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成文日期
发文机关 发布时间 2011年06月30日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2011年重点工业产业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办〔2011〕65号 时  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豫政〔2014〕70号),此文件宣布失效。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河南省2011年重点工业产业
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

豫政办〔2011〕6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的《河南省2011年重点工业产业年度行动计划》(包括《河南省汽车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食品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轻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建材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化工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有色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钢铁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纺织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生物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新能源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河南省新材料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六月五日

  河南省汽车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汽车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打造中西部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为目标,重点推进郑汴汽车产业基地和焦作、新乡、鹤壁、南阳、许昌、安阳等六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实施35个重点建设项目,培育汽车工业企业30强,以整车带零部件、以零部件促整车,重点发展大中型客车、经济适用型轿车、轻型商用车和专用汽车产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实现整车产销50万辆,形成100万辆产能,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打造中西部汽车制造中心。大力推进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建设。支持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巩固大中型客车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推进新增2万辆客车产能提升项目、5万辆轻型商用车和中重卡项目实施。建设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全球轻型商用车基地,推进研发中心项目和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年产24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加快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经济型轿车及中牟厂区改造工程建设,尽快形成15万辆经济型轿车、5万辆微型轿车生产能力。加快实施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万辆重卡项目,并尽快形成5万辆生产规模。加快中牟生产基地14万辆整车产能改造。2011年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初具规模。

  大力发展专用车。依托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新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厢式运输车、普通罐式运输车、冷藏车、半挂车等专用车生产企业的联合重组,实现以成本优势为主向技术优势为主转变。2011年实现专用车制造突破15万辆。

  积极扶持产业转移项目建设。支持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10万台轻卡和鹤壁天马股份有限公司10万台轻卡项目建设,2011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二)加快特色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整车和关键总成,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一园六基地”建设。

  建设郑汴百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实施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50万台发动机项目、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15万台节能高效发动机项目、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项目。2011年力争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50亿元以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60%以上。

  建设六个特色零部件基地。建设焦作高新技术特色汽车零部件基地,重点发展发动机凸轮轴、活塞、变速箱齿轮轴、缸套、高性能乘用子午胎、全钢载重子午胎产品,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建设许昌汽车传动轴制造基地,着力发展等速传动轴、锻造件、轮毂、车桥、重型汽车钢圈等产品,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建设豫西汽车水泵、进排气管制造基地,支持西峡县做大做强汽车水泵、进排气管制造业,2011年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建设新乡汽车转向器、制动器制造基地,支持新航集团发展汽车动力转向器、制动器、电池、三滤、汽车空调器等产品,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建设鹤壁汽车电子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各类车用连接器、车辆智能防盗系统产品及整车线束,保持行业龙头地位,2011年汽车电子产业突破60亿元。建设安阳汽车铸造件基地,着力发展汽车减阻节油器、制动件、悬挂件、车用水箱、后桥壳、差减壳、轮彀等产品,2011年销售汽车零部件占全国汽车维修市场总量的40%以上。

  (三)培育汽车工业30强。以提高现代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为目标,选定30户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整车企业,培育一批汽车水泵、传动轴、气缸套、轮毂、空调、轮胎、转向器、减振器、车桥、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优势企业,实施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11年30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汽车产业总值的60%左右。

  (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择优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走创新驱动型道路,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重点企业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支持乘用车、客车、轻型商用车、专用车、载货汽车、集装箱运输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加强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鼓励研发排气净化、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对重点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费用,可按有关规定优先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给予财政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汽车产业发展,成立汽车产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吸收相关部门参加。在产业布局、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共同扶持发展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项目、土地、财经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深化企业服务。将重大规划项目纳入重点推进目录,制定项目落实责任制;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施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首席服务员要及时收集和汇总行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3个月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对重点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

  (三)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推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

  (四)完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产品和服务的,在法律许可或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汽车企业产品和服务;汽车企业产品和服务属于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和服务定点项目的,纳入协议供货和服务定点名单。按照财政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完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汽车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投入,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汽车产品出口。大力扶持和发展买方信贷。鼓励当地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优先支持汽车产业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附件:1.汽车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3.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

  4.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5.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6.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

  7.鹤壁天马股份有限公司

  8.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9.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

  10.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

  11.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12.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3.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14.河南省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

  15.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16.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17.河南中原活塞股份有限公司

  18.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

  19.河南奔马车辆有限公司

  20.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

  21.新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河南中轴集团有限公司

  23.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全省汽车产业转移系列对接
           
活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有关省辖市政府

2

抓项目,实施项目建设年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
           
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
           

3

推进郑汴汽车产业基地和焦
           
作、新乡、鹤壁、南阳、许
           
昌、安阳等六个汽车及零部
           
件产业集群发展

郑州、焦作、新乡、鹤壁、
           
南阳、许昌、安阳等省辖市
           
政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
           
革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
           
乡建设厅、环保厅

4

统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运
           
用省专项资金,推动产业结
           
构升级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

5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省财政厅

省事管局、监察厅、工业和
           
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

6

加大对汽车工业的金融支持
           
力度

省政府金融办

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
           
监局

7

创新体系建设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财政厅

  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抓住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战略转移机遇,按照“突出重点、垂直整合、全省布局”原则,重点抓好苹果手机生产,大力发展精密模具、精密刀具、超硬材料等关联产业,积极培育软件、锂动力电池、硅光伏等新兴产业,着力突破高端环节TFT—LCD(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液晶面板技术,打造郑州核心增长极和鹤壁、漯河、南阳百亿产业集群,拓展完善手机及关联配套产业链,推进近期与富士康合作的10大重点项目实施。经过1—2年的努力,实现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实施28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省级层面抓好10个重点项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其中手机生产4000万部,产值680亿元),手机及相关零部件生产配套基本实现本地化,逐步建成高效快速的物流配送通道和完善齐备的公共设施平台。

  三、重点工作

  重点抓好“一极一链十项目”。“一极”指打造郑州核心增长极,“一链”指拓展完善手机及关联配套产业链,“十项目”指集中抓好十大重点项目。

  (一)打造郑州核心增长极。发挥郑州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全力支持富士康手机及配套项目在郑州落户。

  一是加快郑州手机整机及零组件生产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富士康年产2亿部手机的预期目标,形成规模效应。

  二是争取富士康在郑州建立研发中心、内销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构建集研产供销于一身的综合体。

  三是发挥郑州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促成富士康南阳光电、许昌及洛阳超硬材料、新乡动力电池、开封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项目落地实施,在全省迅速形成“一极多区”的战略布局。

  (二)拓展完善手机及关联配套产业链。充分发挥我省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稳步发展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苹果手机产业链。

  一是重点抓好正在建设的手机整机生产项目,尽快形成规模。

  二是继续抓好与富士康正在对接的配套项目,尽快将富士康模具、刀具等有关配套产能转移至郑州,同时加强钨钼加工、铝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发,突破硬质合金刀具、手机盖板玻璃、硬质铝合金外壳等核心技术,补齐发展短板,尽快与富士康开展合作。

  三是进一步抓好其他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如元器件、线路板、手机电池、微电机、喇叭、注塑件、专用螺丝、耳机、包装等产品,在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手机及关联配套产品产业链。

  (三)集中抓好十大重点项目。

  1.手机整机生产及相关配套项目。郑州科技园手机整机及零组件项目,2011年年底建成50条生产线,形成日产手机20万部能力,计划全年生产苹果手机4000万部。出口加工区手机零组件项目,设计能力日产手机零组件6.5万件套,2011年力争销售收入14亿元。加快郑州科技园手机盖板玻璃的后端加工生产线建设,积极推进富士康与我省优势企业合作,实现手机盖板玻璃自主生产。

  2.富士康内销、结算与物流中心项目。争取苹果、诺基亚等富士康代工产品的中国内销权,整合3C(电脑、通信、个人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在郑州建设富士康内销中心;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促使苹果公司在郑州设立全球结算中心;整合苹果手机、万马奔腾、飞虎乐购等项目物流需求,建立以郑州为中心,铁路、公路、航空、海洋综合兼顾的物流体系。

  3.精密模具项目。充分发挥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及人才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共性支撑能力。积极争取富士康2011年将部分模具产能搬迁至郑州,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4.超硬材料项目。加快郑州、许昌超硬材料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以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超硬材料、超硬复合材料、超硬刀具产品为发展重点,组织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与富士康合作,积极筹建富士康河南金刚石刀具研发中心。

  5.钨钼加工及硬质合金刀具项目。加快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突破仲钨酸铵、氧化钨、碳化钨、钨钢棒等钨制品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扩展钨钼深加工产业链,为富士康2011年将在郑州建设的年产10万支钨钢刀具生产线提供配套。

  6.软件园项目。依托郑州高新区国家863中部软件园,发挥我省在信息安全、数据加密、智能控制、行业应用、动漫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及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人才优势,建设富士康软件园,开发基于苹果操作平台的应用软件,多方位参与苹果公司“硬件+软件+服务”的全球分工。

  7.光学组件及投影仪项目。以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南阳首控光电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展与富士康等企业的战略合作,重点加快南阳光学组件和数码相机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富士康由佛山搬迁至南阳的投影仪生产线落地,突破光电显示、光电元器件、光电转换等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尽快建成2000万只镜头生产线,快速实现数码相机及投影仪产品制造规模的扩张,做大做强南阳光电产业链。

  8.锂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项目。重点支持新乡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科隆集团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大容量动力电池等核心产品研发,强化电池配套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建立核心技术优势突出、上下游较为完整的锂动力电池产业链,争取富士康在我省建立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9.硅光伏及LED(发光二极管)照明项目。重点抓好洛阳光伏、安阳新能源等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技术优势,推进从多晶硅到光伏组件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LED光源的研发生产,重点推进郑州固态照明示范项目和南阳LED半导体照明项目,培育形成从外延片到芯片再到封装的完整LED产业链。积极促成富士康与我省相关企业合作。

  10.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及部件项目。加快漯河电子工业城、鹤壁电子科技园、信阳电子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信息家电、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抓好富士康拟转移至开封等地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项目(iPodtouch、NANO)对接和落地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筹划建设5.5代TFT—LCD液晶面板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电子信息工业发展,成立推进工作组,具体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省政府富士康“五五”专案办对转入我省的富士康项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布局、统一标准。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商务、海关、口岸等部门要在项目、物流、关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国土资源、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用工、培训、社保、医疗卫生等工作,环保部门要做好项目的环评审查工作。相关省辖市政府负责项目的对接和实施工作。

