集的信息清晰流畅地上传至饭店内的监控大屏幕,同时传到指定网络平台,让广大群众对后厨看得见、看得清,对食品安全可参与、可监督。“方便了我们,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监督当中。”崔敬伟介绍道。“之前经常到这家饭店的后厨看看,自从了解到可以从手机下载软件查看之后,我也经常去其他餐饮机构的后厨‘转一圈’。”经常在此就餐的刘女士说,“这让我对点的餐一目了然,吃得更明白、安全和放心。”

  目前,开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集体配餐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政府、学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对全市16家餐饮公司进行综合评定,还落实全市1526家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馆实现了“互联网+透明厨房”,并建设实施台账式管理。

  记者手记

  互联网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调动更多资源参与到食品安全保障上来,对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通过一个个新的平台,开封市已基本实现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构建出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据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政府已与人财保险河南省分公司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对来汴游客、小餐饮集聚区、中小学集体用餐配送、农村集体聚餐、风味小吃夜市等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量身定制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力推动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此外,开封市还充分发挥食品各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严格自律;市、县(区)聘请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200余名,在乡镇、村(居)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2013名;把有奖举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调动广大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食品安全检查调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除此之外,开封市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12331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了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单位、进机关的“六进”宣传活动,组织了“美食之都·食安开封”摄影大赛、“市民考察团”和“食品安全亲子游”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守法用法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银新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