  (二)深化企业服务。将引进的重大项目列为省重点项目,纳入重大项目联审联批范围,优先落实建设条件,健全目标考核体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符合规划布局的项目,优先给予土地供应支持,优先给予生产要素保障,优先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加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实现大物流、大通关。将重大项目的家电产品列入“家电下乡”产品名录,对其市场布点、销售提供支持。

  (三)加大资金支持。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省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适当向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倾斜。对引进的重点项目,给予建设资金贷款贴息支持,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或全部返还。对项目由外地搬迁所产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四)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加快培养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辟重点项目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纳高层次人才。

  附件:1.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任务分解表

  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装备制造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的发展思路,全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50户重点企业,打造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培育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两谷一基地”,建立产品优势突出、企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布局优化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增长18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培育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洛阳动力谷,依托洛阳工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伊洛产业集聚区,打造冶金矿山等大型成套装备、工程机械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链,支持大功率发动机、工程机械、现代农业动力装备、发电装备等高端装备产品的生产,2011年形成超700亿元产业集群。围绕中原电气谷,依托许昌、平顶山市,打造新型能源装备、输变电及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支持直流输电及电力自动化、特高压变压器、风力发电成套设备、智能电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2011年形成超600亿元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依托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打造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研制生产大功率电力机车、列车控制系统与牵引传动系统、盾构机等,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

  支持郑州煤矿机械、工程建筑机械、阀门等产业集群和新乡起重机械、振动机械等产业集群发展,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300和200亿元。加快建设南阳电机和石油钻采设备、安阳机床、煤矿机械和轻工机械,焦作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和铸锻件,开封空分装备和预应力制品,济源冶金矿山和铸锻件等特色产业集群,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100亿元。

  (二)打造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重点建设冶金矿山大型成套装备、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和输变电及智能电网装备4条优势产业链。依托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州重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高端矿山冶金装备制造项目、年产6200架高端液压支架等项目,打造冶金矿山大型成套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800亿元;依托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200辆城轨车辆和年产20台轮胎式动臂高空作业救援装备等项目,打造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800亿元。依托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1500台重型农机具和年产5000台多功能复合式免耕精播机械等项目,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50亿元。依托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特高压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装配生产线技术改造和中压成套电器产业化等重大装备项目,打造输变电及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元。

  着力打造石油化工装备、纺织食品专用装备、新型能源装备和新型环保装备4条特色产业链。依托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36台套深海钻机及修井机、大型空分及化工设备制造等项目,打造石油化工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依托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中天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22000台纺织机械、许昌烟草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改造等项目,打造纺织食品专用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依托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60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年产480套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等项目,打造新型能源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依托三门峡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100套超临界水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生产线、年产100台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等项目,打造新型环保装备产业链,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

  (三)促进机械基础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机床功能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实施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12米数控螺纹磨床和9米数控丝杆旋风铣床,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高效、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及驱动系统等项目,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提升精密轴承、高端磨具、仪表阀门和大型精密铸锻件制造水平,实行铸造、预应力制品、磨料磨具等行业准入,降低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行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四)实施55个重点项目,壮大50户重点企业。2011年全省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业转移等各类产业转型升级项目400个,新增投资1000亿元,其中省级抓好5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20亿元,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23亿元。通过项目带动、自主创新、产业联盟、产业链建设和战略重组,推动50户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11年7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

  (五)承接产业转移。依托产业集聚(园)区和产业链现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011年全省创建5个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示范基地,重点建设洛阳国机重工园和格兰达数控装备产业园,许昌温州电气产业园和广晟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转移示范项目,举办一次装备制造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洽谈会,组织相关企业分赴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开展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转移。

  (六)推进“两化”融合。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支持产业联盟建设共性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园)区建设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工程、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柔性化生产等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吸收相关部门参加,及时提出解决全局性、倾向性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环保部门要加强环评审查,工商、质监等部门在市场、质量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推进。

  (二)加大政策扶持,支持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统筹运用省专项资金,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等优惠政策。

  三是优先支持50户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大对列入行动计划的装备制造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预应力制品、磨料磨具等行业准入政策,配套制定国家支持农机工业、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和首台(套)设备发展的具体政策,研究制定并适时出台我省实施办法。

  五是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按照财政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完善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产品和服务,在法律许可或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产品和服务属于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和服务定点项目的,纳入协议供货和服务定点名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投入,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大力扶持和发展买方信贷。鼓励当地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优先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四)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推进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支持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产品设计服务、信息系统服务、现代物流配送、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电子商务、咨询、会展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积极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加强同央企和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装备制造产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促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指导意见》(豫政〔2010〕9号)规定,研究制定解决重组企业富余人员安置、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措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

  (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实施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人才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多层次的适合装备制造业实际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附件:1.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2.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3.河南太行全利(集团)有限公司

  4.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5.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7.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

  8.南阳光辉机械厂

  9.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三门峡中天实业有限公司

  11.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12.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4.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5.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16.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17.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18.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19.安阳锻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20.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21.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2.河南科隆集团

  23.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4.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27.河南鼎力杆塔股份有限公司

  28.开封仪表有限公司

  29.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30.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32.许昌西继电梯有限公司

  33.商城县开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34.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

  35.焦作华飞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6.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37.安阳振动器有限责任公司

  38.中南钻石股份有限公司

  39.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

  40.河南许昌阳光光电线缆有限公司

  41.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42.三门峡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43.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44.林州重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5.濮阳市双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46.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47.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

  48.豫飞重工集团

  49.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统筹运
           
用省专项资金,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
           
厅、科技厅

2

加大对装备制造业投融资的
           
支持力度

省政府金融办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行郑
           
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

3

优先支持50户重点企业技
           
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科技厅、发展改
           
革委

4

培育20个特色产业集聚
           (
园)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

5

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地税局、郑州海
           
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
           
展改革委、科技厅

6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省科技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
           
厅、发展改革委

7

制定行业准入条件,实施行
           
业准入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商
           
务厅、工商局

8

支持装备产品出口

省商务厅

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人
           
行郑州中心支行

9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
           
省发展改革委

10

推进与央企和国内外优势企
           
业的战略合作

省政府国资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
           
革委、商务厅

11

承接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12

推进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融
           
合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

13

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
           
业融合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

1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
           
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

  河南省食品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食品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打造万亿元产业为目标,以三个千亿元优势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产业转移为抓手,通过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促进食品工业与现代物流业相融合,实现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提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比重,重点发展主食工业化产品、休闲食品、饮料、果蔬和乳制品等高成长行业,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强省。

  二、工作目标

  2011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300亿元,其中面制品、肉制品、饮料三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800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占全省14%以上,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

  三、重点工作

  (一)夯实万亿元食品产业基础。实施“354”产业结构升级工程,巩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面制品、肉制品和速冻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制品、饮料、休闲食品、果蔬、油脂五大新兴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调味品、淀粉制品、茶产品、食品添加剂四大高附加值产业。省级重点抓好52个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和郑州双汇食品工业园项目、漯河太古可口可乐公司饮料项目、开封大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肉鸡及熟食加工项目、中粮(郑州)产业园项目、百威英博公司新乡百万吨啤酒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乳品工业,加大对乳制品百亿元产业工程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乳制品产业集群优化布局和项目建设。

  (二)做强面制品、肉制品、饮料三个千亿元优势产业。加快重点企业发展,支持以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面制品企业,以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华英禽业集团、河南永达食业集团、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肉制品企业,以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北京汇源开封有限公司、郑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乐天澳的利饮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饮料企业,大力开发中高端产品,加强品牌建设,抢占国内外市场,巩固产业支撑地位。实施豫酒振兴工程,重点支持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宝丰酒业有限公司等豫酒六朵金花企业做大做强。

  (三)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沿京广食品产业带。推动食品工业集群化发展,壮大漯河、郑州市两大食品工业基地的规模和实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重点支持发展面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等产业,形成国内外知名的食品产业经济带,力争产业带内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60%以上。支持周口、商丘市建设粮食、油料、肉类、酒等精深加工基地,南阳、三门峡市建设绿色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基地。促进县域食品工业发展,培育10个国家级、20个省级食品工业强县。

  (四)打造7个百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筛选确定食品工业规模较大的郑州马寨工业园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鹤淇产业集聚区、浚县产业集聚区、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遂平县产业集聚区等7个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按照垂直整合、错位发展的原则,引导各类食品工业项目重点向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力争7个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100亿元。

  (五)培育食品工业50强和20家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强化服务,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全省食品工业50强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支持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华英禽业集团、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大型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种养殖基地,以产业链为纽带,建设“市场———制造———种养殖”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2012年力争2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50亿元。

  (六)承接食品产业转移。研究世界500强企业中食品企业转移布局,瞄准长三角都市化食品、珠三角饮料及调味品和福建沿海地区的休闲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承接产业转移活动,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建厂或开展品牌合作,力争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食品企业在我省投资,开发生产中高端产品,加快食品工业国际化步伐。搭建产业转移平台,继续办好第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

  (七)开发中高端突破性创新产品。支持企业高端突破,开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抢占中高端市场。建立创新机制,鼓励产品创新,研究制定食品工业优秀创新产品评价标准和认定办法,认定、表彰100个能够代表产品升级方向、具有示范作用的中高端突破性创新产品。开展特产食品认定,鼓励特色化发展。

  (八)组建10个行业技术中心。以解决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目的,推动产学研合作,实施联合攻关。依托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面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饮料、果蔬、油脂、乳制品、茶产品、淀粉制品等领域组建10个行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开放实验室及检测中心。

  (九)加快现代食品物流体系建设。运用现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建设一批全国综合性和专业化食品物流中心。以冷链物流为重点,推动食品工业与现代物流业相融合。拓展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省外冷链物流网络,积极引进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建设铁路冷藏集装箱物流基地,壮大冷链物流产业规模。加强食品市场网络建设,大力发展连锁超市和电子商务。

  (十)加强全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试点省建设。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为依托,点线面结合,全面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试点省建设。2011年进一步完善各单位工作联动机制,依据标准对先期90家肉类试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评价,总结推广漯河市、鹤壁市和先进企业的经验,完善评价体系。2012年在全省食品工业领域逐步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我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食品工业发展,成立食品工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具体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统筹安排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企业自主创新等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食品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用于自主创新、食品安全等支撑体系补助,创建知名品牌、食品强县以奖代补等。

  (三)加强政策引导。出台进一步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意见及豫酒振兴纲要,制定食品工业优化升级目录,明确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和重点产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指导行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关部门要在贯彻执行已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支持食品工业发展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行规行约,做好食品行业服务和自律工作。

  (四)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食品工业50强企业和52个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加快战略重组。通过政策、经济、市场等多种手段,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催生一批现代食品企业集团。积极推进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实现同类企业间、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重组。支持和鼓励重点企业以产权或品牌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提高综合竞争力。鼓励按专业化分工进行精细化生产,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小巨人”企业。

  附件:1.食品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食品工业20个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名单

  4.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3.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

  4.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

  5.河南华英禽业集团

  6.益海(周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7.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

  9.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

  10.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11.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

  12.河南省北徐集团有限公司

  13.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

  14.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

  15.河南阳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

  16.乐天澳的利饮料有限公司

  17.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8.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19.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

  20.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1.河南省志元食品有限公司

  22.新乡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

  23.安阳市健丰食品有限公司

  24.河南神人助粮油有限公司

  25.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

  26.郸城财鑫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27.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

  28.河南省张弓酒业有限公司

  29.河南永达食业集团

  30.郑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

  31.周口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

  32.新乡市亚特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33.开封福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34.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

  35.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

  36.平煤集团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

  37.驻马店顶志食品有限公司

  38.遂平益康面粉有限公司

  39.孟州市华兴有限责任公司

  40.濮阳县训达油脂有限公司

  41.新乡市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42.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43.焦作市河阳酒精实业有限公司

  44.河南三利食品有限公司

  45.河南华星粉业股份有限公司

  46.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7.宝丰酒业有限公司

  48.禹州市实佳面粉有限公司

  49.洛阳春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50.开封市家家福面粉有限公司

  附件3

  食品工业20个全产业链企业集团名单

  1.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猪—肉制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2.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猪—肉制品—冷链物流产业链)

  3.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肉鸡—鸡肉产品产业链)

  4.河南永达食业集团(肉鸡—鸡肉产品、方便快餐食品产业链)

  5.河南华英禽业集团(鸭—鸭肉产品产业链)

  6.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肉牛—屠宰—牛肉产品产业链)

  7.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奶牛—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8.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奶牛—乳制品产业链)

  9.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小麦—面粉—挂面、方便面产业链)

  10.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玉米—乳酸—衍生品产业链)

  11.郸城财鑫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玉米—淀粉—淀粉制品产业链)

  12.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花生—花生油加工产业链)

  13.开封市包公食品有限公司(花生—花生油—花生食品加工产业链)

  14.河南阳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油料—油脂—副产品加工产业链)

  15.驻马店顶志食品有限公司(芝麻—芝麻油产业链)

  16.三门峡湖滨果汁饮品有限责任公司(苹果—果汁加工产业链)

  17.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茶—茶产品—茶精深加工品产业链)

  18.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枣—大枣食品—大枣精深加工产业链)

  19.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速冻食品产业链)

  20.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农副产品—速冻食品、常温方便食品产业链)

  附件4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实施“354”产业结构升级
           
工程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

2

做强面制品、肉制品、饮料
           
三个千亿优势产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
           
技厅

3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沿京
           
广食品产业带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
           
技厅、农业厅

4

打造10个百亿级特色食品
           
产业集聚区(园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财政厅、科技厅、发展改
           
革委

5

培育食品工业50强和20
           
全产业链企业集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农业厅、畜牧局、财政
           
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工商局、质监局

6

承接食品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
           
商局

7

开发中高端突破性创新产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财政厅

8

组建10个行业技术中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科技厅

9

加快现代食品物流体系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

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10

加强全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
           
体系试点省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农
           
业厅、商务厅、卫生厅、人
           
行郑州中心支行、工商局、
           
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畜牧局

11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工
           
业和信息化厅、地税局、国
           
税局

  河南省轻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轻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优势品牌、壮大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着力打造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皮革皮具、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五个超500亿元产业。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力争全省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600亿元,增加11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打造五个超500亿元的优势产业。

  1.家用电器。重点培育郑州、新乡、信阳、商丘民权家用电器产业集群,支持新飞集团、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香雪海商丘公司、河南科隆集团等加快技术升级,形成中部地区空调制冷及小家电生产基地。重点引进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和智能化、信息网络化家电产品,提升小家电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重点开发都市化、专用化家电产品。重点支持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600万套家用空调、50万套商用空调项目,香雪海集团年产200万台冷柜项目,商丘市中国飞龙家电集团年产500万台洗衣机、冰箱和冷柜项目,新乡龙腾制冷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台套新型节能空调换热器项目建设。

  2.家具厨卫。重点培育郑州、洛阳、信阳、濮阳等家具产业集群,支持郑州雅宝家具有限公司、新乡大班家具有限公司、开封华兰木业有限公司、洛阳花城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板式、软体、金属家具的生产工艺水平,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的家具品牌企业入驻我省重点产业集聚区(园区),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格局。重点支持开封大营家居产业园生产高档办公家具、高档居住家具,开封华兰木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套家具、周口市深圳亚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镗防盗门等项目建设。

  卫生洁具。重点培育许昌长葛、洛阳新安等卫生洁具产业集群,依托美迪雅瓷业有限公司、蓝健卫浴有限公司、洁达陶瓷有限公司等品牌企业,提高工艺质量水平,开发高中档精品洁具,打造中部地区卫生洁具制造中心。重点支持许昌富田瓷业有限公司年产28万件高档日用装饰卫生陶瓷、焦作欧翔陶瓷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套卫生洁具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3.皮革皮具。以孟州市桑坡毛皮工业园、长葛市白寨制革工业园、鄢陵箱包皮具工业园、平舆县制革工业园、周口—河南出口鞋基地为依托,支持隆丰皮革企业有限公司、河南博奥皮业有限公司、金牛皮业有限公司、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双凤鞋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开发汽车坐垫、家具装饰革、防水防污多功能高档皮革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高端突破。积极引进皮箱、包(袋)、皮鞋等制品产业,带动皮革(毛皮)服装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设计创意体系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重点支持河南信德制革有限公司年产轻革250万平方米项目、驻马店市平舆县皮革皮具工业园年销售额百亿元级的产业集群等建设。

  4.包装印刷。重点培育郑州金誉包装有限公司、河南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华丽纸业有限公司、河南金芒果印刷有限公司、河南省新斗彩印刷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依托食品、医药和文化、会展、广告等产业,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包装印刷基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创意设计,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承接绿色、创意印刷产业,扩大高档纸箱、纸盒生产规模。重点支持金誉包装农副产品食品安全功能性包装材料、鹤壁市年产3万吨高档环保彩印包装工业园等项目建设。

  5.塑料制品。培育郑州金誉包装有限公司、焦作咏春塑胶有限公司、河南冠通塑胶材料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塑料管材、型材,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等产业用塑料制品和日用塑料制品,引导管材、压延制品、薄膜、包装材料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功能性塑料制品,提高技术水平,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塑料制品产业支撑力量。

  (二)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以新乡、民权、偃师、虞城、鹿邑、淮阳、洛宁、清丰等县(市)产业集聚区(园区)为载体,以特色发展为着力点,积极承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等省的家用电器、皮革皮具、节能照明、金属制品、玩具礼品、塑料制品、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产业,重点提升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皮革皮具、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开展承接轻工业转移专项活动,研究出台我省承接轻工业转移的扶持政策,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或集群式产业转移,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三)培育壮大50家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和骨干带动作用,重点培育50户综合经济效益强的企业。2011年力争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新增5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为龙头骨干企业提供协作配套,不断提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能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轻工制造业发展格局。

  (四)重点培育20家知名品牌。强力推进河南轻工产品品牌建设,以内生品牌多元化发展为基础,以建设国内低成本、创新型、绿色环保的轻工产品制造中心为目标,重点培育新飞、香雪海、科隆、新航等家电品牌,际华三五一五、新乡黑田明亮、焦作隆丰皮草等皮革品牌,美迪雅、大班、三环、雅宝等家具品牌,蓝健、洁达等陶瓷品牌,金誉、金芒果等包装印刷品牌,安阳塑化、焦作咏春等塑料制品品牌。支持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建立向社会发布河南轻工品牌产品制度,引导品牌消费,提高我省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五)开拓国内、国际消费市场。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基础,推进消费品下乡行动,选择家用电器、家具、皮革及其制品等消费热点行业,举办产销对接会、博览会,开展“名品”进“名店”活动,提高“河南造”产品在商场的上柜比例。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开拓中东、西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轻工业发展,组建轻工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具体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链条延长、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结构优化、重点企业壮大、自主品牌培育等项目建设,确保实现轻工业振兴目标。落实国家已出台鼓励轻工业发展和振兴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轻工业调整振兴重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等多种措施支持轻工企业上市融资;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为轻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中小轻工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券。

  (三)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轻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推进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提高企业运用多种融资工具的能力,进一步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加大对轻工业转移的信贷支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建立集金融、担保、股权、租赁、产权交易、小额贷款等机构为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缓解中小轻工企业融资困难。积极为大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券,开拓海外市场,实施兼并重组和海外并购提供金融支持和汇兑便利。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

  (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加强轻工业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建立管理体系,强化重大项目过程监督和管理,对项目完成较好的企业和在推动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特色产业园区予以表彰和奖励。

  附件:1.轻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轻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轻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格力电器(郑州)公司

  3.河南香雪海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4.河南科隆集团

  5.新乡市龙腾制冷高科技有限公司

  6.河南冰熊集团有限公司

  7.河南屹林科技有限公司

  8.河南兆邦电器有限公司

  9.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0.河南省花城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11.美迪雅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12.兰考县三环华兰家具有限公司

  13.河南明珠家具有限公司

  14.新乡市大班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15.河南省雅宝家具有限公司

  16.长葛市蓝健陶瓷有限公司

  17.洛阳国邦陶瓷有限公司

  18.河南洁达陶瓷有限公司

  19.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

  20.河南鞋城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21.郑州市双凤鞋业有限公司

  22.焦作隆丰皮草企业有限公司

  23.河南博奥皮业有限公司

  24.沁阳市金牛皮业有限公司

  25.新乡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

  26.河南三和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27.河南省方圆皮革有限公司

  28.新乡联贸皮革有限公司

  29.商丘东阳皮革化工有限公司

  30.河南省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31.金誉(河南)包装有限公司

  32.河南金芒果印刷有限公司

  33.郑州瑞特彩印有限公司

  34.河南宇冰冷链设备有限公司

  35.安阳嘉华塑业有限公司

  36.河南博雅彩印有限公司

  37.河南银金达彩印有限公司

  38.南阳金牛彩印集团有限公司

  39.郑州金秋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40.焦作市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

  41.郑州新斗彩纸包装有限公司

  42.安阳塑化股份有限公司

  43.洛阳三虹化工有限公司

  44.焦作市咏春塑胶有限公司

  45.河南省江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46.新乡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7.漯河银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8.河南冠通塑胶材料有限公司

  49.河南银丰有限公司

  50.河南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财政厅、发展改
           
革委

2

组织实施30个重点项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
           
保厅

3

培育壮大50家龙头企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
           
商局、质监局

4

重点培育20个自主品牌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商务厅、发展改
           
革委、科技厅

5

开拓国内国际消费市场

省商务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
           
厅、发展改革委、工商局

6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省财政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
           
厅、发展改革委

7

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

8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

省科技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
           
革委

  河南省建材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建材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六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积极推进建材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承接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加快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材料,通过技改提升水泥、耐火材料产业优势,努力提高平板玻璃、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率,促进我省建材工业由大变强。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11年全省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00亿元,增加11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动陶瓷产业快速发展。

  1.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积极发挥我省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充分利用部省合作、省际协作机制,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陶瓷产业向我省转移。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中国陶瓷工业发展高层论坛和中国·郑州建筑卫生陶瓷及家居博览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知名陶瓷企业来豫投资建厂,力争2年内打造形成我国北方地区建筑陶瓷重要生产基地。

  2.推进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重点推进安阳内黄、鹤壁山城产业园区建设,突出延伸物流配送、包装配件、商业服务等产业链条,积极推动建设煤制气站、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基本配套设施,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3.促进新建项目尽快投产。注重协调解决新建陶瓷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河南瑞兴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鹤壁金鸡山建材有限公司、安阳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安阳顺城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中高档陶瓷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全省建筑陶瓷行业新增40条生产线,实现产能3.6亿平方米的发展目标。

  4.重视提升卫陶产品质量。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水平,大力开发高中档卫生洁具。支持长葛远东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中高档卫生陶瓷项目建设,引导许昌卫生陶瓷产业集群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力争2011年全省卫生陶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大力推进新型建材集群发展。

  1.优化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布局。发挥我省大型煤矿、电厂、煤化工企业比较多的优势,促进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煤矸石、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砖、复合轻质板等新型墙体材料。强化与北新建材集团等央企合作,支持新乡天丰高新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带动新乡市新型建材产业群快速发展。

  2.打造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沁北产业集聚区,发挥昊华宇航化工资源优势,强化与沿海下游企业合作,支持永威安防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发展高分子化学建材的产业集群。

  3.促进隔热保温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发挥非金属矿资源优势,支持恒源矿业有限公司等新型节能保温建材产品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保温材料产业集群。

  (三)积极推动水泥产业做大做强。

  1.狠抓企业节能技改。大力推进2000吨/日及其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节能、粉磨节能、高效吸尘、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改项目,力争尚未利用低温余热发电的生产线2011年全部启动配套建设。

  2.推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水泥品种结构,增加高铁轨道板水泥、抗辐射水泥、轻质早强等品种,发展高标号和特种水泥产品。重点支持汝州群利实业公司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项目建设,延长水泥产业链,提高水泥产品附加值,力争2011年水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3.推动企业战略重组。积极推动水泥行业战略重组,鼓励和支持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省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国联合水泥有限公司等央企,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

  4.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天瑞集团郑州水泥有限公司、同力集团洛阳黄河同力有限公司等水泥企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四)全面推进耐材产业技改提升。

  1.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充分发挥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依托省耐火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铝粘土资源提纯、均化及综合利用等项目研究,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力争完成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

  2.大力发展先进耐材。加快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档新型耐火材料项目建设,扩大优质高端耐火材料在总量中的比例,力争达到35%以上。

  3.积极优化产业布局。着眼改善生态环境、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规模经济,重点推进巩义市、新密市耐火材料工业园区项目建设,鼓励优势企业对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实行联合和兼并重组,集约发展高铝粘土耐火原料矿物深加工。

  4.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淘汰一批污染大、消耗高、产品层次低的落后产能和落后企业;集中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产业装备升级,进一步降低耐火材料产品的能源消耗量。

  (五)大力推进玻璃产业精深加工。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合作,重点支持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鼓励巩固技术优势,开展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带动发展优质浮法玻璃、超薄超厚超白玻璃、超薄电子基板玻璃以及节能玻璃。

  2.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着眼新能源产业和建筑节能发展需要,重点推进安彩集团公司光伏太阳能玻璃和节能玻璃、河南思可达新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太阳能封装玻璃等项目建设,力争全省玻璃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

  3.引导建立技术联盟。鼓励玻璃企业与建筑业、汽车产业、光伏发电与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企业建立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研发共性技术及适应各领域需要的玻璃深加工产品,形成各领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技术创新机制。

  (六)重点推进非金属矿产品向高端发展。

  1.依托我省石材优势,大力推进内乡、泌阳、新郑(薛店)等石材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石材企业入园,大力承接福建等地先进石材企业转移,加快宝丰县宇隆集团建材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着重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档石板材。

  2.依托耐火粘土、萤石、石墨、红柱石、蓝晶石、硅石等非金属矿物资源优势,重点支持河南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功能陶瓷、河南方周瓷业有限公司石英陶瓷坩埚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支撑军工、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非金属矿高端产品。加强技改,优化布局,淘汰落后,积极整合,促进棕刚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力争2011年全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建材工业发展,积极推动本行动计划落实。全省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建材行业的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措施及建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财政、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项目建设、土地供应、资源供给、资金保障、科技创新、税费减免、信贷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建材企业的环评审批工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商务等部门要在建筑材料标准认定、建材下乡等方面加强服务协调;各级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在质量管理等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我省建材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强化政策扶持。综合运用省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以补助、贴息等形式,支持重点建材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发展非金属矿物材料高端产品,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工程项目建设,支持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落实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奖励补助政策,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符合规定的重大建材项目,根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给予奖励。

  (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组织金融机构与建材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建材企业的贷款规模,大力支持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建材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加强信贷资金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利用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等融资方式,优先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建材企业通过合法方式筹措资金。支持大型建材企业上市融资,具备条件的企业要优先列为我省上市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五)注重资源保障。加强非金属矿山生产能力管理,对耐火粘土、萤石等重要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和总量限制,保证稀缺资源优质优用。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矿产资源优先向产业基地和重点企业配置。加大对短缺资源的地质勘探力度,增加资源储量。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保障渠道。

  (六)严格行业准入。严格贯彻执行水泥、平板玻璃、耐火粘土、萤石等行业准入,对生产企业执行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等行业准入门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严禁引进低水平、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生产管理,促进其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严格落实国家《水泥企业质量规程》,加强对水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附件:1.建材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建材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建材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天瑞集团有限公司

  2.河南省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

  3.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4.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区)

  5.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7.安彩集团公司

  8.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9.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河南省大地水泥有限公司

  11.济源市五三一水泥有限公司

  12.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3.河南安阳湖波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14.河南金惠达卫浴有限公司

  15.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

  16.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洛阳强盛陶瓷有限公司

  18.河南瑞兴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19.河南省金鸡山建材有限公司

  20.河南新南亚陶瓷有限公司

  25.鹤壁市御盛陶瓷公司

  26.安阳中福陶瓷有限公司

  27.安阳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

  28.安阳日日升陶瓷有限公司

  29.宝丰县宇隆集团建材有限公司

  30.嵩基(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31.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32.瑞泰科技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33.河南省伯马股份有限公司

  34.河南省通宇冶材有限公司

  35.卫辉熔金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36.伊川龙泉磨具磨料有限公司

  37.河南省渑池县长城金刚砂有限公司

  38.三门峡明珠电冶有限公司

  39.嵩山特材集团有限公司

  40.三门峡博石矿业有限公司

  41.信阳市上天梯恒源矿业有限公司

  42.河南省孟州市奥森人造板有限公司

  43.洛阳美迪雅瓷业有限公司

  44.许昌远东陶瓷有限公司

  45.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

  46.汝州群利实业有限公司

  47.河南乾丰有限公司

  48.河南洁石实业集团

  49.新时代陶瓷有限公司

  50.新乡天丰高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统筹运
           
用省专项资金,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
           
厅、科技厅

2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地税局、发展改
           
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3

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省政府金融办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行郑
           
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

4

优先支持建材重点企业技术
           
改造、重点项目实施、
           
融合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科技厅、发展改
           
革委

5

培育 8个特色产业集聚
           (
园)区

郑州、安阳、鹤壁、南阳、
           
信阳、洛阳等省辖市政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
           
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
           
土资源厅

6

培育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有关省辖市政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
           
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科
           
技厅、财政厅

7

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加强科
           
技研发

省科技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
           
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
           
建设厅

8

制定行业准入条件,实施行
           
业准入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质
           
监局、工商局

9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政府国资委、发展改革
           
委、财政厅

10

推进与央企战略合作

省政府国资委

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
           
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

11

承接建材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12

推进建材业和现代服务业融
           
合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3

举办中国陶瓷工业发展高层
           
论坛和中国郑州建筑卫生陶
           
瓷及家居博览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郑州市、省商务厅、

14

加强资源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
           
厅、郑州海关

15

加强非金属矿生产能力管理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质
           
监局、工商局

  河南省化工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化工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石油替代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煤、盐资源综合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大型企业和重点产品为载体,突出项目带动、技改提升、环保达标,不断完善和拉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提升高端石化产品规模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11年全省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750亿元,增加5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改造提升煤化工。坚持“甲醇-烯烃—烯烃下游产品”发展路线,依托永城、安阳县、义马煤化工、驻马店市、濮阳经济技术、获嘉县等六个产业聚集区,壮大三个甲醇深加工产业链,到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重点发展烯烃、二甲醚、甲醛、醋酸等甲醇深加工产品,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1.壮大煤炭(焦化)———甲醇———烯烃产业链。重点建设河南煤化集团(鹤壁煤业集团公司)60万吨/年甲醇项目,中原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MTO(煤制烯烃)项目实现试运行,初步形成豫北现代煤化工基地雏形。加快襄城煤焦化创新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中平能化集团首山焦化有限公司焦炉气制甲醇和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以粗苯产品链、焦油产品链、煤气化产品链拉动循环经济焦化产业园示范建设。

  2.壮大甲醇———乙二醇产业链。着力推进洛阳、安阳、濮阳、永城、获嘉5套2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设,力争安阳、濮阳、永城乙二醇项目实现试运行。积极推进鹤壁、义马2套10万吨/年1,4—丁二醇项目建设。

  3.壮大甲醇———聚甲醛产业链。河南煤化集团(开封龙宇化工有限公司)4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实现达产达标,推动二期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建设。

  4.加快技术改造。在濮阳、永城市开展壳牌炉、航天炉等已建成粉煤气化装置的技术改造,保证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稳定、长周期经济运行,借鉴大型煤化工设备和辅助材料等使用运行经验,开展煤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标准化制定工作。

  5.开展醇醚燃料试点。建设驻马店、永城市醇醚燃料示范基地,开展醇醚燃料的研究、推广、示范工作,加快甲醇的转化速度。

  (二)做强做深盐化工。依托舞阳县、叶县、濮阳经济技术等一批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向原料地和市场地转移,提升烧碱产业链,壮大纯碱产业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

  1.提升烧碱产业链。进一步增加离子膜烧碱产能,加快PVC(聚氯乙烯)树脂向高端加工和耗氯产品向精深产业发展步伐。实施中平能化集团2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30万吨/年PVC及型材加工、80万吨/年电石渣制水泥项目,河南煤化集团河南永银化工实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烧碱、20万吨/年PVC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建设中平能化12万吨/年甲烷氯化物项目,改造开封东大化工4万吨/年氯化亚砜、4万吨/年氯乙酸等氯深加工项目,拉长烧碱产业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

  2.壮大纯碱产业链。实施河南煤化濮阳60万吨/年联碱、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联合制碱、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小苏打等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2亿元,做大做强纯碱产业链。

  (三)积极促进石油化工发展。加快实施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千万吨炼油配套项目;推进与中国石化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合作,建设河南煤化集团(洛阳龙宇化工有限公司)90万吨PTA(对苯二甲酸)和40万吨聚酯项目,带动上游中石化洛阳分公司45万吨PX(对二甲苯)项目实施,推动下游深加工产品集群发展。

  (四)加快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工产业技术改造。完善氮肥—复合、混配肥料等农化服务产业链,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约135亿元,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

  1.加快氮肥技术改造。实施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河南中科辉煌化工公司(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水煤浆粉煤气化改造及新增“45、80”尿素,开封晋开化工集团航天炉粉煤气化改造及百万吨总氨,中平能化蓝天化工集团水煤浆粉煤气化改造,河南昊华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炉粉煤气化改造,河南煤化集团安阳化工有限公司粉煤气化改造,河南煤化集团中原大化有限责任公司“气改煤”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开封、安阳、新乡、濮阳、驻马店等5个大型氮肥产业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0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2.加快复合、混配肥技术改造。实施周口绿源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年高科技肥料项目,三门峡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2万吨/年粉状磷酸一铵项目,新乡豫北化工有限公司双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50万吨/年高效缓释肥项目,河南财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年产20万吨生态有机肥项目,郑州阿波罗肥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缓控肥项目,加快现有中小化肥企业向精细化复合、混配肥料转型,努力打造3—5个全国知名的化肥品牌和服务水平较高的化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1.6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

  3.升级换代农药产品。重点生产高效、低毒、安全、环保型原药以及生物农药等,促进原药、制剂企业上下游一体化。支持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药企业发展,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

  (五)培育精细化工。依托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发展光气深加工产品。支持河南煤化集团精细化工板块、河南财鑫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多氟多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庆安高科有限公司、兴茂钛业有限责任公司、蔚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产品、产业系列化发展,实施以颜料和涂料、化学添加剂、化学助剂、感光材料等四大产业链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提升工程,向环保、绿色、清洁方向发展,保持颜料、橡胶助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等专用化学品的国内先进地位,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约53.4亿元,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化工产业发展,成立化工产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吸收相关部门参加,及时提出解决全局性、倾向性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项目、土地、财税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环保部门要加强环评审查,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在质量方面加强管理,形成合力。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按照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的原则,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建立协调联动、共同推进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严格行业准入。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编制《河南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和完善我省煤化工、盐化工、化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准入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和完善产能过剩行业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

  (三)制定行业标准。加快制定我省二甲醚、甲醇等清洁能源标准和新材料、新产品等的产品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化工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建立保障机制。制定合成氨、烧碱等主要产业直供电政策,降低物耗,节约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化肥淡季储备机制和甲醇战略储备机制,增强基础工业原料储备能力。结合省财税金融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领域。

  (五)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采取资产、产业、技术和资源重组整合的模式,以优势企业为依托,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加强与国际、国内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的联合,推动我省化工行业品牌建设,提升我省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加快科技创新。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成熟技术,开展先进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稀缺产品和高端产品产业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强化化工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七)积极开展跨行业产业对接。支持烧碱—氧化铝、氟化铝—电解铝、纯碱—玻璃等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对接,拓展企业销售渠道,为各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服务。

  (八)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加快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重点服务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项目审批、融资、土地、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如期完成。

  附件:1.化工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化工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化工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

  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销售分公司

  4.河南煤化集团(安阳永金化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5.河南煤化集团(鹤壁煤业集团公司)

  6.河南丰利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河南煤化集团(河南永龙化工有限公司)

  8.河南煤化集团(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河南省开封晋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0.中石化洛阳分公司

  11.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河南心连心化工有限公司

  13.河南财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15.中原油田

  16.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17.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18.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9.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21.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

  22.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

  23.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4.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5.河南中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6.金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7.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8.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9.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30.平煤集团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

  31.河南恒通化工集团

  32.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33.河南庆安高科有限公司

  34.新乡市雯德翔川油墨有限公司

  35.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

  36.好友轮胎有限公司

  37.河南煤化集团(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气化厂)

  38.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

  39.亚洲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40.中平能化集团尼龙化工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成立化工产业发展实施工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财
           
政厅、政府国资委、国土资
           
源厅、环保厅

2

实施行业准入制度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环保厅、国土资源厅、发
           
展改革委

3

化工产业重点园区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
           
设厅、环保厅、发展改革
           
委、财政厅、商务厅

4

化工产业转移行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
           
税局

5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6

财税支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地税局、发展改革委

  河南省有色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有色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积极推动有色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产业转移、集聚发展为重要抓手,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强化骨干电解铝企业煤电铝加工一体化发展,加快向高端产品精深加工延伸,提高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和有色金属回收利用比例,实施节能减排增效,巩固传统优势,打造新优势,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11年全省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增加6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铝工业产业链。建设以铝冶炼为基础、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技术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铝产业基地。2011年实现电解铝产量400万吨、氧化铝1080万吨、铝材产量450万吨。

  1.加快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以伊川电力集团、新安电力集团、河南神火集团、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焦作万方铝业有限公司为重点,强化骨干电解铝企业一体化发展,完善煤—电—铝—铝加工产业链。支持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新安电力集团年产4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河南神火集团年产15万吨高精宽幅铝板带生产线、河南省淅川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CTP(脱机直接制版)版项目建设。2011年总投资50亿元,形成5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2.保障铝加工产业转移项目实施。支持浙江鼎盛集团在伊川县投资的龙鼎铝业有限公司2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等项目建设。2011年投资23亿元,新增30万吨加工能力。

  3.大力推进铝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建设巩义铝深加工示范基地。巩固提升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发挥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河南鑫泰铝业有限公司、河南万达铝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印刷用铝基材和河南鑫泰铝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型材、5万吨PS(预涂感光版)版、5万吨彩涂卷以及河南万达铝业公司年产15万吨热连轧铝加工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投资31.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16亿元,将其打造成“中国铝板带箔生产制造基地”。

  二是加快铝加工特色园区建设。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进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依托三门峡、焦作、商丘、新安、伊川、渑池、登封循环经济,巩义、豫联等产业集聚区,推动铝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4.开发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推广低温低压铝电解新技术和450千安以上电解槽,实施电解铝新型阴极结构异性槽、导流槽、高效节能技术等重大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氧化铝先进节能技术、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余热,实施电解铝液直接合金化短流程生产铝合金材料和铸件工程,加快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完善与推广。力争2011年实现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降低到13750千瓦时/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0千瓦时/吨,年节电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2万吨;实现40%以上电解铝液直接转化为初级加工产品,节约标煤21万吨;选矿拜耳法生产比例从25%提高至40%,提高现有资源可利用率。

  (二)打造国内重要的镁合金和镁加工产业基地。巩固镁粉、镁粒和镁牺牲阳极产品优势,壮大镁合金挤压型材和压铸件生产规模,配套发展原镁冶炼和镁合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鹤壁富迈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镁合金厚板和洛阳铜麒镁业公司变形镁、铝及合金板带材加工等项目建设。2011年实现镁及镁合金产量16万吨。2012年终端、高端产品销售收入占金属镁产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形成1—2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3—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金属镁产业总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三)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铅锌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发深加工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2011年实现铅产量125万吨、锌产量30万吨。

  1.实施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支持豫北金铅有限责任公司蓄热液态炼铅环保技改、安阳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无焦炼铅等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投资5.8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铅冶炼综合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

  2.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扶持铅锌多品种金属综合回收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豫光金铅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废渣料多金属综合回收和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回收等项目。力争2011年投资1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

  (四)推动钼钨钛等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建设洛阳钼钨产业基地。依托洛钼集团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钼钨的精深加工,2011年实现钼精矿折合量12万吨。支持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钨钼深加工项目、洛阳钼都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钨深加工项目和洛阳高科钨钼材料有限公司钼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投资7.7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5.5亿元。充分发挥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在船舶和体育领域中钛产品的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换热器、钛板带等高端产品,形成“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制品”完整产业链,支持双瑞钛业有限公司海锦钛等项目建设,带动洛阳钛工业基地建设。到2011年年底,钛及钛合金产量达到2万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有色工业发展,成立有色工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吸收相关部门参加,及时提出解决全局性、倾向性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省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共同推进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深化企业服务。把搞好企业服务作为推进有色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发挥首席服务员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服务功能,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探索建立煤、电、铝等关联企业价格联动机制,推动电解铝企业直供电试点工作,提高电力要素保障能力。充分利用省外、国外资源和再生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推进重点企业上市步伐,增加融资渠道。

  (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利用省产业转型升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有色金属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有色金属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再生金属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落实国家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有色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尽快研究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的合理税收政策建议,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

  (五)完善政策导向。落实钼钨、铅锌准入政策,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作用。鼓励和支持协会在行业发展规划、项目安排、企业合作、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中介机构成立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

  附件:1.有色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有色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有色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伊川电力集团

  2.新安电力集团

  3.河南神火集团

  4.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

  7.河南省淅铝集团有限公司

  8.郑州铝业股份公司

  9.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

  10.河南鑫泰铝业有限公司

  11.河南万达铝业有限公司

  12.龙鼎铝业有限公司

  13.广东兴发铝业(河南)有限公司

  14.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15.济源金利冶炼公司

  16.安阳市豫北金铅有限责任公司

  17.济源市万洋治炼(集团)有限公司

  18.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19.鹤壁地恩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22.灵宝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3.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

  25.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

  26.河南志成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27.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

  28.焦作万方铝业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推进有色金属产业技术改
           
造,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例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

2

建设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
           (
基地、园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环保厅、商务厅、国
           
土资源厅、工商局、质监局

3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
           
务厅

4

加快有色金属企业自主创新
           
体系建设

省科技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
           
厅、发展改革委

5

组织实施重点项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
           
技厅

6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地税局、省政府
           
金融办、省工业和信息化
           
厅、发展改革委

7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
           
保厅

8

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河南省钢铁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钢铁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依托安阳钢铁园区和邯钢集团舞阳钢铁有限公司、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郑州永通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一区五点”产业布局,立足技术进步、精深加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弥补产业短板,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动组建产业联盟,加快战略合作与战略重组,强化要素支撑,推动钢铁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为构建区域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度高、综合竞争力强、环保达标的钢铁工业发展新格局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11年全省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增加2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产品结构。

  一是强力推动中高档配套薄板产品优先发展。加快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板、热镀锌板项目建设,拉长产品链条,使精品钢比例达到65%以上,力争满足我省汽车、装备以及家电等行业需求。重点支持安钢集团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20万吨冷轧薄板生产线、25万吨硅钢生产线、20万吨的热轧酸洗生产线等16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是重点支持发展优质钢线材和优质钢棒材产品以及高端无缝钢管产品。抓住优质钢线材、优质钢棒材产品和高端无缝钢管产品市场空间广阔的机遇,积极增加优质产品产量。支持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洁净机械用大型铸锻钢件技术改造、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200万吨钢管和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油井管、高压锅炉管、高压气瓶管等项目建设,最大限度满足我省高档金属制品、油田等用户需求,到2012年末力争新增销售收入108亿元。

  三是推动中高档中厚板专用板产品加快发展。以邯钢集团舞阳钢铁有限公司、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安钢集团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抓好管线板、造船板、高压容器板和高强度机械板生产。重点支持邯钢集团舞阳钢铁有限公司4200毫米轧机改造、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50万吨重钢结构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60亿元。

  四是积极鼓励引导发展不锈钢系列产品。支持郑州永通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大型锻棒件及配套技改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把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建成专业化不锈钢生产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推动“一区五点”建设。按照集约集聚发展的要求,推动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和重点企业集中,推动“一区五点”建设。

  一是加快安阳优质钢基地建设。发挥安阳市焦炭、铁合金等资源生产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安钢集团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永兴钢铁有限公司、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依托,推动安阳市钢铁工业集聚发展,建成我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安阳市的生产规模达到全省的2/3以上。

  二是坚持差异化,加快推进“五点”发展。推动邯钢集团舞阳钢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产品独特、质量优良、工艺技术先进和研发能力强的优势,建成国内外一流的专用宽厚板生产和研发基地。支持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高强度机械用钢和高强度建筑用钢,打造成为全国大型的机械用线棒材生产企业。推进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专业化中厚板生产基地建设,使其发展成集工、贸、科于一体的工业企业集团。支持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利用周边300公里内无大型建筑钢材生产企业的区位优势,通过一批技改提升和产业转移项目实施,使炼钢能力达到300万吨以上,成为豫南地区建筑用钢生产基地。发挥郑州永通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国内唯一生产镍铬系特种合金钢企业的优势,建设国内一流的镍铬系特种合金钢的专业化生产企业。

  (三)坚持内外结合,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一是充分整合省内资源。支持和抓好安钢集团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舞钢市建设的200万吨精矿粉项目,抓好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采选原矿500万吨和年产铁精矿150万吨采选等加工项目,力争形成300万吨铁精矿生产能力。

  二是鼓励开拓国外资源。支持安钢集团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钢集团在河北黄骅港的500万吨球团、郑州永通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尼投资开采储量4亿吨镍铁矿石和在印尼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的印尼国家级重点项目建设,到2012年力争一期投产100万吨优质钢,新增销售收入10亿美元。支持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NEC(北方能源)公司合作建设焦煤矿项目,实现年产300万吨焦煤。

  (四)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降耗,以技术改造和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钢铁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对项目的节能评估与审查,推进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使风机、水泵、变频器等节能产品应用于生产过程。重点支持安钢集团投资5.6亿元的190吨/小时干熄焦、烧结烟气余热发电和3#高炉T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压差发电,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投资5.2亿元的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蒸汽发电和烧结烟气脱硫,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富余煤气发电和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矿渣微粉生产线及余热发电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炼焦及钢铁冶炼行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能力。

  (五)抓好行业管理,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开展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工作是国家加强钢铁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0年开始,决定利用三年时间,按照统一政策和标准,对现有的钢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规范,并分批进行公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规范管理工作,力争到2013年,我省80%的钢铁企业达到规范标准。积极推进我省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加大钢铁资源整合步伐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深入调研、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广泛征求钢铁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方案,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本行动计划的实施,改造提升我省钢铁工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牵头部门,要在把握钢铁工业政策、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及时掌握钢铁工业发展动态,分析行业发展形势和经济运行态势,发现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省发展改革委要及时把握钢铁工业宏观政策,推进重大项目落实;省政府国资委要积极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省财政厅要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发展前景好的钢铁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信托计划和集合短期融资券;省国土资源厅对国家和省重点钢铁建设项目要千方百计保障用地;对钢铁工业重大项目,凡符合规划要求的,省环保厅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省科技厅要对涉及钢铁工业的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优先考虑。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省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利用企业自有资金,通过与专业银行合作进行融资,扩大社会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广泛参与产业整合,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

  (三)建立跨行业产业联盟。推动骨干企业与国内优势企业战略合作,推进钢铁企业与装备、铁路、汽车、船舶、家电等行业企业建立产业联盟。适时组织钢铁跨行业产品洽谈和产销对接,提高产品本地市场占有量。

  (四)深化企业服务。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及时为钢铁企业排忧解难。对重点服务的钢铁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钢铁项目,相关部门要优先安排、简化程序、加快落实,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附件:1.钢铁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钢铁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钢铁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安钢集团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

  4.邯钢集团舞阳钢铁有限公司

  5.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公司

  6.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

  7.沙钢集团永兴钢铁有限公司

  8.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9.安阳市新普钢铁有限公司

  10.郑州永通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11.河南顺诚焦化有限公司

  12.河南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支持企业投、融资,落实财
           
政贴息及税率调整政策

省政府金融办

省财政厅、国税局、发展改
           
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2

争取国家技改专项资金和运
           
用省专项资金,推动产业技
           
术进步、精深加工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
           
技厅

3

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促
           
进生产企业规范经营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环保厅、国土资
           
源厅

4

矿产资源开发、配置及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有关省辖市
           
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环保厅

5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
           
保厅

6

重点项目推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
           
保厅、国土资源厅

7

钢铁企业联合重组

省政府国资委、有关省辖市
           
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

8

推进钢铁工业园区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省
           
辖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

  河南省纺织工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纺织工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突出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突出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突出中高端带动,培育知名品牌;破解印染瓶颈制约,改善染整等薄弱环节,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力争全省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增加400亿元,其中服装产业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培育服装加工、纺织面料染整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集聚区,强化面料染整、服装产业链薄弱环节,改善印染瓶颈制约,重点培育14个产业集群。抢抓服装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重点培育郑州中原纺织服装产业园、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二七区服装园、淇县新纯服装产业园、商丘市睢阳服装园、安阳纺织产业园、滑县产业集聚区、镇平县产业集聚区等8个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协同打造服装加工产业基地和贸易加工区。

  支持在郑州、安阳、新乡、南阳、睢阳、扶沟等形成6个印染行业染整集群,强化项目带动效应,加快周口扶沟1.8亿米印染高档面料、睢阳区针织印染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纺织面料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等面料印染龙头企业,支持棉纺行业向高档、精梳方向发展。

  (二)完善服装配套和物流配送产业体系。完善服装配套产业体系。制定加快服装配套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建设服装加工集群,形成面辅料配套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周边、配套能力强的服装配套产业制造基地。重点建设以郑州为中心节点,1小时经济圈的服装配套产业体系。

  完善纺织服装物流配送及交易体系。围绕面料生产集群、服装加工生产集群,加快建设郑州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郑州纺织服装贸易中心,分步推进安阳、南阳、开封、商丘四市的区域性、特色性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建立区域市场联盟,加快形成“终端产品—生产加工—原材料”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部地区极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生产、物流、交易、批发为一体的纺织服装物流功能区。

  (三)实施32个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综合运用政策性资金,重点支持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年产高档织物3367万米生产线、银龙集团年产20万锭高档棉纱、河南中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锭高档精梳纱、中平能化集团年产2万吨锦纶66高性能帘子布生产、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1.2万吨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纤维生产(中试)、河南新亚服饰有限公司年产300万件以纯品牌服装、河南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衬衫和20万套西服等32个项目,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设计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能、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升级建设,形成“服装依市场设计、面料依服装开发”良性发展的互动效应。

  (四)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按照产业布局和完善产业链发展要求,重点承接品牌服装、家纺、环保染整和高端棉纺项目等。积极推进浙江职业服装和男式服装、福建运动休闲服装、广东针织服装、宁波品牌服装、江苏南通家纺、山东家纺、浙江绍兴印染、山东即墨印染、江苏高档棉纺毛纺等产业转移合作项目。抓好扶沟印染项目引进和郑州、安阳、淇县、邓州等服装加工项目建设和已经签约项目落地,使其尽快投产或开工。面向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重点地区组织开展纺织服装企业专题对接活动,努力将我省建成全国纺织服装转移主承接地。

  (五)培育50家优势企业和20家自主品牌。在全省纺织服装企业中选择50家企业培育壮大,重点支持企业以采用新工艺、新装备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加强战略合作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1—2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制定河南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实施意见,选择有竞争优势、有市场影响力的20家自主品牌企业重点培育,鼓励开展创意设计大赛、新品展示发布、设计师交流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全面提升郑州女裤梦舒雅、娅丽达、逸阳等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扩大女装、男装、针织服装、羊毛衫等品种规模,提升“豫派”服装在国际国内竞争力。推出一批叫响市场的纺织服装品牌。

  (六)组建5个行业技术中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公司等资源,以综合性设计力量为支撑,以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为依托,组建棉纺、化纤、针织、服装等领域行业技术中心5个,加强与境内外知名纺织服装设计学院、时尚中心等的交流合作,选择2家企业开展服装文化创新平台探索。

  (七)支持服装、家纺和鞋类产品开拓市场。实施“名品”进“名店”活动,按照“内需拉动、扩大消费、多途增效”的原则,支持举办纺织服装博览会,支持自主品牌进入本地销售商场,提高“河南造”产品在商场的上柜比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纺织产业发展,成立纺织产业发展实施工作组,具体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商务厅等相关部门参加,在项目、资金、土地、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推进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任务考核,明确政策支持,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年度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按规定积极落实纺织产品出口退税、增值税转型等国家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确保及时足额退税、减免税。积极帮助重点企业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纺织服装企业上市融资;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中小服装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券。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纺织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尽快落实放宽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条件。金融企业要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6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纺织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税法规定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纺织服装产业50强企业和32个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优化固化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加强纺织行业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建立管理体系,对重大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转型升级突出、促进产业规模壮大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园区)和重点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遴选一批行业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较好的企业,授予“河南省纺织服装工业功勋企业”称号和“河南省纺织服装工业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五)鼓励承接产业转移。出台我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扶持政策,落实承接产业转移奖惩机制。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支持纺织企业向各级产业集聚区转移,对符合规定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给予奖励。同时,各级政府设立的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在安排使用时要适当向出口纺织企业倾斜。

  (六)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高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服装设计师培养,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拥有设计创意形成产业化能力的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定期组织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出国交流和培训。鼓励重点企业与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相结合,创新企业人才培育模式,着力构建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

  附件:1.纺织工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纺织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纺织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4.新乡市华源护神有限责任公司

  5.河南汉帛服装有限公司

  6.南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7.许昌裕丰纺织有限公司

  8.鹤壁朝纺集团

  9.舞钢银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10.河南中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商丘市银河棉业股份有限公司

  12.邓州市雪阳棉纺集团

  13.新野县华星棉纺织有限公司

  14.尉氏纺织有限公司

  15.焦作市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16.虞城县辰龙纺织有限公司

  17.长葛市远大纺织有限公司

  18.商丘市汇丰棉业有限公司

  19.邓州市永泰棉纺有限公司

  20.河南开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21.河南帝锦纺织有限公司

  22.漯河鑫鸿源纺织原料有限公司

  23.周口鑫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24.河南新乡联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25.许昌豫中纺织有限公司

  26.辉县市太阳纺织有限公司

  27.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

  28.开封县银海棉业有限公司

  29.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

  30.上蔡县富玉龙纺织有限公司

  31.河南天洋纺织有限公司

  32.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

  33.许昌县正和纺织有限公司

  34.河南禹州市神禹纺织有限公司

  35.河南延津纺织有限公司

  36.洛阳德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37.河南省新乡中州纺织有限公司

  38.开封市鑫旺棉业有限公司

  39.安阳市爱邦针织服饰有限责任公司

  40.商水县佳利达纺织有限公司

  41.商丘中天纺织有限公司

  42.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

  43.御槐纺织工业有限公司

  44.河南天星纺织有限公司

  45.鹿邑县清川棉业有限公司

  46.鹤壁同发纺织有限公司

  47.河南天隆纺织有限公司

  48.河南华成毛纺有限公司

  49.延津县威兰纺织有限公司

  50.郑州市云顶服饰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加快发展服装加工、纺织面
           
料染整特色产业集群区(
           
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
           
建设厅、环保厅、商务厅、
           
工商局、质监局

2

改进完善服装配套产业体系
           
和纺织服装物流配送及交易
           
体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财政厅、发展改
           
革委

3

加快组织实施30个重点项
           
目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

4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
           
务厅

5

培育50家优势企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工
           
商局、质监局

6

培育20个自主品牌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工商局

7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省财政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
           
革委

8

行业技术中心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财政厅

9

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10

推动纺织产品销售市场渠道
           
建设

省商务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先导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打造先导产业为目标,以发展“一大两小”(纯电动客车、轿车、低速车)整车制造为方向,以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子控制技术为突破口,以示范运营为抓手,依托基础、联合高端、强化联盟、系统运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使我省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先导区和试验区。

  二、工作目标

  围绕打造新乡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生产中心,实施27个重点建设项目,推动“一大两小”整车制造产业化,建立特色示范运营模式。力争201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达到4000辆,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10亿安时左右。

  三、重点工作

  (一)建立特色示范运营模式。支持郑州“十城千辆”试点工作。以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1小时城市圈为核心,投放100辆电动客车城市公交和城际公交示范运营,带动电动客车发展。以郑州、新乡、三门峡、南阳、信阳、许昌等城市为重点,投放1000辆以上纯电动轿车示范运营,带动电动轿车发展。在新乡市进行出租车换电模式示范运营。此外,分别在市政、电力、环卫、邮政等领域进行专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在旅游景区、港区、工业园区进行场地专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在县(市)、乡镇、村地域进行微型、超微型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形成可复制、可放大、可持续的特色模式。

  (二)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建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体系,着力突破整车设计、动力系统控制、强电保护、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超级电容模组、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省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围绕重大课题,集中力量攻关。加快整车、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检测及评价平台建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社会资源等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成本降至6元/安时左右,单体电池质量比能量达到120瓦时/千克以上,电机功率密度>2.7千瓦/千克,控制器重量密度>6千伏安/千克。

  (三)打造新乡百亿元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以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龙集团、河南科隆集团、河南比得力科技高新能源公司为龙头,力争2011年实现动力锂离子电池产能8亿安时以上、锂电电源材料5万吨以上,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初步形成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源系统生产中心。重点支持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2.5亿安时项目,河南科隆集团电池及电池组7亿安时及各类镍氢、锂电电源材料1.5万吨项目,河南金龙集团6亿安时及隔膜材料1.2亿平方米项目,中航锂电(洛阳)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12亿安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四)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以南阳防爆集团、河南金润新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为骨干,建设豫西南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生产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郑州电动汽车电机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以许继电气有限公司为基础,建设智能充电站系统生产基地。力争2011年生产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机电控10万台套,高效节能永磁无刷同步驱动电机、专用交流异步电机广泛应用,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配套体系。

  (五)以郑州为核心推进“一大两小”整车制造产业化。以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纯电动客车、公交车,争取2011年形成批产能力。以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海马(郑州)车辆有限公司为骨干,重点发展中高档纯电动轿车、商务车,争取2011年形成批产能力。以河南龙瑞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新乡新能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新乡市新马车辆有限公司企业为依托,以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为市场,重点发展纯电动低速车,争取2011年形成批产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时解决全局性、倾向性问题。省科技厅要组织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等省重大科技专项。省财政厅要综合运用补助、贴息、以奖代补、政府采购等财政政策,强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引导。省国土资源厅要坚持和完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确保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省环保厅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要求,做好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二)强化联盟建设。积极推动省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厂商进行技术、股权等深层次的战略合作,突破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瓶颈制约,提升竞争优势。高起点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形成多路突破、多方联合的发展态势。鼓励多方联盟,支持优势零部件企业加快与国内外整车企业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建立充满活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三)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0〕75号),对电动汽车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市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应用示范推广。支持创投资金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支持骨干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合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省、市担保体系的作用,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四)积极创造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条件。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示范运营的城市要科学规划和建设可满足各类新能源汽车需要的充电设施及场地,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提供便利条件。

  附件:1.新能源汽车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3.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

  4.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5.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6.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

  7.新乡市新马车辆有限公司

  8.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

  9.新乡新能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10.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

  11.许继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12.南阳防爆集团

  13.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

  14.河南科隆集团

  15.河南金龙集团

  16.河南比得力科技高新能源公司

  17.中航锂电(洛阳)公司

  18.河南金润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19.三门峡特种离子膜有限公司

  20.三门峡豫西机床有限公司

  21.漯河市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2.豫新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23.豫北(新乡)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

  24.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25.信阳福英纯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26.凯迈嘉华(洛阳)新能源公司

  27.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8.河南龙瑞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推进整车制造产业化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
           
厅、有关市政府

2

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

郑州、洛阳、开封、新乡、
           
焦作、许昌、三门峡、南
           
阳、信阳等有关市政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
           
厅、旅游局、电力公司

3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及
           
建设

省电力公司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
           
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住
           
房城乡建设厅

4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和建
           
立省专项资金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

5

联合高端,强化联盟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
           
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
           
乡建设厅

6

新能源汽车产业金融支持

省政府金融办

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
           
监局

7

关键技术攻关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财政厅

8

打造新乡百亿元电池产业链

新乡市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财政厅

9

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市
           
政府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

  河南省生物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生物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先导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重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实施生物育种专项,提高生物制造水平,做强做大新型疫苗、血液制品、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和诊断试剂,以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链式发展、园区发展、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等为重点工作,逐步形成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支撑、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聚发展的生物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力争全省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增加2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达到7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三个产业。

  1.生物技术药物。以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邦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巩固新型疫苗及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药物产品优势,加快重大疾病防治新药、体外诊断试剂、干细胞和基因技术产业化。重点支持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拓宽血浆来源,做大血液制品、新型疫苗规模,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2.发酵原料药。大力推进原料药向产业链下游及高端产品领域延伸,重点支持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加快开发高端抗生素原料药新品种;支持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拓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重点发展阿奇霉素、辛伐他汀、核苷等系列化产品;延伸发酵药物产业链,大力开展制剂研发,提升制剂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含量,实现剂型多样化。

  3.现代中药。扩大焦作四大怀药、南阳山茱萸、新乡金银花、济源冬凌草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支持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对大品种的技术改造,同时积极发展治疗常见病、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的中药新药,培育优势新品种。

  (二)加快建设两个特色产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上,依托郑州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新乡、焦作、周口、驻马店、南阳省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产业集群,近期重点推进两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郑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现有生物医药类企业140家,在诊断试剂和疫苗、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工作重点是在郑州高新区建设生物医药研发集聚区,推动研发机构集聚,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大力提升生物医药创新能力。

  新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新乡高新区、新乡县产业集聚区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血液制品优势地位,快速做大疫苗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高端抗生素药物,依托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乡拓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带动引领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把新乡建设成为重要的血液制品、疫苗和高端抗生素药物生产基地。

  (三)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筛选15个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进行扶持,使其尽快投产、达产。实施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抗生素原料药项目,投资额13.9亿元,2011年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50亿片(粒、袋)口服制剂建设项目,投资额5.7亿元,2011年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00吨硫氰酸红霉素项目,投资额5亿元,2011年预计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万贴芬太尼贴片项目,投资额2.8亿元,2011年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1亿元等。

  (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支持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低成本扩张,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2011年力争形成产值超过30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1—2家。培育细分行业“小巨人”企业,支持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邦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快上市步伐,借助中小板、创业板等融资平台,尽快做强做大。

  (五)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大、河南中医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产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加快生物医药技术信息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流动,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共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实施工作组。省发展改革、国土、财政、税务、金融、科技等部门要在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质监、工商、药监等部门在质量、药品安全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建立协调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竞争优势的新产品。研究制定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鼓励发展技术和产品目录,对列入目录的企业和产品在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对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向所在地市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反馈,奖优罚劣,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四)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动,重点培养、引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利用创新型企业、高新区、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引进具有海外创业经验和参加过国际大型科研、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附件:1.生物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生物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生物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6.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7.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

  8.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10.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邦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圣光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14.新乡拓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5.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建立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
           
政厅、卫生厅、食品药品监
           
管局、科学院

2

落实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
           
补贴政策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科技厅、地税局、国
           
税局

3

制定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
           
生物医药产品的政策措施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科技厅、商务厅、卫
           
生厅

4

研究制定河南生物医药产业
           
鼓励发展技术和产品目录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
           
厅、财政厅

5

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
           
信息化厅、财政厅

6

培育优势骨干企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
           
委、财政厅、商务厅、地税
           

7

加大对重点生物医药企业融
           
资的支持力度

省政府金融办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财政厅、人行郑州中
           
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
           

8

加强园区建设

郑州、新乡市政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
           
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
           
住房城乡建设厅

9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

  河南省新能源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新能源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先导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创新引领、企业主导、项目支撑、集聚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及生物质能产业,建设14个重点项目,培育13家骨干企业,加快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集群发展,促进我省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等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中硅高科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河南保绿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天冠集团公司等为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洛阳、郑州、南阳、安阳等四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5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技术创新引领工程。依托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硅高科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公司等优势科研院所和企业,推动建立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建设10个高水平的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实施10个左右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纤维乙醇产业化、多晶硅清洁生产、薄膜太阳能光电转换效能提高等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二)大力推动14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以中硅高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万吨多晶硅清洁生产、四季沐歌(洛阳)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真空管及热水器、河南天冠集团公司生物天然气及联产发电等14个重点项目,2011年新能源产业新增投资达到15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90亿元。

  (三)着力培育两条特色产业链。1.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以中硅高科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河南保绿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季沐歌(洛阳)有限责任公司、中光学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聚光太阳能三路径梯次发展。晶硅电池重点发展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薄膜电池重点发展光伏玻璃等基础材料和光伏电池,聚光太阳能重点实现控制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2.打造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以河南天冠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推动燃料乙醇等生物质液体燃料规模化生产,加大生物质原料开发利用,加快沼气、秸秆、垃圾等生物质发电的发展,重点突破纤维乙醇、生物柴油等产业化发展瓶颈。

  (四)建设四个产业基地。1.建设洛阳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依托洛阳高新区,以推动中硅高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万吨级多(单)晶硅产业化为突破口,带动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上海超日(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建设郑州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依托郑州高新区、经开区,重点推动河南保绿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3.建设南阳国家级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支持河南天冠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引领产业技术升级,着力提高燃料乙醇生产能力、综合利用能力,在国内率先实现纤维乙醇产业化示范。推动南阳市太阳能光伏、风能以及核能的发展和综合利用。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4.建设安阳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依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安阳)光伏产业化与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以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新能光伏有限责任公司、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骨干企业,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光伏产业基地为核心的新能源谷。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

  (五)扎实推进节能惠民工程。一是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大力推广太阳能热电联产技术。二是实施新农村节能住宅建设示范工程,综合应用太阳能热电联产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和沼气技术。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新技术体验中心工程,支持四季沐歌(洛阳)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太阳能应用体验中心,扩大新能源终端产品的整体示范效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新能源产业发展,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工作组,由省直相关部门参加,及时协调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改革、科技、国土资源、财政、金融等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在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建立协调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光伏发电、金太阳示范工程等国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研究电价、环保等优惠政策,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建立市场化的产业发展创业投资机制,推动银企合作,鼓励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深化企业服务。将省、市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纳入联审联批范围,加强项目备案和核准工作,优先落实建设条件,优先给予生产要素保障,优先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实行省、市、县三级分类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合作项目库,大力开展承接产业转移专项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项目建设管理推进机制。继续深化企业服务,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加强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建设,坚持实行企业服务直通车、巡视督导、领导分包、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注重开展监测、监督、观摩、交流等活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加强新能源领域技术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大力实施名牌带动和质量振兴战略。完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支持重点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以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为依托,鼓励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优秀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和突出贡献人才激励机制。

  附件:1.新能源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中硅高科有限责任公司

  2.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

  3.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4.上海超日(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

  5.河南保绿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6.河南天冠集团公司

  7.河南中光学集团公司

  8.四季沐歌(洛阳)有限责任公司

  9.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安阳新能光伏有限责任公司

  11.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

  12.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13.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落实财税支持政策、专项资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工业和信息化
           
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
           

2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环保
           
厅、国土资源厅

3

技术创新、科技专项实施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

4

产业转移、项目建设推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科
           
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5

骨干企业培育、产业链优
           
化、企业重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政府国资委、省发展改革
           

6

惠民工程实施、示范工程建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
           
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
           
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

7

拓宽融资渠道、企业上市工
           

省政府金融办

河南银监局、证监局、省财
           
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8

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质监局、知识产权局、工
           
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新材料产业2011年行动计划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新材料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四个先导产业之一。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品级提升,延长产业链条,巩固提升超硬材料优势,加快发展高强轻型合金、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积极培育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力争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增加1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超硬、钛合金、镁合金三条产业链。

  1.完善超硬材料产业链。加快建设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高品级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项目、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000吨压机合成粗颗粒金刚石单晶及大直径聚晶复合片产业化项目、中南钻石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2亿克拉高品级工业钻石项目、河南省力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制品项目等,完善产业链。改造提升郑州高新区、长葛市、柘城县、方城县小制品、小微粉生产线,加大技改力度,提高整体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2.打造洛阳钛深加工产业链。依托洛阳市万吨海绵钛和钛合金制品生产能力的产业优势,发展钛合金板带材和钛合金管型材,开发钛合金热交换器等高端钛合金材料制品,形成“钛合金—海绵钛/钛板带/高尔夫球头/医疗支架”完整产业链,带动洛阳钛产业基地建设,到2011年年底,钛及钛合金产量达到2万吨。重点支持洛阳725所钛材料研发基地年产5000吨高精度、短流程钛板带及换热器项目和新安县宝瑞钛业有限公司3000吨钛加工项目建设,2011年完成总投资3.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1.8亿元。

  3.延伸鹤壁镁加工产业链。重点支持鹤壁“高纯镁/高品质镁/镁粉/镁屑/—高性能镁合金/镁牺牲阳极—镁合金压铸件/挤压型材—汽车零部件”、“镁冶炼废渣—环保陶瓷滤球/蓄热体”产业链建设,通过实施鹤壁地恩地公司年产5万吨高品质原镁及深加工、富迈特公司年产1.2万吨挤压型材、汇和公司年产2万吨高品质原镁及深加工、万德芙公司年产1万吨高品质脱硫剂和5000吨挤压型材以及创世科技公司年产150万台发电机组等项目,实现鹤壁镁加工在产量及技术等方面新突破。

  (二)培育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

  1.加快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以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为依托,支持发展碳纤维电力电缆、新型导体电缆、核电缆;以河南现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发展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软包装膜、聚氟树脂膜防寒透湿等复合材料,使其形成规模;实施商丘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10万吨/年聚甲醛和三聚氰胺隔音、防火、保温材料及复合改性材料项目,2011年固定资产投入2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

  2.发展新型化工材料。围绕国内急需的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尼龙化工,促进结构材料轻质化。实施中平能化集团20万吨/年己内酰胺、2万吨/年改性尼龙工程塑料、3000吨/年安全气囊丝项目,2011年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0亿元。

  (三)打造两个超硬材料核心区。

  1.长葛超硬材料核心区。该区以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周边拥有金刚石、微粉生产企业30余家。重点以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周边企业高水平、规模化发展,建设环境优良的超硬材料核心区。力争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

  2.郑州超硬材料核心区。该区现有企业160家,2002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工作重点放在研发与生产超硬材料制品上,着重解决产业链发展中前后不均的问题,力争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

  (四)积极开展产业转移活动。依托郑州、新乡、洛阳、商丘、南阳、平顶山等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组织开展专题承接活动,重点承接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高技术工业发达省(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钨钼材料、钛及钛合金材料、金刚石材料等生产企业,以及聚碳酸酯、聚苯硫醚、芳纶、碳纤维、聚氨酯及专用料、有机硅等下游产品生产企业。争取承接一批高水平产业转移项目。

  (五)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支持新材料产业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中心;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新材料产业实施工作组,推动新材料产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项目、土地、矿山、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环保部门要加强环评审查,质监、工商等部门在质量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省级重点抓龙头、市级重点抓基地、县级重点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建立协调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三级重点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资金支持、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审批,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加强环境保护,新上项目严格实行环保准入制度,积极推动新材料行业清洁生产。

  附件:1.新材料产业2011年重点项目表

  2.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3.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附件2

  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中南钻石股份有限公司

  3.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4.河南省力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河南煤化集团(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

  6.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

  7.河南现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8.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

  附件3

  重点工作分工安排

序号

专项工作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1

成立产业实施工作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财
           
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国
           
土资源厅、环保厅

2

实行行业准入制度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环保厅、国土资源厅、发
           
展改革委

3

产业重点园区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
           
设厅、环保厅、发展改革
           
委、财政厅、商务厅

4

新材料产业转移行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
           
税局、地税局

5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财政厅

6

环保准入和清洁生产

省环保厅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厅、国土资源厅

7

财税支持

省财政厅

省地税局、工业和信息化
           
厅、发展改革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